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下 (2)
卷下 (2)
1.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於本方,去甘草,加丁香。
婦人懷娠,腹中㽲痛。
先兄曰:「《說文》有『⿰雲建』無『㽲』。」云:「『⿰雲建』,腹中急也,從疒,丩聲。」
當歸芍藥散方
〔朱〕芎歸芍藥,足以和血舒肝;苓朮澤瀉,足以運脾勝濕。此即後人逍遙散之藍本也。
按妊娠之常,飲水動易停瀦,是以內寒腹痛。此方利水散寒,以使胎氣盛實。芎歸二味,不特養血,亦能散寒止痛,古方往往見之。此方所用,或此意也。(《抱朴子.至理篇》曰:「當歸芍藥之止絞痛。」)先兄亦曰:「此方芍藥多用,取之緩其痛,與小建中之芍藥同趣。趙說似迂曲。」
妊娠嘔吐不止。
按《張氏醫通》,全取趙氏。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醫心方.僧深方》:治婦人妊身,惡阻酢心,胸中冷腹痛,不能飲食,輒吐青黃汁。用人參、乾薑、半夏,凡三物等。
分治下:以地黃汁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今案《極要方》云:「各分稍加至十丸。」《產經》云:「人參丸神良。」
《幼幼新書.嬰孺》:治小兒,調中止痢,去冷進食,人參丸方。
於本方,加茯苓,蜜丸。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按《張氏醫通》,本於趙氏。
《本草序例.雷公炮炙論》云:「如小豆許者,取重八兩鯉魚目比之。」
葵子茯苓散方
〔朱〕葵子通利諸竅,稱能滑胎,其疏泄血分可知;而得茯苓之淡滲,功專氣分者,為之佐,使水從氣分而去,則胎自無虞。
按冬葵子,《本草》白字曰:「主五癃,利小便」;黑字曰:「療婦人乳難內閉。」
白朮散方
先兄曰:「《千金》半夏湯,治腳氣上入腹,方中用細辛,與此治心煩吐痛者同趣。又範汪旋覆花湯,治胸膈痰結,亦用細辛。俱取其辛溫通氣,散膈上寒飲也。」
按《千金》:「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唾上氣方:酒一升半,浸肥皂莢兩挺,經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藥法。若吐多,以酢飯三四口止之。」此方,嘔用醋漿,其義一也。
白話文:
婦人懷孕期間的疾病脈象及治療方法(第二十)
這個方劑,去掉甘草,加入丁香。
婦女懷孕期間,腹部絞痛。
先父說,《說文解字》中「㽲」字沒有記載,解釋為「雲建」旁加「疒」,意指腹部絞痛。
【當歸芍藥散方】
(朱氏注釋)當歸、川芎、芍藥能調和氣血、舒肝解鬱;茯苓、白朮、澤瀉能運脾利濕。這是後世逍遙散的雛形。
妊娠期間,通常飲水稍多就容易滯留,所以會出現內寒腹痛。這個方劑利水散寒,使胎氣充盛。川芎、當歸二味藥,不僅能養血,也能散寒止痛,古方中常見此法,此方也是這個意思。(《抱朴子·至理篇》說:當歸、芍藥能止絞痛。)先父也說,這個方劑芍藥用量較多,目的是緩解疼痛,與小建中湯中芍藥的功效相同。趙氏的說法略顯曲折。
妊娠嘔吐不止。
(按)張氏《醫通》完全採納趙氏的說法。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醫心方》、《僧深方》記載:治療婦女懷孕期間,惡阻、心煩、胸中冷痛、腹痛、不能進食,經常嘔吐青黃色汁液的方劑。使用人參、乾薑、半夏三味藥等分。
將藥磨成粉末,用生地黃汁和勻,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一日三次。現在查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每味藥略微增加,每次服用十丸。《產經》說:人參丸療效神奇。
《幼幼新書》記載:治療小兒調中止瀉、去寒促進食慾的人參丸方。
這個方劑,加入茯苓,用蜂蜜製成蜜丸。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按)張氏《醫通》參考趙氏的方劑。
《本草綱目序例》、《雷公炮炙論》記載:藥丸大小如小豆,重量約等於八兩鯉魚的眼睛那麼大。
【葵子茯苓散方】
(朱氏注釋)葵子能通利諸竅,據說能滑胎,它能疏通血分,茯苓淡滲,專攻氣分,用它來佐藥,使水液從氣分排出,則胎兒便無虞。
(按)冬葵子,《本草綱目》白字記載:主治五種閉塞不通的病症,利小便;黑字記載:治療婦女乳房脹痛、內閉不通。
【白朮散方】
先父說,《千金方》半夏湯治療腳氣上犯腹部,方中使用細辛,與這個治療心煩嘔吐疼痛的方劑功效相似。還有範汪的旋覆花湯,治療胸膈痰結,也使用細辛,都是利用它的辛溫通氣,散寒的功效。
(按)《千金方》治療咳嗽、胸脅脹滿、唾液多、氣喘的方劑:用酒一升半浸泡肥皂莢兩根,過夜,煮至半升,分三次服用,七天內忌食辛辣食物。如果嘔吐嚴重,用醋拌飯三四口止嘔。這個方劑用醋漿止嘔,道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