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家樞要》~ 診脈之道 (1)
診脈之道 (1)
1. 診脈之道
凡診脈之道。先須調平自己氣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後二指。初輕按以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然後自寸關至尺。逐部尋究。一呼一吸之間。要以脈行四至為率。閏以太息。脈五至。為平脈也。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看在何部。各以其部斷之。
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腑臟平脈。然後及於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胃脈。謂中按得之。脈和緩。腑臟平脈。已見前章。凡人腑臟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
診脈之際。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三部之內。大小浮沉遲數同等。尺寸陰陽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強弱相應。四時之脈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內。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之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凡病脈之見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
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脈不和。為病在表。為陽。在四肢。右脈不和。為病在裡。為陰。主腹藏。以次推之。
凡取脈之道。理各不同。脈之形狀。又各非一。凡脈之來。必不單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之類。將何以別之。大抵提綱之要。不出浮沉遲數滑澀之六脈也。浮沉之脈。輕手重手得之也。遲數之脈。以己之呼吸而取。滑澀之脈。則察夫往來之形也。浮為陽。
輕手而得之也。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之類也。沉為陰。重手而得之也。而伏石短細牢實。皆重手而得之之類也。遲者一息脈三至。而緩微弱皆遲之類也。數者一息脈六至。而疾促皆數。之類也。或曰滑類乎數。澀類乎遲。何也。然脈雖是而理則殊也。彼遲數之脈。
以呼吸察其至數之疏數。此滑澀之脈。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也。數為熱。遲為寒。滑為血多氣少。澀為氣多血少。所謂脈之提綱。不出乎六字者。蓋以其足以統夫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也。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沉為陰為里。診為濕為實。遲為在藏。為寒為冷。
數為在府。為熱為燥。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也。人一身之變。不越乎此。能於是六脈之中以求之。則疚病之在人者。莫能逃焉(內經以滑為血少氣多。澀為氣少血多者。蓋氣盛而血不能壅之則滑血壅而氣不能行之則澀也)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循之曰舉。
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附於肉下者。陰也。藏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而求之。
白話文:
診脈之道
診脈首先要調整自身呼吸,男性診左脈,女性診右脈。先用中指準確點到關脈位置,然後將食指和無名指並齊放在中指兩側。先輕輕按壓,感受脈象;再中等力度按壓,感受脈象;最後用力按壓,感受脈象。然後從寸關尺三部依次仔細探查,以每次呼吸四次脈搏為標準,並配合呼吸的間隔來判斷。脈搏每呼吸五次跳動,就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超過或少於這個數值,就是病態脈象,要根據脈象所在的部位進行判斷。
診脈需要先了解正常的時脈、胃脈和腑臟脈象,然後才能判斷病態脈象。時脈是指春三月脈象帶弦,夏三月脈象帶洪,秋三月脈象帶浮,冬三月脈象帶沉。胃脈是指中等力度按壓時能感覺到的、和緩的脈象。腑臟平脈在前文已有說明。如果一個人的腑臟脈象平穩,胃脈和緩,又符合季節脈象,就是健康的。反之則為疾病。
診脈時,根據病人手臂長短調整手指按壓的間距。三部脈象的大小、浮沉、遲速都應當一致;寸口兩部脈象的高低、陰陽也應相符;男女左右脈象應當相應;脈象與季節也應相符,這就是正常的脈象。如果某一部位的脈象過大或過小,過遲或過速;左右脈象強弱相反;或與季節、性別不相符,都屬於病態脈象。病態脈象出現在上部則為上部疾病,出現在下部則為下部疾病;左脈不和,則病在表,屬於陽性,多在四肢;右脈不和,則病在裡,屬於陰性,多在腹部臟器,以此類推。
取脈的方法各有不同,脈象的形態也各不相同。脈象的呈現往往不是單一的,例如可能既浮又弦,既浮又數,既沉又緊,既沉又細等等。如何區分這些脈象呢?總的來說,診斷脈象的關鍵在於浮、沉、遲、數、滑、澀這六種脈象。浮沉脈象是通過輕按重按來區分的;遲數脈象是根據自身的呼吸來判斷脈搏次數的多少;滑澀脈象是觀察脈搏的往來形態來區分。浮脈屬陽,輕按即可觸及,如芤、洪、散、大、長、濡、弦等都屬於輕按可觸及的脈象;沉脈屬陰,需用力按壓才能觸及,如伏、石、短、細、牢、實等都屬於重按可觸及的脈象。遲脈是一息之間脈搏跳動三次,緩、微、弱都屬於遲脈;數脈是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六次,疾、促都屬於數脈。有人認為滑脈類似於數脈,澀脈類似於遲脈,但實際上它們的道理是不同的。遲數脈是根據呼吸來判斷脈搏跳動的疏密,而滑澀脈是根據脈搏的往來形態來判斷的。數脈代表熱證,遲脈代表寒證;滑脈代表血多氣少,澀脈代表氣多血少。
所謂脈象的綱領,就是這六個字,因為它足以涵蓋表裡、陰陽、寒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等各方面。浮脈屬陽屬表,診斷為風證或虛證;沉脈屬陰屬裡,診斷為濕證或實證;遲脈屬臟腑,代表寒證或冷證;數脈屬府,代表熱證或燥證;滑脈代表血有餘,澀脈代表氣滯。人體的各種變化,都不會超出這六種脈象。只要能從這六種脈象中尋找原因,就能診斷出疾病。 (《內經》中認為滑脈是血少氣多,澀脈是氣少血多,這是因為氣盛則血不能充盈而顯滑,血壅則氣不能流通而顯澀。)
診脈要領有三:舉、按、尋。輕輕觸摸脈搏稱為舉;用力按壓脈搏稱為按;不輕不重,仔細探查脈搏稱為尋。開始診脈時,輕輕觸摸,脈搏在皮膚表面感覺到的,是陽脈,屬於腑,也與心肺相關;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的脈搏,是陰脈,屬於臟,也與肝腎相關;不輕不重,中等力度按壓感覺到的脈搏,是陰陽調和,與脾胃相關。如果浮、中、沉三部脈象都感覺不到,則需要仔細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