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卷下 (4)
卷下 (4)
1. 雜療方第二十三
(按以下三篇。二注本。及朱氏。亦不載。)
柴胡飲子方
按藥以貼稱。宋以上所罕見。(說見於先教論撰醫賸中。)藥滓再煮。見陶氏本草序例。然僅繫於諸補湯所用。
長服訶黎勒丸方
本草。圖經。引張仲景云。長服方。訶黎勒。陳橘皮。厚朴。各三大兩。搗篩。蜜丸。大如梧子。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
三物備急丸方(千金。三味各等分。曰。右皆須精新。多少隨意。先搗大黃。乾薑。下篩為散。別研巴豆如脂。內散中。合搗千杵。即爾用之。為散亦好。下蜜為丸。貯密器中。莫令歇氣。本草圖經引。作用大黃。乾薑。巴豆各一兩。須精新好者。搗篩。蜜和。更搗一千杵。丸如小豆。服三丸。老少斟量之。為散不及丸也。云云。每服大豆許三四丸七字。按據千金。方後。用字句。亦佳二字。當在蜜和丸上。蓋言即爾以散為便。久貯蜜丸為佳。)
白話文:
柴胡飲子方
根據藥物名稱來比對,宋朝以前很少見到這個方子。(這個說法見於先教論撰醫賸中。)藥渣再次煮沸,見於陶氏本草序例。不過,它只被列在補湯中所使用的藥物裡。
長服訶黎勒丸方
本草、圖經引用張仲景說,長服方:訶黎勒、陳橘皮、厚朴各三大兩,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至三十丸。
三物備急丸方
千金方中記載,三種藥材各等分,並說:「以上藥材都要精選,用量隨意。先將大黃、乾薑搗碎過篩,做成散劑。另將巴豆研磨成脂狀,加入散劑中,一起搗一千下,即可使用。做成散劑也很好。加入蜂蜜做成丸藥,儲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不要讓它暴露在空氣中。本草圖經引用:大黃、乾薑、巴豆各一兩,必須精選品質好的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混合,再搗一千下,做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藥。服用三丸,老少酌量。散劑不如丸劑。」每服大豆許三四丸七字,按據千金方後,用字句亦佳二字,應在蜜和丸上。意思是說,直接服用散劑比較方便,長期儲存的話,用蜂蜜做成丸藥較好。
雷公炮炙論云。云如大豆許者。取重十兩鯉魚目比之。
按徐氏曰。此方妙在乾薑巴黃。峻利寒熱俱行。有乾薑以守中。則命蒂常存。且以通神明。而復正性。故能治一切中惡卒死耳。程氏曰。大黃。盪滌腸胃。乾薑。溫中散寒。巴豆。除邪殺鬼。故主如上諸證。愚意二說俱非。蓋此方所主。其證極暴極實。僅有顧慮。禍速反掌。
是以其治要在短刀直入。咄嗟奏凱。故巴豆辛熱峻下。以為之君。大黃為臣。以輔峻下之用。乾薑為佐。以助辛熱之性。三味相藉。其功益烈。為攻瀉諸方之冠。所以能相抵當也。
白話文:
雷公炮炙論雲。雲如大豆許者。取重十兩鯉魚目比之。
雷公在炮炙論中說道:「像是大豆般大小的 鯉魚目 ,取重十兩與之相比。」
按徐氏曰。此方妙在乾薑巴黃。峻利寒熱俱行。有乾薑以守中。則命蒂常存。且以通神明。而復正性。故能治一切中惡卒死耳。
徐氏說:「此方妙處在於乾薑和巴豆,峻利寒熱並行。有乾薑守住中焦,則性命得以保存。並且可以通達神明,恢復正性。所以能治一切中惡暴亡。」
程氏曰。大黃。盪滌腸胃。乾薑。溫中散寒。巴豆。除邪殺鬼。故主如上諸證。
程氏說:「大黃能盪滌腸胃,乾薑溫中散寒,巴豆能除邪殺鬼。所以主治上述諸症。」
愚意二說俱非。蓋此方所主。其證極暴極實。僅有顧慮。禍速反掌。
我認為以上二種說法都不全面。因為此方所治的病症,非常急迫且症狀十分嚴重,稍有顧慮,就會迅速致命。
是以其治要在短刀直入。咄嗟奏凱。故巴豆辛熱峻下。以為之君。大黃為臣。以輔峻下之用。乾薑為佐。以助辛熱之性。三味相藉。其功益烈。為攻瀉諸方之冠。所以能相抵當也。
因此,治療此症的關鍵在於快速直接,立竿見影。所以用巴豆辛熱峻下,作為君藥,大黃為臣藥,輔助峻下作用。乾薑為佐藥,輔助辛熱之性。三味藥相輔相成,功效更加顯著,是攻瀉諸方中的佼佼者,所以能應對如此危急的病症。
聖惠。治惡疰心腹痛。如錐刀所刺。脹滿欲死者。硝石丸。
於本方。加硝石。附子。
又治暴癥。氣攻心腹脹痛。不欲飲食。宜服巴豆丸方。
於本方。加木香。蓬莪朮。
又治卒死及感忤。口噤不開者。宜服此方。
即本方。以棗瓤和。圓如綠豆大。以溫水下。
聖濟。治小兒木舌。腫脹滿塞口中。三物備急丸方。
即本方。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下。大便利為度。
白話文:
聖惠方治惡性心腹痛,感覺像錐子刀子刺一樣,肚子脹滿快要死掉的人,可以用硝石丸。
這個方子裡,可以加硝石和附子。
另外,治療暴癥,氣攻心腹脹痛,不想吃東西的人,可以用巴豆丸方。
這個方子裡,可以加木香和蓬莪朮。
再者,治療突然死亡或中邪,嘴巴緊閉不能張開的人,可以用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要用棗瓤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溫水送服。
聖濟方治小兒木舌,舌頭腫脹滿塞口中,可以用三物備急丸方。
這個方子要用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五粒,溫水送服,以大便通暢為度。
屍蹶。脈動而無氣(靜而死。肘後。作靜然而死。外臺同。而。作如。而字。當為如義讀。)
按屍蹶。即陽氣暴實。凌轢陰血之病。蓋中氣之類也。說詳於扁倉傳匯考中。當參。
救溺死方
千金曰。但埋死人暖灰中。頭足俱沒。惟開七孔。
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方。
〔鑑〕外浴以散其瘀。內服以下其瘀。斯得之矣。
按醫心方。服石方中。引張仲景者。凡四道。未知本經之遺否。姑附載於左。
張仲景云。解散發。煩悶欲吐不得。單服甘草湯。甘草(五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吐即止。
白話文:
屍體突然倒地,脈搏跳動卻沒有呼吸。這是靜脈死亡,肘後篇和外台秘要中都記載了這種情況,這裡的「而」應該讀作「如」,也就是說,靜脈死亡時,看起來像是靜靜地死去的樣子。
根據分析,屍體突然倒地,是陽氣暴漲,壓制陰血導致的病症,屬於中氣方面疾病。詳細的解釋可以參考扁鵲傳匯考。
治療溺水死亡的方法:
千金方記載,只要把死者埋在溫暖的灰燼中,頭腳完全埋進去,只露出七竅就可以了。
治療馬匹墜落以及其他筋骨損傷的方法:
使用外敷藥物散瘀,內服藥物消散瘀血,這樣就能治癒了。
根據醫心方,服石方中引用了張仲景的醫方四次,不知道是不是本經遺漏的內容,這裡暫時附在左側。
張仲景說,如果出現發熱、煩躁、想吐卻吐不出來的情況,單獨服用甘草湯就能治癒。用甘草五兩切片,用水五升,煮到剩兩升,服用一升,能夠吐出來就停止服用。
張仲景方云。黃芩湯。治散發腹內切痛方。
支子(二兩),香豉(三升),黃芩(二兩)
凡三物。切。綿裹。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以衣覆臥。灸應有汗。
張仲景云。半夏湯。治散發。乾嘔不食飲方。
半夏(八兩洗炮),生薑(十兩),桂心(三兩),橘皮(三兩)上四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一日令盡。張仲景方。治寒食散。大小行難方。
白話文:
張仲景方雲。黃芩湯。治散發腹內切痛方。
張仲景的醫方中記載,黃芩湯用來治療散發(指發熱、怕冷)、腹內切痛的病症。
藥方:
- 支子(二兩),香豉(三升),黃芩(二兩)
製法:
-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用布包裹。
- 以水九升,煎煮至三升。
- 分三次服用。服用後以衣物蓋好身體,臥牀休息。
- 用艾灸療法,直至出汗。
張仲景雲。半夏湯。治散發。乾嘔不食飲方。
張仲景說,半夏湯用來治療散發、乾嘔、不思飲食的病症。
藥方:
- 半夏(八兩,洗淨後炮製),生薑(十兩),桂心(三兩),橘皮(三兩)
製法:
- 以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半。
- 分三次服用,一天內服完。
張仲景方。治寒食散。大小行難方。
張仲景的醫方中記載,寒食散用來治療大小便不通的病症。
(此處沒有記載寒食散的藥方,僅說明其治療作用。)
香豉(二升),大麻子一升(破)
上二物。以水四升。煮二升八合。去滓停冷。一服六合。日三。
白話文:
香豉(二升)、大麻子(一升,壓碎)
將上述兩種材料準備好,使用四升的水來熬煮,直至剩下二升八合的液體。接著,去除沈澱物並讓藥液冷卻。每次服用六合,一天三次。
2.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論辨二首,合九十法按當八十六法。)方二十一首按當二十六首。)
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
按服藥煉液。言道家辟穀之流。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
醫說。引食治通說云。金匱要略方曰。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謂畜獸五臟。能益人五臟。春時木旺。肝氣盛脾氣敗。故不食肝。食之則肝氣愈盛。脾氣愈敗。因成脾病。則難治也。或春月肝經受病。明有虛證。亦宜食肝以補之。或春月肝氣太盛。
即宜食肺以抑之。又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五味遞相剋制。故禁之也。或肝氣太盛。因而生病。亦宜辛味以制之。更在心智變通。
白話文:
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
所有飲食的滋味,都是為了滋養生命。
按服藥煉液,言道家闢穀之流。
這裡指的是道家闢穀之術,服用藥物煉製的液體,來維持生命。
肝病禁辛,心病禁鹹。
肝臟有病,就應該忌食辛辣;心臟有病,就應該忌食鹹味。
醫說。引食治通說雲。金匱要略方曰。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謂畜獸五臟,能益人五臟。春時木旺。肝氣盛脾氣敗。故不食肝。食之則肝氣愈盛。脾氣愈敗。因成脾病。則難治也。
醫書中說,飲食療法通論中提到,《金匱要略》方劑中說:春天不應該吃肝臟,夏天不應該吃心臟,秋天不應該吃肺臟,冬天不應該吃腎臟,四季都不應該吃脾臟。這是因為動物的五臟可以補益人體的五臟。春天木氣旺盛,肝氣盛而脾氣衰敗,所以不應該吃肝臟。吃了肝臟,就會使肝氣更加旺盛,脾氣更加衰敗,最終導致脾病,難以治療。
或春月肝經受病。明有虛證。亦宜食肝以補之。或春月肝氣太盛。
或者是在春天,肝經受到病變,明顯出現虛證,也應該吃肝臟來補益。又或者是在春天,肝氣過於旺盛,
即宜食肺以抑之。又云。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五味遞相剋制。故禁之也。或肝氣太盛。因而生病。亦宜辛味以制之。更在心智變通。
那麼就應該吃肺臟來抑制肝氣。又有人說,肝病忌食辛辣,心病忌食鹹味,脾病忌食酸味,肺病忌食苦味,腎病忌食甘味。五種味道互相剋制,所以要忌食。或者肝氣過於旺盛,導致生病,也應該用辛辣的味道來抑制肝氣。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智去變通。
不可全執定論。他臟效此。
凡肝臟自不可輕啖。(自字。疑衍。)
巢源曰。凡禽獸六畜自死者。肝皆有毒。不可食。往往傷人。其疫死者彌甚。被其毒者。多洞利嘔吐。而煩悶不安。
豬肉落水浮者。不可食。(按據前後條。豬字。當作諸字。)自死肉口閉者。不可食之。
巢源曰。凡可食之肉。無甚有毒。自死者。多因疫氣所斃。其肉則有毒。若食此毒肉。便令人困悶。吐利無度。是中毒。
六畜自死。皆疫死。
巢源曰。六畜者。謂牛馬豬羊雞狗也。凡此等肉。本無毒。不害人。其自死。及著疫死者。皆有毒。中此毒者。亦令人心煩悶。而吐利無度。
白話文:
不能完全執著於固定的說法,其他臟器也會影響到肝臟。
所有肝臟本身都不能輕易食用。
巢源說:所有禽獸六畜自然死亡的,肝臟都有毒,不能吃,經常會傷害人。那些染疫而死的,就更加嚴重。被其毒素的人,大多會腹瀉嘔吐,而且煩悶不安。
豬肉掉到水裡浮起來的,不能吃。自然死亡的肉,嘴巴閉著的,也不能吃。
巢源說:所有可以吃的肉,並沒有很重的毒性。自然死亡的,大多是因疫氣而死,其肉就有毒。如果吃了這種有毒的肉,就會讓人感到困悶,吐瀉不止,這就是中毒了。
六畜自然死亡,都是染疫而死。
巢源說:六畜指的是牛、馬、豬、羊、雞、狗。這些肉原本沒有毒,不會傷害人。它們自然死亡,或者染疫而死,就都有毒。中毒的人,也會讓人心煩悶,而且吐瀉不止。
疫死牛肉。食之令病洞下。
巢源食牛肉中毒候曰。又因疫病而死者。亦有毒。食此牛肉。則令人心悶身體痹。甚者。乃吐逆下利。腹痛不可堪。因而致者非一也。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
〔程〕六畜自死。必因毒疫。苦能解毒。黃柏。味之苦者。
治食鬱肉漏脯中毒方
按犬屎。本草唐本注云。白狗屎。主疔瘡。水絞汁服。主諸毒不可入口者。人乳。功見下條。生韭汁。本草引孟詵。云。胸痹。心中急痛如錐刺。取生韭。或根。五斤。先搗汁。灌少許。即吐胸中惡血。知此方亦取湧吐。
白話文:
瘟疫導致的死牛,吃它會讓人生病,肚子疼。
巢源說,吃死牛中毒的症狀:因為瘟疫而死的牛,也含有毒素。吃了這樣的牛肉,會讓人胸口悶、身體麻痺,嚴重的話還會嘔吐、腹瀉、肚子痛得受不了,因此而死的人不在少數。
治療因吃死畜肉中毒的方子:
程氏說,死去的牲畜,一定是因為瘟疫而死,苦味能解毒,黃柏就是苦味藥。
治療吃腐敗肉中毒的方子:
按,犬屎,本草唐本注釋說,白狗屎,主治疔瘡,用水絞汁服用,主治各種毒物,不能入口。人乳,功效見下條。生韭汁,本草引孟詵說,胸痹,胸口急痛,像針刺一樣,取生韭菜,或者根,五斤,先搗汁,灌服少許,就會吐出胸中的惡血,知道這個方子也是取湧吐的功效。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
〔程〕大豆能解諸毒。故用以治。治六畜鳥獸肝中毒方。(按六上。似脫食字。)
治食犬肉不消。(按心急字。疑。本草。引梅師方。作忽字。)
巢源曰。凡狗肉性甚躁熱。其疫死及狂死者。皆有毒。食之難消。故令人煩毒悶亂。
雞有六翮四距者。
先兄曰。爾雅。羽本。謂之翮。說文。翮羽莖也。
鱠食之。在心胸間不化。
巢源曰。凡人食魚鱠者。皆是便生冷之物。食之甚利口。人多嗜之。食多則難消化。令人心腹痞滿。煩亂不安。
神巧萬全方。治食物過飽不消。遂成痞膈將死方。
白話文:
治療黍米中藏著乾肉的方法。食用後中毒的方子。
大豆能解毒,所以用它來治療。治療六畜鳥獸肝中毒的方子。(按:六上,似脫「食」字。)
治療吃了狗肉消化不良。(按:心急字,疑。本草。引梅師方。作「忽」字。)
巢源說:凡狗肉性情躁熱,那些死於瘟疫或狂犬病的狗肉,都含有毒素。食用後難以消化,會讓人感到煩躁、中毒、頭昏腦脹。
雞有六根羽毛,四隻腳。
先兄說:《爾雅》中,羽的根部,稱為翮。《說文解字》中,翮是羽毛的莖。
生魚片食用後,在心胸間無法消化。
巢源說:凡是吃生魚片的人,都是吃生冷的食物。生魚片非常美味,人們都喜歡吃。吃太多就難以消化,會讓人感到心腹脹滿,煩躁不安。
神巧萬全方。治療食物過飽消化不良,導致痞膈將死的方法。
馬牙硝(一大兩碎之如無以朴硝代之。),吳茱萸(半斤陳者)
上煎茱萸取濃汁。投滓承熱服之。久未轉。更進一服。立愈。唐竇群嘗話。在常州時。食膾不消。痞結悶甚。諸藥悉不轉。腹堅氣絕。醫徐彥莊處得此方。服乃瘥。竇云。微此殆絕。
白話文:
馬牙硝(一大兩碎之,如無以朴硝代之),吳茱萸(半斤陳者)
將以上藥材煎煮吳茱萸,取濃汁。把藥渣留著,趁熱服下濃汁。如果久病不癒,再服用一次,就能立刻痊癒。唐朝竇羣曾經說過,他在常州時,吃了生魚片後消化不良,肚子脹痛難受,很多藥物都無效,腹部堅硬,氣息微弱。後來去請教醫生徐彥莊,得到了這個方子。服用後病情纔好轉。竇羣說,如果不是這個方子,恐怕就沒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