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上陽蹺陰蹺帶脈

中央直前者,手少陰也。動,苦心痛微堅,腹脅急。實堅者,為感忤;純虛者,為下利,腸鳴。滑者,為有娠,女子陰中癢痛,痛出玉門上一分前。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動,苦心痛,面赤,食苦,咽多,喜怒。微浮者,苦悲傷,恍惚不樂也。澀為心下寒。沉為恐怖,如人捕之狀也。

時寒熱,有血氣。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動,苦咳逆,氣不得息。浮為內風。緊澀者,胸中有積熱,時咳血也,有沉熱。上手三陰脈。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肌肉痹癢。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顛,僵仆羊鳴,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癲疾。直取客主人,兩陽維脈,在外踝絕骨下二寸。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癲癇,僵仆羊鳴。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僵仆,失音,肌肉淫,癢痹。汗出惡風。

脈來暫大暫小,是陰絡也(一作結)。動,苦肉痹,應時自發,身洗洗也。

脈來暫小暫大者,是陽絡也。(一作結)。動,苦皮膚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也。

肺脈之來也。如循榆葉,曰平。如風吹毛,曰病。狀如連珠者死,期丙丁日,禺中日中。

心脈之來也,如反筍莞大,曰平。如連珠,曰病。前曲後居如帶鉤者,死。期壬癸日,人定夜半。

肝脈之來也,搏而弱,曰平。如張新弓弦,曰病。如雞踐地者,死。期庚辛日,晡時日入。

脾脈之來也,阿阿如緩,曰平。來如雞舉足,曰病。如鳥之啄,如水之漏者,死。期甲乙日,平旦日出。

腎脈之來也,微細以長,曰平。來如彈石,曰病。去如解索者,死,期戊己日,食時、日昳、黃昏、雞鳴。

寸口中脈躁竟尺,關中無脈應,陽干陰也。動,苦腰背、腹痛,陰中若傷,足寒。刺足太陽,少陰直絕骨,入九分,灸太陰五壯。尺中脈堅實竟尺,寸口無脈,應陰乾陽也。動,苦兩脛腰重,少腹痛,癲疾。刺足太陰踝上三寸,針入五分。又灸太陽、陽蹺,在足外踝上三寸直絕骨是也。

寸口脈緊,直至魚際下,小按之如持維子(一作雞毛)狀,其病腸鳴,足痹痛酸,腹滿,不能食,得之寒濕。剌陽維,在外踝上三寸間也,入五分。此脈出魚(一作原)際。

寸口脈沉著骨,反仰其手,乃得之,此腎脈也。動,苦少腹痛,腰體酸,癲疾。刺腎俞,入七分。又刺陰維,入五分。初持寸口中脈,如細堅狀,久按之,大而深。動,苦心下有寒,胸脅苦痛,陰中痛,不欲近丈夫也,此陰逆。刺期門,入六分。又刺腎俞,入五分,可灸胃脘七壯。

初持寸口中脈,如躁狀洪大,久按之,細而牢堅。動,苦腰腹相引痛,以下至足胻重也,不能食。刺腎俞,入四分至五分,亦可灸胃脘七壯。

尺寸俱沉,但有關上脈,苦寒,心下痛。

白話文:

上陽蹺陰蹺帶脈

手少陰經脈位於身體正前方中央。若此經脈活動異常,會感到心痛、胸口略微堅硬、腹部及脅肋疼痛。如果經脈堅硬,是感受外邪的症狀;如果經脈虛弱,則會腹瀉、腸鳴。經脈滑利則可能懷孕,女性則會有陰部搔癢疼痛,痛感位於玉門穴上方一分處。

手心包經脈位於身體正前方中央。若此經脈活動異常,會感到心痛、臉紅、飲食苦味、吞嚥困難、易怒。如果經脈浮弱,則會感到悲傷、恍惚、不快樂;經脈澀滯則心下冰冷;經脈沉陷則會感到恐懼,如同被人追捕一般。

此經脈有時會伴隨寒熱、血氣的症狀。手太陰經脈位於身體正後方中央。若此經脈活動異常,會感到咳嗽、氣喘。經脈浮腫則為內風所致。經脈緊澀,則表示胸中有積熱,容易咳嗽帶血,且伴有沉重感。以上皆為上手三陰脈的症狀。

陽維脈從少陰經斜行至太陽經。若此經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肌肉麻痹、搔癢。

陽維脈從少陰經斜行至太陽經。若此經脈活動異常,會感到頭暈、身體僵硬、發出羊叫般的聲音、手足抽搐,嚴重者會失音、不能說話,甚至出現癲癇。陽維脈的兩個分支(客主)則位於外踝骨下方二寸處。

陰維脈從少陽經斜行至厥陰經。若此經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癲癇發作、身體僵硬、發出羊叫般的聲音。

陰維脈從少陽經斜行至厥陰經。若此經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身體僵硬、失音、肌肉痠痛、搔癢、麻痹,且出汗後怕風。

脈象時快時慢,是陰絡脈(或陰結脈)的表現。若此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肌肉麻痹,疼痛會隨著時間而自行發作,全身酸痛。

脈象時慢時快,是陽絡脈(或陽結脈)的表現。若此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皮膚疼痛、下肢麻木、出汗卻感覺寒冷。

肺經脈搏動正常時,如同順著榆樹葉脈搏動,平穩有力。若搏動如同風吹毛髮般輕浮,則表示患病;脈象如連珠狀則預示死亡,時間在丙丁日的中午。

心經脈搏動正常時,如同反捲的筍葉,強勁有力。若脈象如連珠狀,則表示患病;脈象前曲後居如帶鉤狀則預示死亡,時間在壬癸日的人定時(晚上九點)。

肝經脈搏動正常時,跳動有力卻較弱。若脈象如拉緊的新弓弦般強勁,則表示患病;脈象如雞爪踩地般則預示死亡,時間在庚辛日的日落時分。

脾經脈搏動正常時,脈象緩慢而柔和。若脈象如雞抬起腳般,則表示患病;脈象如鳥啄食或水滴般則預示死亡,時間在甲乙日的黎明。

腎經脈搏動正常時,脈象細弱而綿長。若脈象如彈石般,則表示患病;脈象如解開繩索般則預示死亡,時間在戊己日的食時、日昳、黃昏、雞鳴時分。

寸口脈(手腕處脈搏)躁動而達到尺脈(手腕尺側脈搏),關脈(手腕關元穴處脈搏)卻沒有反應,這是陽干陰的表現。若此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腰背、腹部疼痛、陰部如同受傷般疼痛、足部冰冷。治療方法是刺足太陽經、少陰經直達絕骨處,針刺深度九分,並灸太陰經五壯。如果尺脈堅實而達到尺脈,寸口脈卻沒有反應,這是陰乾陽的表現。若此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小腿、腰部沉重、下腹部疼痛、癲癇發作。治療方法是刺足太陰經踝上三寸處,針刺深度五分,並灸太陽經、陽蹺脈(位於外踝上三寸處)。

寸口脈緊,一直延伸到魚際穴下方,輕按時像握著雞毛(或維子)般,則表示腸鳴、足部麻痹疼痛、腹部脹滿、不能進食,這是寒濕所致。治療方法是刺陽維脈(位於外踝上三寸處),針刺深度五分。此脈從魚際穴(或原穴)處開始。

寸口脈沉而達到骨頭,必須反仰手腕才能摸到,這是腎經脈的表現。若此脈活動異常,則會感到下腹部疼痛、腰部酸痛、癲癇發作。治療方法是刺腎俞穴,針刺深度七分,並刺陰維脈,針刺深度五分。

如果一開始寸口脈細小而堅實,久按後則變得粗大而深沉,則表示心下冰冷、胸脅疼痛、陰部疼痛、不想親近丈夫,這是陰逆的表現。治療方法是刺期門穴,針刺深度六分,並刺腎俞穴,針刺深度五分,並灸胃脘七壯。

如果一開始寸口脈躁動而洪大,久按後則變得細小而堅實,則會感到腰腹部疼痛牽引到足部,腳踝沉重,不能進食。治療方法是刺腎俞穴,針刺深度四到五分,並灸胃脘七壯。

寸脈和尺脈都沉,只有關脈有反應,則表示寒邪入侵,心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