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家樞要》~ 診脈之道
診脈之道
1. 診脈之道
凡診脈之道。先須調平自己氣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後二指。初輕按以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然後自寸關至尺。逐部尋究。一呼一吸之間。要以脈行四至為率。閏以太息。脈五至。為平脈也。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看在何部。各以其部斷之。
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腑臟平脈。然後及於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胃脈。謂中按得之。脈和緩。腑臟平脈。已見前章。凡人腑臟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
診脈之際。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三部之內。大小浮沉遲數同等。尺寸陰陽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強弱相應。四時之脈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內。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之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凡病脈之見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
白話文:
診脈之道
凡診脈之道,先須調平自己氣息。 診脈時,首先要調整好自身的呼吸狀態,讓身心放鬆。
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後二指。 男子診脈取左手,女子診脈取右手。先用中指點在手腕的關脈位置,再將食指和無名指並排放在中指兩側。
初輕按以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 然後分別用輕、中、重三種力道按壓脈搏,感受脈象的變化。
然後自寸關至尺,逐部尋究。一呼一吸之間,要以脈行四至為率,閏以太息。脈五至,為平脈也。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看在何部,各以其部斷之。 接着,從寸脈、關脈、尺脈三個位置逐一探查,並注意在一次呼吸的時間內脈搏跳動的次數,一般來說,正常的脈搏跳動四次,稱為“平脈”。如果脈搏跳動過快或過慢,則為“病脈”。根據病脈出現的位置,可以判斷出不同的病症。
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腑臟平脈,然後及於病脈。 診脈時,首先要了解正常的時脈、胃脈和腑臟平脈,才能準確判斷病脈。
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 時脈是指隨著季節變化而出現的正常脈象。春天,六脈都帶有弦脈的特徵;夏天,六脈都帶有洪脈的特徵;秋天,六脈都帶有浮脈的特徵;冬天,六脈都帶有沉脈的特徵。
胃脈,謂中按得之,脈和緩。腑臟平脈,已見前章。 胃脈是指用中等力道按壓手腕時感受到的脈象,正常的胃脈應當和緩。至於腑臟平脈,在前面的章節已經講述過。
凡人腑臟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 如果一個人的腑臟平脈、胃脈都正常,並且符合季節時脈的特徵,那麼此人就是健康的。反之,則說明身體可能存在病症。
診脈之際,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三部之內,大小浮沉遲數同等。尺寸陰陽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強弱相應。四時之脈不相戾。命曰平人。 診脈時,應根據患者手臂長度調整手指的間距,手臂長則手指間距大,手臂短則手指間距小。正常情況下,三個脈位(寸、關、尺)的脈象應當大小一致,浮沉一致,遲數一致,寸脈與尺脈的陰陽高低應當相符,男左女右,脈象強弱應當一致,並且符合四季的時脈變化。符合以上特徵的,稱為“平人”。
其或一部之內,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之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凡病脈之見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 如果一個脈位出現異常,比如單獨偏大或偏小,偏遲或偏疾,左右兩手脈象強弱不一致,或不符合季節時脈的特徵,這些都屬於“病脈”。病脈出現於上部(寸脈)稱為“上病”,出現於下部(尺脈)稱為“下病”。
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脈不和。為病在表。為陽。在四肢。右脈不和。為病在裡。為陰。主腹藏。以次推之。
凡取脈之道。理各不同。脈之形狀。又各非一。凡脈之來。必不單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之類。將何以別之。大抵提綱之要。不出浮沉遲數滑澀之六脈也。浮沉之脈。輕手重手得之也。遲數之脈。以己之呼吸而取。滑澀之脈。則察夫往來之形也。浮為陽。
輕手而得之也。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之類也。沉為陰。重手而得之也。而伏石短細牢實。皆重手而得之之類也。遲者一息脈三至。而緩微弱皆遲之類也。數者一息脈六至。而疾促皆數。之類也。或曰滑類乎數。澀類乎遲。何也。然脈雖是而理則殊也。彼遲數之脈。
白話文:
左手脈象異常,代表病症在外,屬陽性,影響四肢;右手脈象異常,代表病症在內,屬陰性,影響腹部臟器。以此類推。
診脈的方法很多,脈象也千變萬化。脈象的出現,絕非單一表現,而是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等多種組合。如何區分這些脈象呢?總的來說,診脈的要點就是浮沉、遲數、滑澀六種脈象。浮沉指的是輕按和重按時的感受,遲數指的是脈搏跳動快慢,與呼吸的關係,滑澀指的是脈搏跳動的流暢度。浮屬陽性,輕按即可觸摸到;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等脈象,也都是輕按就能摸到的。沉屬陰性,需要重按才能觸摸到;而伏、石、短、細、牢、實等脈象,也都是重按才能摸到的。一息脈搏跳動三次,屬於遲脈,緩、微、弱等脈象也屬於遲脈的範疇;一息脈搏跳動六次,屬於數脈,疾、促等脈象也屬於數脈的範疇。有人說滑脈類似於數脈,澀脈類似於遲脈,這是為什麼呢?雖然脈象相似,但病理卻大不相同。迟數脈主要是指脈搏的快慢,而滑涩脈主要是指脈搏的流暢度。
以呼吸察其至數之疏數。此滑澀之脈。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也。數為熱。遲為寒。滑為血多氣少。澀為氣多血少。所謂脈之提綱。不出乎六字者。蓋以其足以統夫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也。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沉為陰為里。診為濕為實。遲為在藏。為寒為冷。
數為在府。為熱為燥。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也。人一身之變。不越乎此。能於是六脈之中以求之。則疚病之在人者。莫能逃焉(內經以滑為血少氣多。澀為氣少血多者。蓋氣盛而血不能壅之則滑血壅而氣不能行之則澀也)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循之曰舉。
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附於肉下者。陰也。藏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而求之。
白話文:
以呼吸察其至數之疏數。此滑澀之脈。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也。
通過觀察呼吸的次數和間隔,可以初步判斷脈象的疏密。對於滑脈和澀脈,則要進一步觀察脈搏的來迴流動情況。
數為熱。遲為寒。滑為血多氣少。澀為氣多血少。
脈搏跳動頻繁,則屬熱症;脈搏跳動緩慢,則屬寒症。脈象滑利,則血氣充盈,但氣不足;脈象澀滯,則氣多血少。
所謂脈之提綱。不出乎六字者。蓋以其足以統夫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也。
所謂脈象的綱要,不外乎「浮、沉、遲、數、滑、澀」這六個字。這是因為這六個字足以概括人體的表裡、陰陽、寒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等各種狀況。
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沉為陰為裏。診為濕為實。遲為在藏。為寒為冷。
脈象浮在表面,屬於陽氣,屬於表症,診斷為風邪,屬於虛證。脈象沉在深處,屬於陰氣,屬於裏症,診斷為濕邪,屬於實證。脈象跳動緩慢,屬於寒症,屬於虛證。
數為在府。為熱為燥。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也。
脈象跳動頻繁,屬於熱症,屬於實證。脈象滑利,屬於血氣充盈,但氣不足。脈象澀滯,屬於氣多血少,但氣鬱滯不通。
人一身之變。不越乎此。能於是六脈之中以求之。則疚病之在人者。莫能逃焉(內經以滑為血少氣多。澀為氣少血多者。蓋氣盛而血不能壅之則滑血壅而氣不能行之則澀也)
人體的各種變化,都不會超出這六個脈象的範圍。只要能夠善於運用這六個脈象,就能夠找出人體的各種疾病,沒有哪種疾病能夠逃過。 (《內經》中說滑脈屬於血少氣多,澀脈屬於氣少血多。這是因為氣盛而血不能阻擋,所以脈象滑利;血瘀阻滯而氣無法流通,所以脈象澀滯。)
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循之曰舉。
診脈的方法主要有三個:輕按、重按、尋脈。用輕微的手指沿著脈搏輕輕地探查,稱為「舉」。
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
用較重的力道按壓脈搏,稱為「按」。用不輕不重的力道,仔細地探查脈象,稱為「尋」。
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
剛開始診脈的時候,用輕微的手指觸摸,如果脈象浮在皮膚表面,屬於陽氣,屬於腑臟,也與心肺相關。
重手得之。脈附於肉下者。陰也。藏也。亦肝腎之應也。
用較重的力道按壓,如果脈象沉在肉下,屬於陰氣,屬於藏臟,也與肝腎相關。
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
用不輕不重的力道,如果脈象位於血肉之間,屬於陰陽平衡,也與脾胃相關。
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而求之。
如果找不到浮脈或沉脈,就需要仔細地探查,尋找脈象的所在位置。
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
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
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明脈須辨表裡虛實四字。表陽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未入胃府及藏者。皆屬於表也。里陰也。藏也。凡七情之氣。鬱於心腹之內。不能越散。飲食五味之傷。留於腑臟之間。不能通泄。皆屬於里也。虛者。元氣之自虛。精神耗散。
白話文:
若隱若現,則是陰陽潛藏的脈象。三部皆然。
意思是說,脈象若隱若現,就表示陰陽氣血潛藏於體內,不易察覺。這在寸口、關、尺三部脈象都可能出現。
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
診斷脈象,必須清楚瞭解「上、下、來、去、至、止」六字所代表的含義。如果不明白這六字,就無法區分陰陽虛實。其中:「上」為陽,代表氣血上升;「來」為陽,代表氣血向外流動;「至」為陽,代表氣血到達某個部位;「下」為陰,代表氣血下降;「去」為陰,代表氣血向內收縮;「止」為陰,代表氣血停滯。
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
「上」是指脈象從尺部上升到寸口,這是陽氣從陰中生發;「下」是指脈象從寸口下降到尺部,這是陰氣從陽中生發。
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
「來」是指氣血從骨肉交界處流向皮膚表面,這是氣血上升的表現;「去」是指氣血從皮膚表面回到骨肉交界處,這是氣血下降的表現。
應曰至,息曰止也。
氣血到達某個部位,稱為「至」;氣血停滯不流,稱為「止」。
明脈須辨表裡虛實四字。表陽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未入胃府及藏者。皆屬於表也。裏陰也。藏也。凡七情之氣。鬱於心腹之內。不能越散。飲食五味之傷。留於腑臟之間。不能通泄。皆屬於裏也。
診斷脈象,還要辨別「表裡虛實」四字。「表」為陽,代表人體外表的經絡,又稱「府」,指的是六淫邪氣侵襲經絡,但尚未深入到臟腑。而「裏」為陰,代表人體內部的臟腑,又稱「藏」,指的是七情鬱結、飲食不節造成的病變,深入到臟腑之中。
虛者。元氣之自虛。精神耗散。
「虛」指的是人體元氣不足,精神萎靡,這可能是由於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造成的。
氣力衰竭也。實者。邪氣之實。由正氣之本虛。邪得乘之。非元氣之自實也。故虛者補其正氣。實者瀉其邪氣。經所謂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大法也。
凡脈之至。在肌肉之上。出於皮膚之間者。陽也。府也。行於肌肉之下者。陰也。藏也。若短小而見於皮膚之間者。陰乘陽也。洪大而見於肌肉之下者。陽乘陰也。寸尺皆然。
東垣云。不病之脈。不求其神。而神無不在也。有病之脈。則當求其神之有無。謂如六數七極。熱也。脈中(此中字浮中沉之中)有力。(言有胃氣)即有神矣。為泄其熱。三遲二敗。寒也。脈中有力。(說並如上)即有神矣。為去其寒。若數極遲敗中。不復有力。為無神也。
白話文:
人體氣力衰竭,是因為正氣虛弱,邪氣趁虛而入,並非元氣本身充盈。因此,虛者需要補益正氣,實者需要瀉掉邪氣。醫書中所言「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正是這個道理。
脈象在肌肉表面、皮膚之間流動,屬於陽,為府;脈象在肌肉深層流動,屬於陰,為藏。如果脈象短小,浮於皮膚之間,則為陰乘陽;如果脈象洪大,沉於肌肉深層,則為陽乘陰,寸關尺三部皆是如此。
東垣先生說,健康人的脈象,不必刻意尋找其神,因為神無處不在。有病人的脈象,則需要觀察神氣有無,例如六數七極,為熱症,脈象有力,表示有胃氣,也就是有神,需要瀉去熱邪;三遲二敗,為寒症,脈象有力,表示有神,需要去除寒邪。如果脈象極度遲緩衰敗,且沒有力量,則表示無神。
將何所恃邪。苟不知此。而遽泄之去之。人將何所依而主耶。故經曰。脈者氣血之先。氣血者人之神也。善夫。
白話文:
如果不知道這些道理,就輕易地把病痛洩除掉,那麼人們該依靠什麼來維持生命呢?所以古書上說:「脈是氣血的前兆,氣血是人的精神所在。」真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