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雜療方第二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雜療方第二十三 (1)

1. 雜療方第二十三

退五臟虛熱,四時加減柴胡飲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朮八分 陳皮五分 大腹檳榔四枚,並皮子用 生薑五分 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實 減白朮,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薑三分 枳實五分 甘草三分,共八味 秋三月加陳皮三分,共六味

右各㕮咀,分為三貼,一貼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如四體壅,添甘草少許,每貼分作三小貼,每小貼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溫服,再合滓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疑非仲景方。

長服訶黎勒丸方:疑非仲景方。

訶黎勒煨 陳皮 厚朴各三兩

右三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飲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三物備急丸方:見《千金》司空裴秀為散用亦可。先和成汁,乃傾口中,令從齒間得入,至良驗。

大黃一兩 乾薑一兩 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右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內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貯之,莫令歇。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煖水苦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如未差,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

治傷寒令愈不復,紫石寒食散方:見《千金翼》。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鐘乳研煉 栝蔞根 防風 桔梗 文蛤 鬼臼各十分 太乙餘糧十分,燒 乾薑 附子炮,去皮 桂枝去皮各四分

右十三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

救卒死方:

薤搗汁,灌鼻中。

又方:

雄雞冠,割取血,管吹內鼻中。

豬脂如雞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雞肝及血,塗面上,以灰圍四旁,立起。

大豆二七粒,以雞子白并酒和,盡以吞之。

救卒死而壯熱者方:

礬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漬腳,令沒踝。

救卒死而目閉者方:

騎牛臨面,搗薤汁灌耳中,吹皂莢末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方:

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了,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稀糞也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狗屎一丸,絞取汁以灌之;無濕者,水煮乾者,取汁。

尸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治方:脈證見上卷。

菖蒲屑,內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又方:

剔取左角髮方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救卒死,客忤死,還魂湯主之方:《千金方》云:主卒忤鬼擊飛尸,諸奄忽氣絕,無復覺,或已無脈,口噤拗不開,去齒下湯。湯下口不下者,分病人髮左右,捉帱肩引之。藥下復增取一升,須臾立蘇。

白話文:

雜療方第二十三

退五臟虛熱,四時加減柴胡飲子方:

冬季服用時,增加柴胡八分、白朮八分、陳皮五分、大腹檳榔四枚(連皮)、生薑五分、桔梗七分;春季服用時,增加枳實,減少白朮,共六味藥;夏季服用時,增加生薑三分、枳實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藥;秋季服用時,增加陳皮三分,共六味藥。

將以上各味藥材切碎,分成三劑,每劑用三升水煎煮成二升,分三次溫服;服藥方法如同步行四五里路程後再服用一劑。若服用後覺得四肢沉重,可以加少許甘草。每劑也可分為三小劑,每小劑用一升水煎煮成七合,溫服,再將藥渣混合成一劑服用。再次煎煮,一共服用四次。此方疑非張仲景方劑。

**長服訶黎勒丸方:**此方疑非張仲景方劑。

訶黎勒(煨)、陳皮、厚朴各三兩,研磨成粉,用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可增加至三十丸,酒送服。

**三物備急丸方:**此方見於《千金方》,司空裴秀也曾以散劑使用,效果亦佳。先將藥物混合研磨成汁,然後傾入口中,讓藥汁從牙縫滲入,療效甚佳。

大黃一兩、乾薑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製成膏狀,再研磨成脂狀)。

以上藥物需精選,先將大黃、乾薑搗碎成末,再將巴豆研磨其中,反覆研磨一千下,製成散劑;也可加蜜製成丸藥,裝入密封容器保存,不可久置。主治心腹各種急症暴病,如中惡、客忤、心腹脹滿、突發劇痛如錐刺般疼痛、呼吸急促、口噤、猝死等。用溫水或苦酒送服大豆般大小的三至四丸藥。若藥物下嚥困難,可托起患者頭部,灌服藥物,須臾即可見效。若仍不見效,可再服用三丸。藥物見效後,腹中會發出聲響,隨即嘔吐瀉下,症狀即會好轉。若患者口噤,則需掰開牙齒灌服藥物。

**治傷寒令愈不復,紫石寒食散方:**此方見於《千金翼》。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研磨)、栝蔞根、防風、桔梗、文蛤、鬼臼各十分、太乙餘糧(燒成灰)十分、乾薑(炮製,去皮)、附子(炮製,去皮)、桂枝(去皮)各四分。

以上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湯匙,酒送服。

救卒死方:

取薤白搗汁,灌入鼻中。

又方:

割取雄雞雞冠上的血液,用管子吹入鼻腔內。

取豬油一雞蛋大小,與一升苦酒一起煮沸,灌入喉嚨中。

將雞肝和雞血塗抹在患者臉上,四周用灰圍住,並讓患者直立。

取大豆二十七粒,與雞蛋清和酒混合,全部吞服。

救卒死而壯熱者方:

取礬石半斤,加水一斗半煎煮至溶解,用藥液浸泡腳部,直至沒過腳踝。

救卒死而目閉者方:

讓患者騎在牛背上,面向前方,將搗碎的薤白汁灌入耳中,並將皂莢末吹入鼻中,立刻見效。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方:

在手足兩爪後各灸十四壯,服用五毒諸膏散(含巴豆)。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取馬糞一升,加水三斗,煎煮成二斗,用藥液清洗患者身體;再取牛稀糞一升,用溫酒送服。在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處各灸一百壯,即可見效。

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取狗屎一丸,絞取汁液灌服;若狗屎乾燥,則需用水煮後取汁液。

**尸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治方:**脈證見上卷。

將菖蒲研磨成粉末,吹入患者鼻孔中;讓旁人將桂枝粉末置於患者舌下。

又方:

取患者左角髮方寸大小,燒成灰,用酒調和後灌入患者喉嚨中,即可甦醒。

救卒死,客忤死,還魂湯主之方:《千金方》記載:主治卒死、客忤、鬼擊、飛尸、諸種突然氣絕、昏迷不醒、甚至無脈、口噤無法張開等症狀。服下藥湯後,若藥物無法下嚥,可將患者頭髮分開,抓住衣領肩膀,向上拉扯。藥物服下後,可再增加一升藥湯,須臾即可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