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九 (6)
卷九 (6)
1. 平鬱冒五崩漏下經閉不利腹中諸病證第五
問曰:婦人病經水適下,而發其汗,則鬱冒不知人,何也?師曰:經水下,故為裡虛,而發其汗,為表復虛,此為表裡俱虛,故令鬱冒也。
問曰:婦人病如癲疾鬱冒,一日二十餘發。師脈之,反言帶下,皆如師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氣虛,血竭凝寒,陰陽不和,邪氣舍於榮衛,疾(疾一作候)起年少時,經水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經下血虛,百脈皆張,中極感陽動,微風激成寒,因虛舍榮衛,冷積于丹田,發動上衝,奔在胸膈,津液掩口入,涎唾湧溢出,眩冒狀如厥,氣衝髀裡熱,粗醫名為癲,灸之因大劇。
問曰:婦人病苦氣上衝胸,眩冒,吐涎沫,髀裡氣沖熱。師脈之,不名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沉而微,沉則衛氣伏,微則榮氣絕,陽伏則為疹,陰絕則亡血。病當小便不利,津液閉塞,今反小便通,微汗出,沉變為寒,咳逆嘔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損經絡,因寒為血厥,手足苦痹,氣從丹田起,上至胸脅,沉寒怫鬱於上,胸中窒塞,氣歷陽部,面翕如醉,形體似肥,此乃浮虛,醫反下之,長針,復重虛榮衛,久發眩冒,故知為血厥也。
問曰:五崩何等類?師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津,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衃血也。
師曰:有一婦人來脈,反得微澀,法當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幾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經水當斷,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虛也。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脈則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
婦人經水不利,抵當湯主之。在《傷寒》中。
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僻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一云:治懷妊腹中疼痛)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方在《傷寒》中。(一云:腹中痛,小便利,理中湯主之)
白話文:
婦人婦科疾病,經期不順、腹部諸症第五
問:婦女月經正常來潮,卻又出汗,並且昏迷不醒,這是怎麼回事? 答:月經來潮,說明身體內部虛弱;出汗,說明身體表面也虛弱。內外俱虛,所以才會昏迷。
問:婦女患有類似癲癇的症狀,昏迷發作一天二十多次。診脈後,卻說是帶下病,這是怎麼回事?脈象如何區分? 答:脈象濡弱而緊。濡弱表示陽氣不足,緊則表示經脈寒冷。陽氣不足,衛氣虛弱,血液凝滯冰冷,陰陽失調,邪氣侵犯榮衛。此病起於年輕時,月經來潮期間行房過度,損傷腎氣,月經來潮時血虛,百脈皆張,下元受寒,微風吹襲加重寒邪,因虛弱而邪氣侵犯榮衛,寒邪積聚於丹田,向上衝擊,直達胸膈,津液倒流,涎液湧出,昏迷如厥,大腿內側感到熱,粗淺的醫生誤認為是癲癇,用灸法反而加重病情。
問:婦女感到氣往上衝,胸悶昏迷,吐出涎沫,大腿內側感覺熱。診脈後,並非帶下病,脈象如何區分? 答:脈象沉而微弱。沉則表示衛氣內陷,微弱則表示營氣衰竭。陽氣內陷則形成疹子,陰氣衰竭則導致失血。此病應當小便不利,津液阻塞,但現在卻小便通暢,微汗出,病情轉為寒邪,咳嗽、嘔吐涎沫,肺部功能衰弱,津液不足,失血損傷經絡,因寒邪而導致血厥,手腳麻木,氣從丹田升起,到達胸脅,寒邪鬱結於胸中,胸部阻塞,氣血運行至陽經,面色潮紅如醉酒,身體肥胖,這是浮腫虛弱的表現,如果用瀉下法治療,再用長針刺絡,則會加重榮衛虛弱,久而久之會昏迷,所以知道是血厥。
問:五種崩漏分別是什麼樣的? 答:白色崩漏,如同鼻涕;紅色崩漏,如同鮮紅的唾液;黃色崩漏,如同腐爛的瓜;青色崩漏,如同藍色;黑色崩漏,如同陳舊的血液。
答:有一位婦女來診脈,脈象微弱而澀滯,按理應該催吐或瀉下,但她並沒有這些症狀。我問她年齡,她說已經四十九歲了,月經本該停止,卻至今不停,因此才會導致虛弱。
脈象弦大,弦則表示氣血不足,大則表示氣血虛弱,氣血不足則為寒證,虛弱則為虛證,寒虛並見,脈象則為革脈,婦女則會有產後出血、漏下等症狀,旋覆花湯主治。
婦女經血不止,顏色發黑,膠薑湯主治。
婦女經血不通,抵當湯主治(出自傷寒論)。
婦女經血閉塞不通,腹部堅硬疼痛不止,有乾涸的瘀血,下流白色分泌物,礬石丸主治。
婦女腹部諸疾疼痛,當歸芍藥散主治(也有人說,此方治懷孕期間腹部疼痛)。
婦女腹部疼痛,小建中湯主治(出自傷寒論)(也有人說,腹部疼痛,小便順利,理中湯主治)。
2.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熱入血室腹滿證第六
婦人咽中如有炙腐狀,半夏厚朴湯主之。
婦人臟燥,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甘草小麥湯主之。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有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在《傷寒》中。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了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若上二焦,必當自愈。(二字疑)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者則愈。婦人少腹滿如敦敦狀(《要略》云滿而熱),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生後疑)者,此為水與血並結在血室,大黃甘遂湯主之。
白話文:
女性咽喉感覺有炙烤腐敗之物,可用半夏厚朴湯治療。
女性臟腑乾燥,容易悲傷哭泣,感覺像被神靈操控,經常嘆氣,可用甘草小麥湯治療。
女性中風,發熱畏寒,月經剛來,持續七、八天後發熱消退,脈象遲緩,身體冰冷,胸脅下腹部脹滿像胸部阻塞一樣,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應刺絡期門穴,根據虛實情況調整針刺手法。
女性中風七、八天,持續寒熱交替,發作有規律,月經剛結束,這是熱邪侵入血室,血液必將凝滯,因此像瘧疾一樣發作有規律,可用小柴胡湯治療。方劑詳見《傷寒論》。
女性傷寒發熱,月經剛來,白天清醒,晚上則神志不清,像看見鬼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沒有犯胃氣,若不涉及上焦二焦,必然自行痊癒。陽明病,下血並神志不清,這是熱邪侵入血室,但伴有頭部出汗的,應刺絡期門穴,根據實證情況調整針刺手法,大量出汗則病癒。女性下腹部脹滿像鼓一樣(《金匱要略》記載為脹滿且發熱),小便略微困難但不渴,產後(產後一詞存疑)的,這是水與血同時凝滯在血室,可用大黃甘遂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