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論》~ 雜療方第二十三 (2)
雜療方第二十三 (2)
1. 雜療方第二十三
麻黃三兩 去節。一方四兩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 甘草一兩,炙《千金》用桂心二兩。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嚥之,通治諸感忤。
又方:
韭根一把 烏梅二七個 吳茱萸半升,炒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櫛內中,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陰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於晝,又熱,猶應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髮,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與桂枝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嚥,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朵,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療之方:
屈草帶,繞暍人臍,使三兩人溺其中,令溫。亦可用熱泥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按及車缸,以著暍人,取令溺須得流去,此謂道路窮,卒無湯當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溫,若湯,便可與之,不可泥及車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熱泥土,暖車缸,亦可用也。
救溺死方:
取灶中灰兩石餘,以埋人,從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右療自縊溺暍之法并出自張仲景為之,其意殊絕,殆非常情所及,本草所能關,實救人之大術矣,傷寒家數有暍病,非此遇熱之暍。見《外臺》《肘後》目。
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方:見《肘後方》。
大黃一兩,切浸湯成下 緋帛如手大,燒灰 亂髮如雞子大,燒灰用 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 敗蒲一握三寸 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熬 甘草如中指節,炙剉
右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成湯,內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溫三服,先剉敗蒲席半領,煎湯浴,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行,痛楚立差,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白話文:
雜療方第二十三
麻黃三兩,去掉莖節。另一方用麻黃四兩,杏仁七十個(去皮尖),炙甘草一兩,《千金方》中則用桂心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用八升水煎煮成三升,過濾掉藥渣,分次服用,可以治療各種感冒引起的疾病。
另一方:
韭菜根一把,烏梅十四個,吳茱萸半升(炒)。
將以上三味藥,用一斗水煎煮,用病人梳子置於藥水中,煮沸三次,浮在水面上的梳子代表病人還有生機,沉下去的則代表病人已死。煮成三升,過濾掉藥渣,分次服用。
可以搶救上吊自殺的人,即使從早上到晚上,屍體已經冰冷,仍然可以治療;從晚上到早上則較為困難,可能因為陰氣盛的緣故。但夏天因為夜晚比白天短,而且天氣炎熱,仍然可以嘗試治療。也有人說,如果心窩處還有微溫,即使已經超過一天,仍然可以嘗試用此方治療。
緩慢地解開繩索,不要強行剪斷,將病人平放在床上蓋好被子,一個人用腳踩住病人的肩膀,用手輕輕拉住頭髮,要持續不斷地拉著,不要鬆懈;一個人用手按住病人的胸部,輕輕按摩;一個人按摩病人的手臂和腿部,並做屈伸運動。如果病人已經僵硬,就慢慢地用力彎曲他的肢體,並按壓腹部,持續約一頓飯的時間,直到病人從口中呼出氣體,眼睛張開,但仍然要繼續按摩,不要過於用力,過了一會兒,可以少量給病人服用桂枝湯和稀粥,讓他含在口中潤濕喉嚨,慢慢地就能吞咽了。等到情況稍有好轉,可以請兩個人用管子吹病人的耳朵,這個方法最好,幾乎都能救活。
凡是中暑而死的人,不能讓其身體變冷,一冷就會死。治療方法如下:
用車前草,繞在中暑者的肚臍周圍,讓三到五個人在上面小便,使其溫暖。也可以用熱泥土和車前草,或者用熱的瓦片或缸底,放在中暑者身上,使小便流走,這是在路途上沒有熱水的情況下應急之法,要讓多人小便使其溫暖,如同熱水一樣,就可以給他服用,不能用泥土或缸底,因為這些東西是冷的。中暑通常發生在夏天,用熱泥土或暖和的缸底也是可以的。
搶救溺水而死的方法:
取灶中灰燼兩石多,將溺水者埋在裡面,從頭到腳,等水從七竅流出,就活了。
以上治療上吊、溺水和中暑的方法,都出自張仲景之手,其方法非常獨特,幾乎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也不是本草綱目所能涵蓋的,確實是救人的絕技。傷寒論中也有一些關於中暑的病症,但那並非此處所說的因熱而引起的中暑。見於《外臺秘要》和《肘後備急方》。
治療馬墜傷及一切筋骨損傷的方法:見於《肘後備急方》。
大黃一兩,切碎浸泡在湯水中;紅色絲綢布一片(如手大小),燒成灰;頭髮一把(如雞蛋大小),燒成灰;用久了的炊單布一尺,燒成灰;敗蒲一把(約三寸長);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熬煮;炙甘草一節(如中指大小),切碎。
將以上七味藥,用童子尿煎煮,水量多少依藥材而定,煎煮好後,加入一大盞酒,再放入大黃,過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先將敗蒲一半煎煮後,用藥湯沐浴,蓋好衣被,很快就會通便數次,疼痛立刻減輕。大便和浴水都呈紅色,不必驚訝,那是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