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平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

師曰:有一婦人好裝衣來診,而得脈澀,因問曾乳子下利,乃當得此脈耳,曾半生漏下者,可。設不者,經斷三月、六月。設乳子漏下,可為奄續,斷小兒勿乳,須利止復來相問,脈之。

師曰:寸口脈微遲,尺微於寸,寸遲為寒,在上焦,但當吐耳。今尺反虛,復為強下之,如此,發胸滿而痛者,必吐血,少腹痛、腰脊痛者,必下血。師曰: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若下血、嘔吐、汗出者可;不者,趺陽脈微而弱。春以胃氣為本,吐利者可;不者,此為水氣,其腹必滿,小便則難。

婦人常嘔吐而胃反,若常喘(一作多唾),其經又斷,設來者,必少。

師曰:有一婦人,年六十所,經水常自下,設久得病利,少腹堅滿者為難治。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言經水少,不如前者,何也?師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師曰:亡其津液,故令經水少。設經下反多於前者,當所苦困。當言恐大便難,身無復汗也。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摶,趺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體腫。少陽脈畀,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一作水分)師曰:寸口脈沉而數,數則為出,沉則為入,出則為陽實,入則為陰結。

趺陽脈微而弦,微則無胃氣,弦則不得息。少陰脈沉而滑,沉則為在裡,滑則為實,沉滑相摶,血結胞門,其藏不瀉,經絡不通,名曰血分。

問曰:病有血分。何謂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為難治。

問曰:病有水分,何謂也?師曰: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當下。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遲在上,緊在下。遲則為寒,名曰渾。陽濁則濕,名曰霧。緊則陰氣慄,脈反濡弱,濡則中濕,弱則中寒,寒濕相搏,名曰痹。腰脊骨節苦煩,肌為不仁,此當為痹。

而反懷軀,遲歸經,體重,以下腳為胕腫,按之沒指,腰冷不仁,此為水懷。喘則倚息,小便不通,緊脈為嘔,血氣無餘,此為水分。榮衛乖亡,此為非軀。

白話文:

一位婦女因穿著華麗前來求診,脈象澀滯。醫師詢問她是否曾有哺乳、腹瀉的情況,因為這會導致這種脈象。如果曾經有過半生漏下(月經量異常),那就可以理解。否則,可能是因為經期停止三個月或六個月。如果哺乳並漏下,可以暫時繼續哺乳,但必須停止哺乳,待腹瀉痊癒後再來複診,再次診脈。

醫師說,寸口脈微弱遲緩,尺脈比寸脈更弱,寸脈遲緩代表寒邪在上焦,會導致嘔吐。而尺脈虛弱,又伴隨強烈的腹瀉,這樣的情況下,若出現胸悶疼痛,必然會吐血;若出現下腹部疼痛、腰脊疼痛,必然會出血。醫師說,寸口脈微弱,氣血俱虛,如果出現出血、嘔吐、出汗等症狀,問題不大;否則,如果趺陽脈也微弱,春天以胃氣為本,嘔吐腹瀉問題不大;否則,這是水氣滯留,腹部必然脹滿,小便困難。

婦女經常嘔吐,胃部不適,如果經常喘氣(或多唾液),經期又停止,那情況肯定很糟糕。

醫師說,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經血常自行下泄,如果長期腹瀉,下腹部堅硬脹滿,那就難以治療。

一位婦女來診,說經血量少,不如以前,醫師詢問她是否曾腹瀉,如果伴有出汗、小便量多,那問題不大。為什麼呢?因為體液流失,所以經血量少。如果經血反而比以前多,那才是令人擔憂的,這表示她可能大便困難,而且不出汗。

醫師說,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趺陽脈沉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弱則大便稀溏,胃氣衰弱則身體浮腫。少陽脈微弱,少陰脈細弱,男子則小便不利,婦女則經血不通,經血不通則成水,稱為血分(或水分)。醫師說,寸口脈沉而數,數則為陽氣外泄,沉則為陰氣內結,外泄則為陽實,內結則為陰虛。

趺陽脈微弱而弦,微弱則無胃氣,弦則呼吸困難。少陰脈沉而滑,沉則為病邪在裡,滑則為實邪,沉滑相搏,血結於胞門,血氣不能排出,經絡不通,稱為血分。

有人問:什麼是血分病?醫師說:經血先停止,後來出現水腫,稱為血分病,這病很難治。

有人問:什麼是水分病?醫師說:先出現水腫,後來經血停止,稱為水分病,這病容易治療。為什麼呢?因為只要去除水腫,經血自然會來。脈象濡弱,弱在關脈,濡在尺脈。遲在寸脈,緊在下脈。遲則為寒,稱為渾;陽氣濁濕則為霧;緊則陰氣凝聚,脈反而濡弱,濡則為濕,弱則為寒,寒濕相搏,稱為痹證。腰脊骨節疼痛,肌肉麻木不仁,這就是痹證。

如果懷孕,經血推遲,身體沉重,下肢浮腫,按之凹陷,腰部冰冷麻木,這就是水腫。喘息倚靠著才能呼吸,小便不通,緊脈則嘔吐,氣血不足,這就是水分病。榮衛失調,這就叫做非軀(指病症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