《形色外診簡摩》~ 卷上 (1)
卷上 (1)
1. 卷上
2. 形診總義
3. 身形內應臟腑部位篇
(面竅,體部)
五臟者,肺為之蓋,巨肩陷咽,候見其外。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䯏骨有餘,以候𩩲𩨗。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大小。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凶。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六腑者,胃為之海,廣骸大頸張胸,五穀乃容。
鼻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目下裹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約。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臟安且良矣。
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五臟別論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知五音矣。
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癰同壅,謂痞滿、關格、腫脹之類,非專指瘡癰也。)
肝開竅於目,目藏精於肝。肝病在頭、在筋。心開竅於耳,耳藏精於心。心病在五臟、在脈。脾開竅於口,口藏精於脾。脾病在舌本、在肉。肺開竅於鼻,鼻藏精於肺。肺病在背、在皮毛。腎開竅於二陰,二陰藏精於腎。腎病在溪、在骨。(上面竅之分應臟腑也。頭、臟、舌、背、溪,以體段言,皮毛、肉,脈、筋、骨,以形層言。)
肺應皮,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應脈,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脾應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肝應爪,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腎應骨,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即知所病矣。(膀胱言其氣之磅礴而光大也,又言其體之孤懸無倚而光潔也。爪為筋余,齒為骨余。)
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心合脈也,其榮色,(面之色也。)其主腎。肺合皮也,其榮毛,其主心。肝合筋也,其榮爪,其主肺。脾合肉也,其榮唇,(生氣通無論曰:其華在唇四白。)其主肝。腎合骨也,其榮發,其主脾。
(合言其氣之所應也,榮言其血之所華也。此義生氣通天。臟氣法時二篇最詳,以文繁,故錄此。)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病在脾,俞在脊。(俞,應也,非俞穴也。金匱真言曰: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診要經終、四時刺逆從義均相類,不復瑣具。)
肝氣之病,內舍胠脅,外在關節。心氣之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脾氣之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肺氣之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腎氣之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腨膝。
白話文:
身形內應臟腑部位篇
人體外在形態與內臟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繫。
五臟之中,肺臟如同屋頂般覆蓋其上,觀察肩部與咽喉的狀態,就能判斷肺部的健康。心臟居於胸中,鎖骨上窩是其通道,觀察胸骨的狀況,可以推測心臟的虛實。肝臟如同將軍般統帥全身,觀察眼睛的大小,就能了解肝臟的強弱。脾臟負責營養供給,觀察嘴唇和舌頭的狀態及其喜好,就能判斷脾臟的吉凶。腎臟主導人體的遠端感知,觀察耳朵的狀態及其喜好,就能了解腎臟的本性。
六腑之中,胃如同大海般容納五穀。觀察胸廓寬廣、頸部粗壯、胸部寬闊的程度,就能推測胃的健康狀況。鼻樑長短可以判斷大腸的健康;嘴唇厚薄與人中長短可以判斷小腸的健康;眼眶下方飽滿程度可以判斷膽囊的健康;鼻孔的狀態可以判斷膀胱的洩漏情況;鼻樑中央隆起程度可以判斷三焦的狀態。通過觀察這些部位,就能判斷六腑的健康狀況。只要上下三焦都正常,則臟腑也安然無恙。
五臟的氣息會通過上七竅外顯,所以肺氣通於鼻,肺氣調和,則鼻子能分辨香臭;心氣通於舌,心氣調和,則舌頭能分辨五味;肝氣通於目,肝氣調和,則眼睛能分辨五色;脾氣通於口,脾氣調和,則嘴巴能分辨五穀;腎氣通於耳,腎氣調和,則耳朵能分辨五音。
五臟不調和,則六腑不通暢;六腑不調和,則會導致氣血瘀滯,形成腫脹阻塞等症狀(此處的「癰」泛指腫脹、阻塞等症狀,而非單指瘡瘍)。
肝臟的經絡開竅於眼睛,眼睛儲藏肝臟的精氣;肝臟的病變會反應在頭部和筋脈上。心臟的經絡開竅於耳朵,耳朵儲藏心臟的精氣;心臟的病變會反應在五臟和脈絡上。脾臟的經絡開竅於嘴巴,嘴巴儲藏脾臟的精氣;脾臟的病變會反應在舌根和肌肉上。肺臟的經絡開竅於鼻子,鼻子儲藏肺臟的精氣;肺臟的病變會反應在背部和皮膚毛髮上。腎臟的經絡開竅於尿生殖器官,尿生殖器官儲藏腎臟的精氣;腎臟的病變會反應在下肢和骨骼上。(以上是七竅與臟腑的對應關係,頭、胸、舌、背、下肢是根據身體部位區分的;皮膚毛髮、肌肉、脈絡、筋、骨骼則是根據人體組織結構層次區分的。)
肺臟與皮膚相應,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的病變會反映在皮膚上;心臟與脈絡相應,與小腸相表裡,小腸的病變會反映在脈絡上;脾臟與肌肉相應,與胃相表裡,胃的病變會反映在肌肉上;肝臟與指甲相應,與膽囊相表裡,膽囊的病變會反映在筋脈上;腎臟與骨骼相應,與三焦和膀胱相表裡,三焦和膀胱的病變會反映在腠理和毛髮上。觀察人體外在表現,就能了解內臟的狀況,從而判斷疾病。
(膀胱的「磅礴而光大」指的是其氣機的旺盛, 「孤懸無倚而光潔」指的是其形體的獨立特徵。指甲是筋的延伸,牙齒是骨骼的延伸。)
肝臟生發筋脈,筋脈滋養心臟;心臟生血,血液滋養脾臟;脾臟生肌肉,肌肉滋養肺臟;肺臟生皮膚毛髮,皮膚毛髮滋養腎臟;腎臟生骨髓,骨髓滋養肝臟。心臟與脈絡相連,其榮華之氣表現在面部;心臟又主導腎臟的功能。肺臟與皮膚相連,其榮華之氣表現在毛髮;肺臟又主導心臟的功能。肝臟與筋脈相連,其榮華之氣表現在指甲;肝臟又主導肺臟的功能。脾臟與肌肉相連,其榮華之氣表現在嘴唇;脾臟又主導肝臟的功能。腎臟與骨骼相連,其榮華之氣表現在頭髮;腎臟又主導脾臟的功能。(「合」指的是臟腑之間氣機的相互依存,「榮」指的是血氣的滋養和光澤。此處引申的理論在《生氣通天》和《臟氣法時》兩篇中論述更詳盡,因篇幅較長,故此略去。)
春天是肝臟旺盛的季節,肝病多發於頸項;夏天是心臟旺盛的季節,心病多發於胸脅;秋天是肺臟旺盛的季節,肺病多發於肩背;冬天是腎臟旺盛的季節,腎病多發於腰股;而脾臟的病變則多發於脊背。(「俞」在此處指應,而非指穴位。「俞」在《金匱要略》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與此處所述大意相同,故不再贅述。)
肝氣的病變,內在表現為脅肋疼痛,外在表現為關節疼痛。心氣的病變,內在表現為胸脅疼痛,外在表現為經絡循行部位的疼痛。脾氣的病變,內在表現為心腹疼痛,外在表現為肌肉和四肢的疼痛。肺氣的病變,內在表現為胸脅肩背疼痛,外在表現為皮膚毛髮的病變。腎氣的病變,內在表現為腰脊骨髓疼痛,外在表現為下肢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