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中 (18)
卷中 (18)
1.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附方:
瓜蒂湯:
外臺、延年秘錄,療急黃,心上堅硬,渴欲得水吃,氣息喘粗眼黃,但有一候相當,即須服此瓜蒂散吐則瘥方。
於仲景原方中,去香豉。
○又許仁則方,有用瓜蒂、丁香、赤小豆,搗篩末,以新汲水,和一方寸匕與服者。
千金,麻黃醇酒湯。(外臺疸,作癉。本草、傷寒類要,引張仲景傷寒論,文稍與外臺同,二升半,作半升,下有去滓二字。)
〔余述〕按黃疸之病,有陰陽二證,更有濕勝燥勝之異。今考經文:酒疸,陽而屬燥者也,故治主清涼;女勞疸,陰而屬燥者也,故初治從和中,而末治須潤導;谷疸,有陽有陰,其陽屬濕熱,治在疏蕩,其陰屬寒濕,治要溫利。後世以茵陳附子並用者,即寒濕之治已,如茵陳五苓散證,豈濕熱發黃之輕者乎?此諸黃者,皆病之屬裡者也。如桂枝加黃耆湯證,濕熱鬱表,亦陽黃之類已。此他傷寒論中發黃諸條,不一而足,皆與本篇互發,學者宜參互詳審焉。
白話文:
瓜蒂湯出自《外台秘要》和《延年秘錄》,用於治療急性黃疸,症狀為心口堅硬、口渴想喝水、呼吸急促粗重、眼睛發黃,只要符合其中一種症狀,就應該服用此方以催吐治療。
許仁則的方子也使用瓜蒂,另加丁香、赤小豆,搗碎成粉末,用新汲的水調和服用。
《千金要方》記載的麻黃醇酒湯(《外台秘要》中也記載此方用於治療黃疸,與《傷寒論》所載略同,用量略有差異),也可用於治療黃疸。
黃疸病分陰陽兩證,又有濕盛、燥盛的區別。《傷寒論》中所述的酒疸屬於陽證且屬燥熱,因此治療以清涼為主;女勞疸屬於陰證且屬燥熱,初治應從調理脾胃入手,後期則需潤澤導泄;谷疸則有陰陽之分,陽證屬濕熱,治療需疏散;陰證屬寒濕,治療需溫和利水。後世將茵陳與附子合用的方法,是針對寒濕證的治療,例如茵陳五苓散的證候,其實是濕熱型黃疸較輕的表現。
這些黃疸都屬於裡證。像《傷寒論》中桂枝加黃耆湯所治的濕熱鬱於肌表,也屬於陽黃的一種。總之,《傷寒論》中關於黃疸的論述很多,與本篇互相印證,學習者應該參考比較,仔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