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堅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上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2)

1.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酸棗湯方

按此方釋意。醫通為優。(輯義所引。肝虛者三字。剩。)本草黑字。酸棗下云。煩心不得眠。補中益肝氣。又茯苓之功。本草經。稱主驚邪恐悸。孫真人曰。治心煩悶。及心虛驚悸。安定精神。蓋以其質重。亦能鎮縋。此方所取。正在於此。聖惠。治虛勞煩熱。不得眠臥。黃芩散。

於本方。去芎藭。加黃芩。羚羊角屑。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

按此條證。即後世所謂勞瘵也。據程注。五勞虛極一句。是一章題目。羸瘦腹滿。不能飲食。是其證候。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是其所因。蓋有一於此諸因。皆足以致經絡營衛氣傷。而血脈凝積。以致內有乾血。遂為五勞虛極。更有肌膚甲錯。兩目黯黑二證。俱為乾血之徵。蓋其脈數蒸熱。亦可概知也。

又按五勞。言五臟勞。蓋憂傷。勞傷。以勞心肝。食傷。飲傷。飢傷。以勞脾。房室傷。以勞腎。而諸勞之極。又必勞肺。且此條所言。不是五勞兼備者。蓋言有一所傷。而勞一臟。以致經絡營衛氣傷。遂為此病。(輯義引巢源。思勞下。刊脫心勞二字。)爾雅。棤。皵。注。

謂木皮甲錯。(輯義引山海經。文有訛脫。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注。治體皴。臘。音昔。)又十四難。損其肝者。緩其中。滑氏曰。緩者。和也。(百勞丸。原出醫壘元戎。曰。許州陳大夫傳。張仲景百勞丸。)緩中補虛。程注甚當。張說非是。

程氏曰。婦人虛勞。大半內有乾血。男子亦間有之。審其可攻而攻之。則厥疾可愈。魏氏曰。此在婦人女子。寡婦女尼。因不月漸成虛勞者。尤所宜投也。

大黃䗪蟲丸方(大黃十分。宜作二兩十二銖。黃芩一兩。諸本。作二兩。)

按本草經。蠐螬。味鹹微溫。主惡血血瘀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圖經云。張仲景治雜病方。大䗪蟲丸(按黃字脫。)中用蠐螬。以其主脅下堅滿也。又䗪蟲條。圖經云。張仲景治雜病方。主久瘕積結。有大黃䗪蟲丸。

又大鱉甲丸中。並治婦人藥。並用䗪蟲。以其有破堅積下血之功也。

醫學綱目曰。結在內者。手足脈必相失。宜此方。然必兼大補劑瓊玉膏之類服之。

幼幼新書。嬰孺。治小兒身體面目悉黃。此是榮衛氣伏熱於內所為。蠐螬丸方。

於本方。去大黃。桃仁。乾漆。加大棗。(按此證。猶用本方為佳。)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湯。(宜參肺痿附方。)

按此方。仲景滋陰之正方。而千金翼文。出於仲景。必有其徵。故宋人取附於此也。醫學入門。稱一切滋補之劑。皆自此方而變化之者。其言為當。蓋此方。炙甘為君。生薑。大棗。為臣。地黃。麻仁。阿膠。麥門為佐。專以滋陰潤燥為務。然懼其黏膩涼濕。不利中土。故人參桂枝為使。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酸棗湯方

此方功效詳解,醫家普遍認為是上乘之方。本草記載酸棗能治煩心失眠,補益中氣和肝氣;茯苓的功能,《本草經》記載能治驚邪、恐悸;孫真人說它能治心煩悶、心虛驚悸,安定精神。這是因為茯苓質地沉重,有鎮靜的作用,此方正是利用了它的這個功效。《聖濟總錄》記載用此方治療虛勞煩熱、失眠。黃芩散,就是在此方基礎上去除川芎,加入黃芩、羚羊角屑。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

此症狀,即後世所稱的勞瘵。據程氏注釋,五勞虛極是一章的標題,羸瘦腹滿、不能飲食是其症候。飲食傷、憂思傷、飲酒傷、房事傷、飢餓傷、勞累傷是其病因。凡是上述任何一種原因,都足以損傷經絡營衛之氣,導致血脈凝滯,形成內有瘀血,進而導致五勞虛極。此外,還有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等症狀,都是瘀血的表現。脈數、發熱也都是其症狀表現。

又按五勞,是指五臟勞損。憂思傷、勞累傷會損傷心肝;飲食傷、飲酒傷、飢餓傷會損傷脾臟;房事傷會損傷腎臟;而各種勞損到了極點,必然會損傷肺臟。需要注意的是,此條所述並非五臟同時勞損,而是指有一種損傷,勞累某一臟腑,導致經絡營衛之氣受損,從而引發此病。 爾雅中,「棤(音同僂)」指木皮甲錯。《十四經疏》中提到損傷肝臟者,應緩和其症狀。滑氏解釋說,「緩」就是調和之意。緩中補虛,程氏注釋甚為正確,張氏的說法是不對的。

程氏說,婦女虛勞,大多數是體內有瘀血,男子也偶爾會有。如果確診可以攻治,則疾病可愈。魏氏說,對於婦女、寡婦、尼姑,因月經不調而逐漸形成虛勞者,尤其適用此方。

大黃蠐螬丸方

《本草經》記載蠐螬味鹹微溫,主治瘀血、血瘀痹氣,能破除脅下堅滿疼痛、月經閉止等症。圖經記載,張仲景治雜病方中,大蠐螬丸(黃字脫落)使用蠐螬,就是因為它能治脅下堅滿。蠐螬條目中,圖經記載,張仲景治雜病方中,主治久病積結的方劑是大黃蠐螬丸。

大鱉甲丸中也用蠐螬治療婦科疾病,都是因為它有破除堅積、化瘀下血的功效。

《醫學綱目》說,如果瘀血結在體內,手足脈象必然異常,適用此方。但必須同時服用大補藥如瓊玉膏等。

《幼幼新書》記載,用此方治療小兒身體面目皆黃,這是因為營衛之氣受阻,內有伏熱所致。

在此方中,去掉大黃、桃仁、乾漆,加入大棗(按此症,仍用此方為佳)。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湯(宜參閱肺痿附方)

此方是仲景滋陰的正方,而《千金翼》記載此方,必有其根據,故宋人將其列在此處。醫學入門稱一切滋補藥方,皆由此方變化而來,此言甚是。此方以炙甘草為君藥,生薑、大棗為臣藥,地黃、麻仁、阿膠、麥門冬為佐藥,專以滋陰潤燥為務。但擔心其黏膩涼濕,不利於脾胃,故用人參、桂枝為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