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堅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上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5)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按本草皂莢條黑字云。除咳嗽囊結。又有孫尚藥治卒中風涎潮。救急稀涎散。蓋胚胎於此方。

千金。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唾上氣方。

白糖(五分),皂莢(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先微暖糖令消。內皂莢末。合和相得。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咳而脈浮者。

按水飲上迫。脈必帶浮。不必拘表證有無。此二方證。均是上焦蓄飲。而以脈浮沉為別者。蓋以勢之劇易。及水飲上迫。與內結之異耳。注家特就邪為分。殆非通論。

厚朴麻黃湯方

按此方證。系寒飲迫肺。而無風寒外候。故於小青龍湯中。去桂枝。以厚朴降逆為君。其佐用杏仁。亦猶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之例。況配以石膏。其驅飲之力更峻。

澤漆湯方(千金。五合下。有日三夜一四字。無至夜盡字。本草。圖經引。五合下。有日三二字。盡上。有服字。)

按澤漆。本草白字。稱味苦微寒。主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黑字。稱利大小腸。蓋此方主證。水飲內結。故有須於利水之品也。

又按陳藏器曰。千里水。及東流水。味平無毒。主病後虛弱。然則此方所用。在熟淡不助內飲已。又煮取五升。

溫服五合。至夜盡。是一日十服。他方莫有此例。千金似是。然古之五升。即今之五合。古之五合。即今之五勺。以今推之。日服五合。未必為多。豈東垣所謂在上者不厭頻而少之謂乎。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外臺無者字。宜從。)

麥門冬湯方(稻葉元熙曰。煎法。據竹葉石膏湯。溫服上。恐脫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十二字。)

外臺。崔氏療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竹葉飲方。於本方。去人參。加竹葉。生薑。

又深師。療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喉中閉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言失聲。甚者吐血。補肺湯方。

於本方。去人參。半夏。加五味子。乾薑。款冬花。桂心。桑根白皮。

肺癰喘不得臥。

按葶藶。下水疏肺壅。故的治肺癰膿未成者也。(金鑑所引趙氏注。據二注本。繫於周氏補註。)

醫心方。引範汪方云。葶藶熬。令紫色。治令自丸。丸如彈丸。大棗二十枚。以水二升煮棗。令得一升半。去棗。內藥一丸。復煎得一升。盡服之。(出支飲下。)本草圖經引。亦作大棗二十枚。

按葶藶。以彈丸為率。故不須舉兩數。大棗。諸書皆作二十枚。本經疑是錯寫。(或曰。葶藶。搗之則黏膩。足以自丸。不必補末蜜二字。)

外臺。必效。療天行病後。因食酒面。肺中熱擁。遂成咳不止。

於本方。加桑白皮。桔梗。麻黃。

又崔氏。療大腹水病。身體腫上氣。小便澀赤。云云。

於本方。加杏仁。各搗。搃和合。平旦空腹服八丸。云云。

幼幼新書。簡要濟眾。治小兒水氣腹腫。兼下痢膿血。小便赤澀方。

白話文: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文中記載皂莢能治咳嗽、胸中結塊。孫思邈的救急稀涎散也用到皂莢,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涎潮。

千金方中治療咳嗽、胸脅脹滿、多唾液、上氣的方子,用白糖五分、皂莢末一寸匕,先溫熱白糖使其融化,再加入皂莢末,混合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飯前服用二丸,若咳嗽且脈象浮者,適用此方。

水飲上逆,脈象必然浮腫,不必拘泥於表證的有無。這兩個方子都是上焦積聚水飲,但以脈象浮沉來區分,是因為病情輕重和水飲上逆與內部阻塞的差異。注釋者特別從邪氣的角度區分,這不是普遍的論述。

厚朴麻黃湯:此方適用於寒飲阻塞肺部,但無外感風寒症狀,因此在小青龍湯的基礎上,去桂枝,用厚朴降逆氣為君藥,佐以杏仁,如同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一樣,再配以石膏,驅除水飲的力量更強。

澤漆湯:(千金方記載五合藥量,一日三次,夜服一次;本草圖經則記載五合藥量,一日二次,夜服一次。)澤漆味苦微寒,能治大腹水腫、四肢面目浮腫,也能通利大小腸,因此此方主治水飲內結,故需使用利水藥物。陳藏器言及千里水、東流水味平無毒,主治病後虛弱,故此方所用澤漆,是熟製過的,不助長水飲。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一日共服十次,其他方劑很少有如此服法。千金方似乎如此記載,但古時的五升相當於現代的五合,古時的五合相當於現代的五勺,以此推斷,一日服五合未必太多,是否如同東垣所言:「在上者不厭頻而少」呢?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外臺秘要方中無「者」字,宜從。)

麥門冬湯:(稻葉元熙言及煎法,參照竹葉石膏湯,溫服,需去除米渣。)外臺秘要方中,崔氏治療骨蒸、口乾唇燥、想喝水、止渴的竹葉飲方,就是在此方基礎上,去人參,加竹葉、生薑。另有深師治療肺氣不足、逆氣上衝、咽喉閉塞、呼吸短促、寒氣從背部升起、口中如含霜雪、聲音嘶啞,嚴重者會吐血的補肺湯方,則在此方基礎上,去人參、半夏,加五味子、乾薑、款冬花、桂枝、桑白皮。

肺癰喘息不能平臥。

葶藶子能瀉水、通利肺部阻塞,故能治療肺癰膿未成者。(金匱要略所引趙氏注。)醫心方引範汪方云:葶藶子熬成紫色,自製成彈丸大小的藥丸,用大棗二十枚,加水二升煮至一升半,去棗,放入一丸藥,再煎至一升,服下。(出自支飲下。)本草圖經也記載大棗二十枚。葶藶子以彈丸為劑量,故不必標明藥量,大棗各書皆作二十枚,本經可能寫錯了。(或言葶藶子搗碎後黏膩,足以自丸,不必再加蜜粉。)

外臺秘要方中,治療天行病後,因食用酒麵,肺中熱盛,導致咳嗽不止的方子,在原方基礎上,加桑白皮、桔梗、麻黃。另崔氏治療大腹水腫、身體腫脹、上氣、小便澀赤的方子,在原方基礎上,加杏仁,搗碎混合,清晨空腹服用八丸。

幼幼新書、簡要濟眾方中,治療小兒水腫、腹脹、兼有膿血下痢、小便赤澀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