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八 (12)
卷八 (12)
1. 平肺痿肺癰咳逆上氣淡飲脈證第十五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淡飲(一云留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淡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咳嗽轉盛。(一云輒已)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其脈沉者,有留飲。
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大如手。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者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病淡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心下有淡飲,胸脅支滿,目眩,甘草(草一作遂)湯主之。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小青龍湯主之。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可與十棗湯。
膈上之病,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目泣自出,一作目眩),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心下水停,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喜虛。脈偏弦者,飲也。肺飲不弦,但喜喘短氣。病人一臂不隨,時復轉移在一臂,其脈沉細,非風也。
必有飲在上焦。其脈虛者為微勞,榮衛氣不周故也,久久自瘥。(一云:冬自瘥)腹滿,口苦幹燥,此腸間有水氣也,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主之。假令瘦人臍下悸,吐涎沫而癲眩者,水也,五苓散主之。先渴卻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
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心下悸。
白話文:
問:飲分四種,是哪四種?
答:有淡飲(也稱留飲)、懸飲、溢飲、支飲。
問:四種飲症有何不同?
答:原本體質強壯,現在消瘦,水在腸道間流動,有淅瀝的聲音,稱為淡飲。喝水後,水停留在脅下,咳嗽、吐痰並伴隨疼痛,稱為懸飲。喝下的水在全身流竄,應該出汗卻不出汗,身體沉重疼痛,稱為溢飲。咳嗽、呼吸困難,氣促不能平臥,形體腫脹,稱為支飲。留飲則脅下疼痛牽引至鎖骨上窩,咳嗽加重(或時好時壞)。胸中有留飲,人會氣短口渴,四肢關節疼痛,脈象沉的,就是留飲。
心下有留飲,病人背部發冷,冷感範圍像手掌一樣大。脈象隱沒,病人想拉肚子,拉肚子後反而舒服,即使拉肚子了,心下仍持續堅硬飽滿,這是留飲將要消除的徵兆。甘遂半夏湯可以治療。患淡飲者,應該用溫和的藥物調理。心下有淡飲,胸脅部脹滿,頭暈目眩,甘草湯(或甘遂湯)可以治療。患溢飲者,應該讓其出汗,小青龍湯可以治療。支飲也會喘息不能平臥,並伴隨氣促,脈象平和。
膈間有支飲,病人會喘息胸悶,心下痞塊堅硬,面色黧黑,脈象沉緊,若持續數十日不癒,醫生用過吐瀉法仍無效,則可用木防己湯治療。心下有支飲,病人會頭暈,澤瀉湯可以治療。嘔吐的病人本來口渴,口渴是想要解渴的表現,但現在反而不渴了,這是因為心下有支飲的緣故,小半夏湯可以治療。患有支飲的人,咳嗽煩躁,胸痛,如果沒有突然死亡,持續一百天或一年,可以使用十棗湯。
膈上疾病,表現為胸悶、喘息、咳嗽、嘔吐,發病時會寒熱交替,背痛腰痛,流淚不止(或頭暈目眩),病人全身顫抖抽搐厲害,必然是有伏飲。病人喝水太多,必定會突然喘息胸悶。凡是吃得少喝得多,心下積水,嚴重者會心悸,輕者會氣促。脈象雙弦的,是寒症。這些情況大多是大瀉之後喜愛虛弱的食物。脈象偏弦的,是飲證。肺飲不現弦脈,只是喘息氣促。病人一隻胳膊不能動,時而轉移到另一隻胳膊,脈象沉細,這不是風症。
必然是上焦有飲邪。脈象虛弱的,是輕微勞損,榮衛之氣不流通的緣故,久而久之會自愈。(或冬天自愈)腹部脹滿,口乾苦燥,這是腸道間有水氣,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可以治療。如果消瘦的人臍下心悸,吐涎沫並伴隨癲癇眩暈,這是水飲,五苓散可以治療。先口渴後嘔吐,是因為水停留在心下,這是飲證,半夏加茯苓湯可以治療。水停留在心臟,心下堅硬飽滿,氣促,厭惡水不想喝水。
水停留在肺,會吐涎沫想喝水。水停留在脾,會氣短身體沉重。水停留在肝,會脅下脹滿,打噴嚏時疼痛。水停留在腎,會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