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堅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中 (6)

回本書目錄

卷中 (6)

1.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於本方。加白茯苓。各等分。每服半兩重。水一盞。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服。

支飲胸滿者。

按此條證。據尤鑑二說。是支飲而兼胃實者。故有須於承氣也。(輯義引鑑。飲滿。即支飲訛。)

小半夏湯方,〔趙〕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結。燥可勝濕。用生薑以制其悍。孫真人云。生薑。嘔家之聖藥。嘔為氣逆不散。

故用生薑以散之。

外臺。文仲。療腳氣入心。悶絕欲死。

半夏(三兩洗切),生薑(二升半)

上二味。內半夏。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極效。

聖惠。治五噎。胸膈咽喉不利。痰逆食少方。

半夏七枚。小者。湯洗去滑。搗細羅為散。都為一服。以濃生薑湯調服之。患年多者。不過三服瘥。

魏氏家藏方。殊勝湯。去痰涎。進飲食。

於本方。加甘草。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方

〔徐〕先服一小丸起。尤巧。所謂峻藥緩攻也。〔魏〕何云一丸。疑誤。臨病酌加為妥。

按魏說似是。然赤石脂丸。亦梧子大服一丸。仍兩存之。

卒嘔吐心下痞。(本草。圖經引云。又主嘔噦谷不得下。眩悸。小半夏加茯苓湯。)

按此亦心下支飲證也。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衛生家寶。竹葉湯。治熱吐翻胃。及傷寒遍身發熱冷吐。

於本方。加竹葉。

葉氏錄驗方。半夏湯。治肩臂痛(即本方)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

按此證。即首條所謂痰飲之類已。臍下有悸。與腸間漉漉。稍同其轍。而用五苓散者。亦溫藥和之之意也。

五苓散方(按小島尚質曰。澤瀉一兩一分。當作五分。始合古義。此方。傷寒論一以銖兩稱。卻是後人所改。此說確。又按外臺黃疸。引傷寒論。作澤瀉五分。益足以徵矣。)

按本證無發汗之理。方後多飲暖水汗出愈一句。蓋繫於以傷寒論有此文。而此亦附見者。尤氏說似牽會。

朱氏集驗方。附子五苓散。治翻胃吐食。

大附子一隻。取空。入五苓散在內。炮熟。上為細末。用薑湯下。何元壽方。

附方

外臺。茯苓飲。

按此亦支飲證。而與苓桂朮甘湯。小半夏湯等證。其機相近者也。

咳家其脈弦。

按據次條。此亦膈間支飲也。又沈氏析此以下九條。題云咳嗽。曰。此與肺脹癰痿之咳嗽不同。而肺脹癰痿。

乃陡起之證。此因飲蓄相搏而咳。所以另立一門也。此說似是。然本篇以咳嗽有因水飲者。而連類及之。非為咳嗽立門也。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

〔朱〕夫曰有支飲家。則支飲之由來舊矣。乃因循失治。病氣變遷。有加無已。始也咳逆。今且壅閉而煩矣。始也倚息不得臥。今則胸中宗氣。為飲邪搏結。有似兼懸飲之痛矣。夫病久邪盛。似可卒死。乃仍遷延至百日。或一歲者。只以支飲之邪。本實邪也。邪實宜攻。不嫌過峻。主以十棗湯。所謂有病則病當之也。

白話文: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本方加白茯苓,各等分,每服半兩重,水一盞,生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服。

胸部飽滿的支飲症。

根據尤氏和鑑氏的兩種說法,這是兼有支飲和胃實的病症,所以需要使用承氣湯。

小半夏湯方:半夏味辛性燥,辛能散結,燥能勝濕,用生姜來抑制其峻烈之性。孫真人說,生姜是治療嘔吐的聖藥,嘔吐是因為氣逆不散,所以用生姜來散之。

外臺秘要方中,文仲治療腳氣入心,昏迷欲死的方法:半夏三兩洗淨切片,生姜二升半,將半夏放入水中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療效極佳。

聖惠方中,治療五種噎膈,胸膈咽喉不通,痰逆食少的方法:半夏七枚(小的),湯洗去黏液,搗碎過篩成粉,作一劑,用濃生姜湯調服。病程長的人,一般服用三次就能痊癒。

魏氏家藏方中,殊勝湯,能去痰涎,促進飲食:於本方中加甘草。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方:

徐氏說,先服用一小丸開始,這樣比較巧妙,所謂峻藥緩攻。魏氏則質疑一丸的說法,認為臨症應酌情加減才妥當。

魏氏的說法似乎比較合理,但是赤石脂丸也是梧子大小服一丸,兩種說法都保留著。

突然嘔吐,心下痞滿。(本草綱目圖經引云:又主治嘔逆,食物下不去,眩暈心悸,小半夏加茯苓湯。)

這也是心下支飲的症狀。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衛生家寶中,竹葉湯,治療熱性嘔吐、胃翻,以及傷寒發熱、全身發冷、嘔吐的病症。於本方加竹葉。

葉氏錄驗方中,半夏湯,治療肩臂疼痛(即本方)。

如果瘦人臍下有悸動,

這種症狀,就是前面第一條所說的痰飲之類。臍下悸動與腸鳴漉漉,症狀略同,而使用五苓散,也是溫和調理的意思。

五苓散方:(小島尚質說:澤瀉一兩一分,應作五分,才符合古義。這個方子,傷寒論是用銖兩來衡量的,卻是後人修改的,這個說法很確切。又按外臺秘要中治療黃疸,引用傷寒論,作澤瀉五分,更足以證明。)

本證沒有發汗的道理,方後多喝溫水,出汗後病就好了,這句話,大概是根據傷寒論中的記載,而這裡也是附帶說明,尤氏的說法似乎牽強附會。

朱氏集驗方中,附子五苓散,治療胃翻吐食:大附子一隻,挖空,放入五苓散,炮製熟透,研成細末,用生姜湯送服,何元壽方。

附方:

外臺秘要中,茯苓飲:

這也是支飲的症狀,和苓桂朮甘湯、小半夏湯等症狀,其病機是相近的。

咳嗽的病人脈象弦緊。

根據下一條,這也是膈間支飲。沈氏把以下九條析為一類,題為咳嗽,說:這與肺脹、癰疽、痿證的咳嗽不同,而肺脹、癰疽、痿證是突然發作的病症,這是因為水飲停蓄互相搏結而引起的咳嗽,所以另立一門。這個說法似乎合理,但是本篇以咳嗽是由於水飲引起的,而類推相關疾病,並不是為咳嗽另立一門。

有支飲的人,咳嗽煩躁,胸中疼痛。

朱氏說:有支飲的人,說明支飲已經存在很久了,因為延誤治療,病情轉變,越來越嚴重。開始是咳嗽逆氣,現在已經阻塞而煩躁了;開始是倚靠著才能呼吸,不能平臥,現在胸中的宗氣,被飲邪搏結,好像兼有懸飲的疼痛了。由於病久邪盛,好像要突然死了,卻仍然拖延到一百天,或者一年,只是因為支飲的邪氣,本來就是實邪,實邪應該攻伐,不嫌過於峻猛,主要用十棗湯,所謂有病就應該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