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論》~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2)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2)
1.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茯苓澤瀉湯方:《外臺》云:治消渴脈絕,胃反吐食之,有小麥一升。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二兩 桂枝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
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文蛤湯方:
文蛤五兩 麻黃三兩 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 石膏五兩 杏仁五十枚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汗出即愈。
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
半夏乾薑散方:
半夏 乾薑等分
右二味,杵為散,取方寸匕,漿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頓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生薑半夏湯方:
半夏半升 生薑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嘔止、停後服。
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橘皮湯方:
橘皮四兩 生薑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
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橘皮竹茹湯方: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人參一兩,生薑半斤,甘草五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脈緊為未解。
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圊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圊膿血。
下利清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四逆湯方:方見上。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
白話文:
嘔吐、呃逆、下痢的病因、脈象、診斷和治療方法
胃部不適,嘔吐且口渴想喝水,用茯苓澤瀉湯治療。
茯苓澤瀉湯組成:《外台秘要》記載:治療消渴、脈搏微弱、胃部不適嘔吐食物的方劑,需用小麥一升。
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白朮三兩、生薑四兩
以上六味藥,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加入澤瀉,再煎煮至二升半,溫服八合,一日三次。
嘔吐後口渴想喝水,且喝很多水,用文蛤湯治療。也適用於輕微風寒、脈搏緊、頭痛。
文蛤湯組成:
文蛤五兩、麻黃三兩、甘草三兩、生薑三兩、石膏五兩、杏仁五十枚、大棗十二枚
以上七味藥,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溫服一升,出汗即可痊癒。
乾嘔、嘔吐、吐出唾沫,用半夏乾薑散治療。
半夏乾薑散組成:
半夏、乾薑等量
以上二味藥,研磨成粉末,取一匙,用一升半的水煎煮至七合,一次服下。
病人胸部似喘非喘,似嘔非嘔,似呃逆非呃逆,胸口悶悶的、很不舒服,用生薑半夏湯治療。
生薑半夏湯組成:
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
以上二味藥,加水三升,煎煮半夏至二升,加入生薑汁,再煎煮至一升半,稍涼,分四次服用,一日三次,夜服一次,嘔吐停止後繼續服用。
乾嘔、呃逆,且手腳冰冷,用橘皮湯治療。
橘皮湯組成:
橘皮四兩、生薑半斤
以上二味藥,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可痊癒。
呃逆,用橘皮竹茹湯治療。
橘皮竹茹湯組成: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人參一兩、生薑半斤、甘草五兩
以上六味藥,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六腑之氣外泄,表現為手腳冰冷、氣喘、腳抽筋;五臟之氣內虛,則下痢不止,嚴重者,手腳麻木。
下痢,脈搏沉而弦,則病情嚴重;脈搏有力,則病情未止;脈搏微弱而快,則病情將自愈,即使發熱也不會致命。
下痢,手腳冰冷,無脈搏,灸療後無效。如果脈搏未恢復,反而氣喘,則會死亡。少陰經虛弱,足太陽經卻充盛,則預後良好。
下痢伴有輕微發熱和口渴,脈搏微弱,則能自愈。
下痢,脈搏數,伴有輕微發熱和出汗,則能自愈;如果脈搏緊,則病情未解。
下痢,脈搏數且口渴,則能自愈;如果病情未好轉,則必將排出膿血,因為有熱邪存在。
下痢,脈搏反常,發熱出汗,則能自愈。
下痢由於氣虛導致,應促進小便排出。
下痢,寸脈反浮數,尺脈中緩澀,則必將排出膿血。
下痢排出清稀的穀物樣大便,不可攻表,出汗則會腹脹。
下痢,脈搏沉而遲,面色稍少紅潤,身體有輕微發熱,排出清稀的穀物樣大便,一定是鬱證,出汗即可痊癒,病人會輕微發熱。其原因是面部陽氣不足,下焦虛弱。
下痢後脈搏消失,手腳冰冷,一天後脈搏恢復,手腳溫暖則能活;脈搏未恢復則會死亡。
下痢腹脹疼痛,應先溫暖內臟,然後再治療外感。溫裏宜用四逆湯,攻表宜用桂枝湯。
四逆湯組成:見上方。
桂枝湯組成: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五味藥,切碎,加水七升,小火煎煮至三升,去渣,待溫服一升,服藥片刻後,飲用稀粥一升,以增強藥效,蓋被保暖片刻,全身微微出汗最佳,不可出汗如水淋漓,如果服藥一次後出汗而病癒,則停服後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