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堅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上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8)

1.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焦循雕菰集。羅浩醫經餘論序曰。其論本草。以神農經為主。而證以南陽之方。以薏苡主筋急拘攣。故金匱胸痹緩急者主之。用以健脾利濕。則失其義。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輯義。肘後。痛下。有五字。當作肘後。作三字。)

按諸逆。程氏以病證言。尤氏以病因言。二說俱通。魏氏曰。諸逆。兼有形無形之邪為言。與尤意同。伊澤信恬曰。懸牽。音義相同。懸痛。謂牽急而痛。肘後可證。又巢源。有心懸急懊痛候。千金養胎篇。有腹滿懸急。心下懸急之文。亦並懸牽通用之徵也。斯說為核。(三國志管輅傳。有心中懸痛文。)

九痛丸方(原本。諸本。附子三兩下。有炮字。)

〔余述〕本篇。題云胸痹心痛。而首條。則二證並論。其他諸條。皆為胸痹立方。(栝蔞薤白半夏湯。心痛徹背。不過言心胸痛甚。桂枝生薑。枳實湯。心中痞。前注猶以為胸痹。)心痛。則僅烏頭赤石脂丸一方已。故二證之辨。難就而可考。以臆測之。胸痹其痛頗泛。

心痛其痛殊緊。胸痹則病淺。心痛則病深。蓋二證中。更自有輕重之別。而其實似無大異同。故胸痹之方。足以治心痛。至真心痛。則固屬不治。仲景略而不言。殆以此也。短氣一證。病屬上焦。故亦連類並及者歟。

白話文:

焦循在《雕菰集》中引述羅浩《醫經餘論》序言,提到羅浩以《神農本草經》為本,並參考南陽醫方,認為薏苡仁主治筋急拘攣,故《金匱要略》中用薏苡仁治療胸痹緩急症,但單純用以健脾利濕則失其本意。

文中提到心中痞塞、諸逆嘔逆、心痛如懸掛般疼痛等症狀。關於「諸逆」,程氏從病證角度解讀,尤氏從病因角度解讀,兩種說法都成立。魏氏認為「諸逆」指兼有形邪和無形邪。伊澤信恬認為「懸」與「牽」音義相近,「懸痛」指牽拉而痛,並引證《肘後方》及其他醫籍佐證。

文中記載了九痛丸的藥方。

本文標題為胸痹心痛短氣,但第一條就將兩種病症並論,其他條目則多針對胸痹開方。例如,栝蔞薤白半夏湯治心痛徹背,但實際上只是說心胸疼痛劇烈;桂枝生薑枳實湯治心中痞塞,前人注解也認為是胸痹。心痛的藥方則只有烏頭赤石脂丸一種。因此,胸痹與心痛兩種病症的區分不易考證。推測胸痹的疼痛較為廣泛,心痛則疼痛劇烈。胸痹病淺,心痛病深,但兩者輕重程度不同,實際上差別不大,所以治療胸痹的藥方也能治療心痛。至於真正嚴重的心痛,則難以治愈,張仲景未詳細說明,大概也是基於此。短氣屬上焦病症,因此也與胸痹心痛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