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下 (15)
卷下 (15)
1.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浮數脈皆陽也。陽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者。衛氣有所遏而不出也。夫衛主行營氣者也。而營過實者。反能阻遏其衛。若有痛處。則營之實者已兆。故曰當發其癰。癰腫之候。膿不成。則毒不化。而毒不聚。則膿必不成。故以手掩其腫上。熱者毒已聚。則有膿。不熱者毒不聚。則無膿也。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甲錯、肌皮乾起。如鱗甲之交錯。由營滯於中。故血燥於外也。腹皮急。按之濡。氣雖外鼓。而病不在皮間也。積聚為腫脹之根。脈數為身熱之候。今腹如腫狀而中無積聚。身不發熱而脈反見數。非腸內有癰。營郁成熱而何。薏苡破毒腫。利腸胃為君。敗醬一名苦菜。治暴熱火瘡。排膿破血為臣。附子則假其辛熱以行鬱滯之氣爾。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
上三味。杵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腫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腫癰。疑即腸癰之在下者。蓋前之癰在小腸。而此之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致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而實非膀胱為害。故仍小便自調也。小腸為心之合。而氣通於血脈。大腸為肺之合。而氣通於皮毛。故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也。
脈遲緊者。邪暴遏而營未變。云可下者。謂可下之令其消散也。脈洪數者。毒已聚而營氣腐。云不可下者。謂雖下之而亦不能消之也。大黃牡丹湯。腸癰已成未成。皆得主之。故曰有膿當下。無膿當下血。
大黃牡丹湯方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問曰。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出者云何。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血與汗皆陰也。陰亡。則血流不行。而氣亦無輔。故脈浮微而澀也。經云。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茲不汗出而身有瘡。則知其被刀斧所傷而亡其血。與汗出不止者。跡雖異而理則同也。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金瘡。金刃所傷而成瘡者。經脈斬絕。營衛沮弛。治之者必使經脈復行。營衛相貫而後已。王不留行散。則行氣血和陰陽之良劑也。
白話文:
諸脈浮數,本應發熱,卻反而出現灑淅惡寒(畏寒怕冷)。若有疼痛處,應當切開膿瘍放膿。老師說:各種癰腫,想知道有沒有膿,可用手按腫脹處,熱的是有膿,不熱的是無膿。
浮數脈都是陽氣盛的表現,陽氣盛應當發熱,卻反而出現灑淅惡寒,說明衛氣受阻,無法外出。衛氣負責運行營氣,而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若有疼痛處,則表示營氣已盛到一定程度。所以說應該切開膿瘍放膿。癰腫的症狀,膿液未形成,毒邪就不會化解,毒邪不聚集,膿液就一定不會形成。所以用手按腫脹處,熱的是毒邪已聚集,則有膿;不熱的是毒邪未聚集,則無膿。
腸癰的病症,身體皮膚出現甲錯(皮膚隆起如魚鱗狀),腹部皮膚繃緊,按壓柔軟,像腫脹一樣,腹部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內有癰膿的表現,薏苡附子敗醬散可以治療。
甲錯,是指皮膚乾燥隆起,像魚鱗一樣交錯,這是因為營氣滯留在體內,所以血液乾燥外現。腹部皮膚繃緊,按壓柔軟,氣雖外鼓,但病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本原因,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一樣,但裡面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卻數,這不是腸內有癰,營氣鬱結化熱而造成的嗎?薏苡仁破毒消腫,利腸胃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為臣藥;附子用其辛熱之性來運行鬱結的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 上三味,研為細末。每次取方寸匕,用兩升水煎至半升,一次服用,小便應當排出。
腫癰,少腹腫脹痞塞,按壓即痛如小便不通暢,小便自然排出,時而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緩緊弦,膿液未形成,可以服用瀉下藥物;脈象洪數,膿液已形成,不能服用瀉下藥物,大黃牡丹湯主之。
腫癰,大概就是腸癰在下方的疾病。前者的癰在小腸,而此處的癰在大腸。大腸在下小腸之下,靠近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痞塞,按壓即痛如小便不通暢,但實際上並非膀胱受損,所以小便仍然自然排出。小腸與心相通,氣血相連;大腸與肺相通,氣與皮膚相連。所以前者脈象數而身體不發熱,而此者時而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緩緊弦,邪氣阻遏,營氣未變,說可以瀉下,是指可以服用瀉下藥物使其消散;脈象洪數,毒邪已聚,營氣腐敗,說不能瀉下,是指即使瀉下,也不能使其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形成,都可以治療。所以說,有膿應當瀉下,無膿應當瀉血。
大黃牡丹湯方: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用六升水煎至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一次服用。有膿應當瀉下,如無膿應當瀉血。
問:寸口脈浮而微弱澀滯,按理應該失血或汗出,如果沒有汗出,這是怎麼回事?答:如果身體有瘡瘍,被刀斧所傷,是失血的緣故。
血和汗都是陰液,陰液不足,則血液運行不暢,氣血也無輔助,所以脈象浮而微弱澀滯。經書上說:奪血則無汗,奪汗則無血。現在沒有汗出而身體有瘡瘍,則知道是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汗出不止者,情況雖不同,但道理相同。
治療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金瘡,是指金屬利器所傷造成的瘡瘍,經脈斷裂,營衛受損,治療必須使經脈恢復通行,營衛相互貫通才能痊癒。王不留行散,是疏通氣血、調和陰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