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回本書目錄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1.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洒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白話文:

諸多浮脈應發熱,卻反感受惡寒,如果有疼痛的地方,應當使其化膿。

醫師說:所有的膿腫,想要知道有無膿,用手按壓腫塊,感覺熱的表示有膿,不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白話文:

得到腸癰這種病症,身體四肢會疼痛,腹部皮膚緊繃,按下去會有濕潤感,就像腫脹那樣,腹部沒有積水,身體沒有發熱,脈搏跳動得很頻繁,表示腸內有膿瘍。治療此病,可以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

2.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敗醬五分 右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白話文: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敗醬五分 以上三種藥材,搗成藥粉,取方寸大小一匙,用二升水煎煮,煎到剩一半,一次服下,小便就會通暢。 腸癰的症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會劇痛如淋病,小便自通,時常發燒,自汗,又會怕冷。脈搏遲緩又緊繃的,表示膿還沒形成,可以服用瀉藥,瀉藥中應該會有血。脈搏洪大快速的,表示膿已經形成了,不能服用瀉藥,要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3. 大黃牡丹湯方:

大黃四兩 牡丹一兩 桃仁五十枚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問曰: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白話文: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顆、瓜子半升、芒硝三錢。 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六升的水,煮至剩一升,濾去渣滓,加入芒硝,再煮沸,一次服下。如果有膿液,服用後就會排出,沒有膿液,就會排出血液。 問:寸口脈象浮動微弱又澀滯,按理說會失血,如果出汗,不出汗又該怎麼辦?答:如果有傷口,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金瘡的疾病,可以用「王不留行散」來治療。

4.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閉口,去汗黃芩二分 乾薑二分 厚朴二分 芍藥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右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東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乾百日。

白話文:

王不留行十份,八月八日採收。蒴藋細葉十份,七月七日採收。桑樹的東南方根部白皮十份,三月三日採收。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去除造成眼睛有異物感及閉嘴的問題。黃芩二分,乾薑二分,厚朴二分,芍藥二分。

以上九種藥材,其中桑根皮連同黃芩、乾薑、厚朴、芍藥這三種藥材燒成灰燼,保留藥性,但不可燒過頭。將各項藥材分別搗碎、過篩,混合均勻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一湯匙。小傷口直接塗抹散劑,大傷口則內服。產後婦女也可以服用。若有風寒症狀,則不取用桑東根。前面三種藥材,都要在陰涼處晾乾一百天。

5. 排膿散方:

枳實十六枚 芍藥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

白話文:

枳實 16 枚、芍藥 6 分、桔梗 2 分。 以上三味藥材,搗碎成散。取一個雞蛋黃,與藥散等量,揉和均勻。用水或酒送服,每日 1 劑。

6.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 桔梗三兩 生薑一兩 大棗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方未見。

白話文: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薑一兩、大棗十枚。

這四種藥材,加入三升水煮成一升,溫熱後喝五合(約 200 毫升),一天再喝一次。

浸淫瘡從嘴巴流向四肢的,可用此方治療;從四肢流向嘴巴的,則無法治療。

浸淫瘡,以黃連粉為主治,但方子沒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