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堅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論一首,脈證三條(三。疑七訛),方十二首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

按凡形骸一節之氣。閉而不仁者。皆謂之痹。今止云臂者。蓋舉一隅爾。

寸口脈浮而緊。

按痹論曰。皮膚不營。故為不仁。次注曰。不仁者。皮頑不知有無也。診要經終論次注曰。不仁。謂不知善惡。又成氏注平脈法曰。仁者。柔也。不仁者。言不柔和也。為寒熱痛癢。俱不覺知者也。又曰。不仁者。強直而無覺也。成說不確。(當與血痹篇。及素問識。診要經終論。血氣形志篇互參。)

又按徐氏曰。至入腑。腑邪必歸於胃。胃為六腑之總司也。於是風入胃中。胃熱必盛。蒸其津液。結為痰涎。氣壅隧道。胃之支脈絡心者。才有壅塞。即堵其神氣出入之竅。故不識人。(以上醫門法律文。)試觀俗做陳搏。按住頸間兩人迎脈氣。即壅逆不識人。人迎者。胃脈也。

則不識人之由胃氣壅。不信然哉。此說或有理。蓋入腑入臟。其證似輕重相錯。然細繹其理。不識人者。一時昏塞。暫時醒省。即卒中閉證之謂。舌難言。口吐涎者。其病深固。必心神不收。百治難效者也。

侯氏黑散(俞本。類聚。曰能。作自能。)

寸口脈遲而緩。

按營緩衛緩二句。是雙關文法。上句是客詞。下句是主詞。對舉以為榮虛衛虛之辨。緩字承上文。猶言虛。(太陽下篇。緊反入里。緊字。指邪而言。是同語例。)榮緩。言尺中緩者榮必虛。衛緩。言寸口緩者衛必虛。衛虛故中風也。榮緩一句。本不幹中風。而注家牽合為說。未免踳錯。

風引湯。除熱癱癇。(牡蠣各三兩。原本。諸本。作二兩。當改。)

張氏千金方衍義曰。風引者。風淫末疾。而四肢引動也。

按本草衍義。作治風熱瘛瘲。及驚癇瘛瘲。幼幼新書。作除熱去癲癇。(輯義癲字。偶訛作癱。)醫壘元戎。作除熱癲癇。

又按尤氏以此方為猛劑。然其藥不過大黃石膏等。而僅用三指撮。則固無須顧慮矣。三指撮。即方寸匕余。

素問識病能論下。引陶氏序例以證之。

千金。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龍骨湯方。於本方。去乾薑。牡蠣。滑石白石脂紫石英。加栝蔞根。(各二兩)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按二合疑。宜覆審。)

防己地黃湯甘草一分。趙本。作二錢。類聚。作二分。)

按據千金風眩門。此係徐嗣伯方。

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

按此條不言痛者。蓋省文也。如水傷心。注家就心主汗為解。然汗出入水中。恐不遽傷及心。且歷節是筋骨間病。固不幹心臟。仍疑心字有訛。或曰。心主血脈。傷心。猶言傷血脈。亦屬臆說。

又按歷節黃汗之辨。尤氏為確。徐氏曰。黃汗重在腫。歷節重在痛。亦是。(徐更有詳說。欠核。)今更審之。曰黃汗出。曰肢節疼痛。曰發熱。皆是二病所俱有。然歷節之黃汗。特在痛處。(曰歷節黃汗出。是)黃汗之汗。洽於周身。(曰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是。)歷節之腫多止下部。

(曰腳腫如脫。曰獨足腫大。是)黃汗之腫。及於遍體。(曰四肢頭面腫。曰身腫。是)歷節之痛。轉歷諸節。(其名可徵。)黃汗之痛。必不轉歷。(曰骨節疼痛。曰腰髖弛痛。曰身疼重。是。)且其胸中窒如痛。久不愈必致癰腫等證。實黃汗之所獨。而歷節則無此瘀郁之態也。

但近時未見黃汗病。亦未見歷節有黃汗出者。姑就文義而論之已。

諸肢節疼痛。身體⿱白昍羸。(脈經。作魁瘰。類聚。同。輯義。魁。訛瘣。趙原刻。作魁。)

按⿱白昍羸。恐以魁瘰為是。爾雅枹遒。木魁瘣。注。謂樹木叢生。根枝節目。盤結磈磊。釋文。瘣。郭。盧罪反。邢昺曰。魁瘣。讀若磈磊。據此。魁瘰。蓋爾雅之魁瘣。謂疼痛之處。盤結磈磊也。正與病證相協。磊。亦作磥。(見玉篇。)其義可見耳。(竊疑爾雅魁瘣。

或魁瘰訛。然前人未言及。附記俟識者。)又玉篇𦢏𦞙腫兒。是魁瘰之從肉者。益足以徵前說。蓋次條亦有身體羸瘦。而魁瘰字。所不習見。故後人改作尫羸。而其本義晦矣。

又按肢節疼痛身體魁瘰。腳腫如脫。三證疊言者。亦猶麻黃湯。身疼腰痛骨節疼痛之例。且此云腳腫如脫。次條云獨足腫大者。言寒濕下注。下部特浮。其久不愈者。往往變為鶴膝風。亦濕滯所致耳。又短氣。與甘草附子湯證短氣同機。

本草玉石部。陳藏器余云。白師子。主白虎病。向東人呼為歷骨風。(政和本。作江東人呼為歷節風。)

桂枝芍藥知母湯

按趙氏曰。分兩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一劑也。三因方云。每服四錢。此說有理。蓋此方九味。都三十一兩。當今秤十二錢五分八釐八毫。水七升。當今量七合七勺。則當從防風湯改正為順。

烏頭湯(原本。屈節。作屈伸。當改。)

按此方。比之桂芍知母湯。其力更烈。治歷節初起急劇證。功效不可言。黃耆亦以驅濕。說見於前。

礬石湯

按此方。用之腳氣。如痿軟引日者。或見奏功。衝心之證。豈其所宜。活人書。稱腳氣用湯淋洗者。醫之大禁。而景岳全書。詳論禁不禁之別。當參。

附方

古今錄驗續命湯(輯義。外颱風痱門。載西州續命湯云云。今更考外臺。此西州二字宜刪去。不識人。當作不知人。)

按此方。即大青龍湯變方。而尤氏所謂攻補兼施者已。中風邪氣本輕。但以血氣衰弱殊甚。故招其侮。大抵表候為內證所掩。往往使人難於辨認。蓋續命湯。發表補虛。對待為方。實為中風正治之劑。而推其立方之旨。則亦足以明中風所因之理。學者豈可不深味乎。如晉唐諸家所增損。其方頗夥。茲不繁載。

千金三黃湯(千金。此方中分字。皆作銖兩。蓋是古式。且六升。作五升。三服。作二服。腹。作脹。枳實一枚。作六銖。悸上。有心字。附子上。有八角字。)

近效方術附湯(類聚。作朮附子湯。)

按前有頭風摩散。後人仍附此方。本不幹中風也。

崔氏八味丸

按前有礬石湯等。故後人附以此方。蓋此方證。即病邪淹留。痹著少腹者。故從緩治。更有少腹不仁。屬衝心之漸者。實非此方所對也。

千金方越婢加朮湯生薑二兩。當從諸本作三兩。)

按此亦以治腳弱。而附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