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堅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上 (32)
卷上 (32)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下利不欲食者(俞本。趙本。欲。作飲。誤。)
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周〕食既云宿。決非上脘。既非上脘。何以用吐。今言上脘。又言宿食。則必有痰載物。不使得下。則為喘為滿。不言具見。故一吐而痰與食俱出矣。
白話文:
腹瀉不想吃東西的人,是因為胃脘積滯宿食,應該催吐。古代文獻中提到「宿食」,是指滯留在胃裡的食物,並非指胃脘上部。既然不是在胃脘上部,為何要催吐呢?現在說在胃脘,又說有宿食,那麼必定是有痰阻礙食物下降,導致無法排出,才會出現喘息和腹脹。原文沒有詳細描述症狀,所以一吐之後,痰和宿食就一起吐出來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