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下 (1)
卷下 (1)
1. 卷下
2.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證三條(按當作二條。),方九首
婦人宿有癥病(脈經。首五句。作婦人妊娠。經斷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胎欲動。在於臍上。此而妊,娠三十字。血不止。作下血不止。)
按瘀血癥痼。必在臍下。妊娠二三月墮者。多其所害。此云在臍上者。竊不無疑。或是訛字。敢俟有識論定。(脈經胎在臍上。更疑。)
桂枝茯苓丸方
〔朱〕服法甚緩。以深固之邪。止堪漸以磨之也。
按此方茯苓。亦是引藥下導者。(說見於虛勞腎氣丸下。)芍藥取之通壅。(宜參傷寒論述義太陰病下。)此五味之所以相配也。
又按玄珠經。通真丸。婦人通經。男子破血。用大黃。桃仁。天水末。(一名益元散。)乾漆。杜牛膝(醫學綱目四卷中引。)正得此方之意。
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
按惡寒。尤氏為腹惡寒。然猶似身惡寒。存考。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
〔朱〕婦人下血。大概由於衝任二經為病。或無端漏下。或半產後下血。或妊娠下血。下血雖異。而源頭則一。
按此條漏下。與半產後下血。是客。妊娠下血腹中痛。是主。三證並列。以備參對也。鑑程剖析不了。朱氏為是。但芎歸膠艾湯。則足以兼三證而治之矣。(程氏引脈經。考原書。作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
又按魏氏曰。假令妊娠而下血腹中痛。此胞氣阻滯之故也。胎氣何以阻。以氣虛寒也。氣虛寒。則血必不足而凝。凝則氣愈阻而作痛。氣阻血凝。則又內生虛熱。血之凝者尚凝。而余血遂漏不止。甚則傷胎而動。動而竟墜。此胞中氣血。因虛而寒。因寒而阻。因阻而凝。因阻凝而熱。因熱而下血。因下血而傷胎墜孕。遞及之道也。此說太巧。姑存之。
芎歸膠艾湯方
醫心方。產經云。治妊身七八月。腰腹痛。胎不安。汗出逆冷。飲食不下。氣上煩滿。四肢痹強。當歸湯方。
於本方。去芎藭。加生薑。橘皮。
千金翼。當歸湯。治產後血留下焦不去。
於本方。去阿膠。艾葉。加桂枝。
聖惠。治產後下痢。腹中㽲痛。當歸散方。
於本方。去阿膠。加乾薑。
聖濟。治妊娠因驚胎動不安。當歸湯方。
於本方。加人參。不用清酒。
又治妊娠卒下血。致胎不安。少腹疼痛。人參湯方。
於本方。去芍藥。加人參。黃芩。吳茱萸。生薑。不用清酒。
又治妊娠胎動有所下血。腹脅疼痛。宜服阿膠散方。
於本方。去芍藥。加赤石脂。龍骨。黃耆。乾薑。不用酒。
衛生家寶。丁香膠艾湯。治崩漏走下不止。
於本方。加丁香末四分。
蘭室秘藏。丁香膠艾湯。治崩漏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不節。所謂經漏少時。其脈二尺俱弦緊洪。按之無力。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多。間有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右尺脈時微洪也。
白話文:
婦人懷孕期間的病症、脈象與治療方法
本書記述了婦女懷孕期間的一些病症,並提供了九種處方。
第一種情況描述了一位婦女原本就有婦科疾病,懷孕三個月後開始出血,持續四十天不止,胎兒位置在臍上,懷孕已經三十天。
作者質疑胎兒在臍上這一說法,認為可能為記錄錯誤,因為瘀血積聚通常在臍下。懷孕二三個月胎兒流產的情況,多半是因為此病症造成。
針對此症,使用桂枝茯苓丸。作者詳細說明了藥方中各藥材的作用與配伍原理。並引用其他醫書中類似的藥方佐證。
第二種情況描述一位婦女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弦數,伴隨發熱。作者說明了相關症狀,並引述前人的觀點。
老師指出,婦女陰道出血,多半是衝任二經受損所致,不論是無緣無故的出血,產後出血,或是懷孕期間出血,雖然症狀不同,但病因相同。
作者分析了此症與產後出血的區別,並指出芎歸膠艾湯可以治療這三種情況。作者還引述了魏氏的觀點,詳細闡述了氣血虛寒導致出血的病理過程。
針對此症,使用芎歸膠艾湯。並列舉了其他醫書中使用類似藥方治療不同情況的記載,例如治療孕期腰腹疼痛、胎兒不安、產後出血、產後下痢等,並說明了這些藥方與芎歸膠艾湯之間的異同及加減方法。 這些記載說明了芎歸膠艾湯的廣泛應用和加減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