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家正眼》~ 卷一 (28)
卷一 (28)
1. 奇經八脈
陰維脈,尺外斜上至寸。
【按】陰維脈起於諸陰之交,發於內踝上五寸,循股,入小腹,循脅上胸,至頂前而終。叔和云:「苦癲癇僵仆失音,肌肉痹癢,汗出惡風,身洗洗然也。」又曰:「陰維脈沉大而實,主胸中痛,脅下滿,心痛。脈如貫珠者,男子脅下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瘡。」(內踝上五寸築賓穴也。)
陽維脈,尺內斜上至寸。
【按】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發於足外踝下一寸五分,循膝,上髀厭,抵少腹,循頭入耳,至本神而止。叔和曰:「苦肌肉痹癢,皮膚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顛仆羊鳴,手足相引,甚者不能言。」潔古曰:「衛為陽,主表。陽維受邪,為病在表,故作寒熱。營為陰,主裡。
陰維受邪,為病在裡,故苦心痛。陰陽相維,則營衛和諧;營衛不諧,則悵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髀音皮。外踝下一寸五分申脈穴。)
李時珍曰:「人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行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為十五也。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不得休息。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
奇經之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溝渠,奇經猶河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溝渠溢滿,滂沛河澤,此《靈》《素》未發之旨也。」(凡經十二,每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共二十七氣。)又曰:「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
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蹺捷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
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是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裡,以乾坤言也。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督脈主身後之陽,任沖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故醫而知此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
」
白話文:
奇經八脈
陰維脈,從內踝上方斜向上走。陰維脈起於所有陰經的交會處,起始於內踝上方五寸處,沿著大腿內側,進入小腹,再沿著脅肋上升到胸部,最後到達頭頂前方。古人說,陰維脈的病症包括癲癇、肢體僵硬、昏倒、失音、肌肉麻痹瘙癢、出汗怕風、全身發冷等。還說,如果陰維脈沉而有力,則會導致胸痛、脅肋脹滿、心痛。脈搏像串珠一樣,男性則會出現脅肋脹滿、腰痛,女性則會出現陰部疼痛,甚至有瘡瘍。
陽維脈,從外踝內側上方斜向上走。陽維脈起於所有陽經的交會處,起始於外踝下方一寸五分處,沿著膝蓋,大腿外側,到達少腹,再沿著頭部進入耳朵,最後到達本神穴而終止。古人說,陽維脈的病症包括肌肉麻痹瘙癢、皮膚疼痛、下肢麻木、出汗怕冷、癲癇、羊叫樣哭聲、手足抽搐,嚴重者甚至不能說話。另有人說,衛氣屬陽,主司人體外表的防禦;陽維脈受邪,則病症出現在人體表面,所以會出現寒熱症狀。營氣屬陰,主司人體內部的臟腑;陰維脈受邪,則病症出現在人體內部,所以會出現心痛。陰陽兩維脈互相協調,則營衛之氣協調;營衛之氣不協調,則會感到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能自持。
人體有經脈和絡脈,縱向行走的稱為經脈,橫向行走的稱為絡脈。經脈共有十二條,包括手三陰三陽和足三陰三陽;絡脈共有十五條,十二經脈各有其一條別絡,脾經還有一條大絡,再加上任脈和督脈,共計十五條。總共二十七條氣脈,彼此貫通,上下相連,如同泉水般流動不息。陰脈循行於五臟,陽脈循行於六腑,陰陽之氣相互貫通,如同環狀,沒有終點。其多餘的氣血,則流入奇經八脈,互相滋養灌溉。
奇經八脈不受十二正經的約束,沒有表裡配合關係,所以稱為奇經。正經好比溝渠,奇經好比江河湖泊;正經的氣血充盈,就會溢流到奇經八脈。因此,古人比喻為天降大雨,溝渠滿溢,水流充沛到江河湖泊,這是《靈樞》、《素問》未曾闡述的精髓。
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向上循行於衛分;陰維脈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向上循行於營分,所以它們是維持一身氣血的綱要。陽蹺脈起於跟中,沿外踝向上循行於身體左右;陰蹺脈起於跟中,沿內踝向上循行於身體左右,所以它們能使人體的活動靈敏快捷。督脈起於會陰,沿脊背向上循行於身體後側,是陽脈的總綱,所以稱為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沿腹部向上循行於身體前面,是陰脈的總綱,所以稱為陰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夾著肚臍向上循行,直衝到上部,是諸脈的樞紐,所以稱為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向圍繞腰部,形狀像束帶一樣,用以約束各條經脈。
因此,陽維脈主司全身的外表,陰維脈主司全身的內部,如同乾坤;陽蹺脈主司全身左右兩側的陽氣,陰蹺脈主司全身左右兩側的陰氣,如同東西;督脈主司身體後面的陽氣,任脈和衝脈主司身體前面的陰氣,如同南北;帶脈橫向約束全身的經脈,如同六合。所以,醫生如果了解這八條奇經脈,就能掌握十二經脈和十五絡脈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