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1)

1.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

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

白話文:

如果有膿瘍的人嘔吐,不宜治療嘔吐,待膿液排盡後,自然會痊癒。

先嘔吐、後口渴的人,這是因為想吐;先口渴、後嘔吐的人,這是因為水停滯在心臟下方,這屬於水滯的人。

嘔吐的人本來很渴,如果現在反而不渴了,這是因為胸口下方有積水的緣故,這種狀態屬於“支飲”。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營虛,營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白話文:

病人的脈搏快,通常表示發燒,應讓病人減少進食。如果病人卻反而嘔吐,原因為何?醫師說:因為發汗後,病人的陽氣虛弱,隔膜氣虛,所以脈搏變快。脈搏快是因為有外來的熱氣,病人不能消化食物,而且胃中虛寒所造成的。

脈象弦緊,表示氣血虛弱,胃氣不足,吃了早飯在傍晚吐出,變成胃酸倒流。寒氣在胃上,醫生反其道而行之,用瀉下法治療,而現在脈象弦緊,表示氣虛,所以稱為「虛證」。

寸口脈細小而且跳動頻繁,脈細小表示沒有氣,沒有氣就會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就會血氣不足,血氣不足就會覺得胸中寒冷。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白話文:

趺陽脈浮而澀,浮表示氣血不足,澀表示脾臟受損。脾臟受損則消化不良,早上吃的東西到了傍晚會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到了早上會吐出來,宿食停積不消化,稱之為「胃反」。脈搏緊繃而澀,這種疾病難以治癒。

病人想吐的時候,不要強迫他嘔吐。

如果出現胸悶和腹脹,觀察其發生前後的狀況,就能判斷哪一部位出了問題。對症下藥就能痊癒。

嘔吐後胸口悶脹,可以使用茱萸湯來治療。

2. 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茱萸湯主之。方見上。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洗 黃芩三兩 乾薑三兩 人參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三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乾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白話文:

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五升水,煮成三升的藥湯,溫熱後每次服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乾嘔、吐口水、頭痛的人,可用茱萸湯治療,配方如上。

嘔吐且腸鳴、心窩悶脹的人,可用半夏瀉心湯治療。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洗淨;黃芩三兩;乾薑三兩;人參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三兩,炙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成六升的藥湯,去掉雜質,再取三升,溫熱後每次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乾嘔且腹瀉的人,可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

3.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半夏半升,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諸嘔吐,穀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方見痰飲中。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白話文: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炒過、芍藥二兩、半夏半升、生薑三兩、大棗十二顆。 以上六種藥材,用一斗水煮到剩三升,去除渣滓,溫熱服用一升,一天兩次,晚上一次。 各種嘔吐,食物不能下去的,小半夏湯可以治療。詳細配方請參考痰飲條目。 嘔吐,而感覺病在橫膈膜之上,之後又想喝水的,解除病症,立刻給他喝。想喝水的,豬苓散可以治療。

4. 豬苓散方:

豬苓 茯苓 白朮各等分 右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豬苓、茯苓、白朮各取等分。 將這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方寸匕的分量服用,一日服用三次。 如果患者有嘔吐,脈搏微弱,小便頻多,身體微熱,出現厥證的症狀,則屬於難治之症,需要使用四逆湯來治療。

5. 四逆湯方:

附子生用,一枚 乾薑一兩半 甘草二兩,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附子一顆(生用)、乾薑一兩半、炙甘草二兩 這三種藥材,用三升水煮取一升二合的水,濾掉渣滓,分兩次溫熱服用。身體強壯的人可以加大劑量,用附子一顆、乾薑三兩。 嘔吐且發熱的人,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6.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半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臺》云:治嘔,心下痞硬者。

白話文: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半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七種藥材,放入十二升水中煮沸,煮至剩六升,濾去渣滓,再煎煮至三升,熱服一升,一日三次。

胃中反胃嘔吐的患者,可以使用大半夏湯來治療。《千金》一書中記載,此方可治療胃中反嘔,無法進食,進食後立即嘔吐的症狀。《外臺祕要》一書中記載,此方也可治療嘔吐、心下痞硬的症狀。

7. 大半夏湯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溫服一升,餘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外臺》方,又治吐水。

白話文:

半夏兩升,洗淨後使用。

人參三兩、白蜜一升

將這三味藥材與一斗二升的水混合,煮沸後持續攪拌二百四十次。

熬煮後取二升半,溫服一升,其餘的湯藥分多次服用。

如果服藥後很快吐出,可以使用大黃甘草湯治療。此方出自《外臺祕要》,也可以治療嘔吐。

8. 大黃甘草湯方:

大黃四兩 甘草一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白話文:

大黃,四錢;甘草,一錢。

將前述兩味藥材放入三碗水中煮沸,約煮成剩一碗的量,趁溫熱時服用。

對有胃酸逆流、嘔吐、口渴想喝水等症狀者,宜服用茯苓澤瀉湯來治療。

9. 茯苓澤瀉湯方:

《外臺》云:治消渴脈絕,胃反吐食之,有小麥一升。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二兩 桂枝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 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白話文:

《外臺祕要》記載:主治消渴症嚴重到脈搏幾乎消失,胃部將食物吐出來,有小麥一升。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二兩 桂枝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

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一斗煮,取三升藥液,加入澤瀉,再煮,取二升半藥液,溫熱服八合,一天三次。

如果吐完後,口渴想喝水,且貪婪地喝水,用文蛤湯主治。此外,也能主治微風吹拂、脈搏緊繃、頭痛。

10. 文蛤湯方:

文蛤五兩 麻黃三兩 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 石膏五兩 杏仁五十枚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汗出即愈。 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

白話文:

文蛤五兩、麻黃三兩、甘草三兩、生薑三兩、石膏五兩、杏仁五十顆、大棗十二顆。將以上七種藥材,用六升水煮至剩下二升,溫服一升,出汗後即可痊癒。對於乾嘔、反胃、吐口水泡,可用半夏乾薑散來治療。

11. 半夏乾薑散方:

半夏 乾薑等分 右二味,杵為散,取方寸匕,漿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頓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白話文:

藥材:半夏、乾薑,比例相同

做法:將這兩種藥材搗成粉末,取一勺(方寸匕)加入一升半的漿水,煎煮後取七合,一次服用完。

適應症狀:患者胸悶,但又不像喘不過氣;想嘔吐,但又吐不出來;想打嗝,又沒有嗝,心中煩悶不適。可以用生薑半夏湯來治療。

12. 生薑半夏湯方:

半夏半升 生薑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嘔止、停後服。 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白話文:

半夏半兩,生薑汁一兩。 以上兩味藥材,加入三兩水,煮半夏到剩兩升,再加入生薑汁,煮到剩一兩半,稍微放涼,分成四份,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有助止嘔,症狀停息後再服用。 乾嘔、呃逆,若手腳冰冷,可用橘皮湯治療。

13. 橘皮湯方:

橘皮四兩 生薑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 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白話文:

橘皮四兩、生薑半斤,將這兩種藥材加入七升水煮,煮至剩下三升,趁溫熱飲用一升。喝完後噁心反胃的症狀就會消失。

如果患者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可以服用橙皮竹茹湯來治療。

14. 橘皮竹茹湯方: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人參一兩,生薑半斤,甘草五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脈緊為未解。 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圊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白話文: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顆,人參一兩,生薑半斤,甘草五兩。

將這六味藥材與一斗水一起煮,取三升煮好的藥液,溫熱後喝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體表六腑的氣虛弱,會出現手腳冰冷、氣喘、腳縮的症狀。如果體內五臟的氣虛弱,會出現控制不住腹瀉、下利嚴重、手腳麻木的症狀。

腹瀉時,如果脈搏沉細有力,表示病情加重了。脈搏強勁有力,表示腹瀉還沒止住。脈搏微弱而頻率快,表示腹瀉快自愈,即使發燒也不會致命。

腹瀉時,如果手腳冰冷,脈搏消失,灸也不會感覺溫暖。如果脈搏不恢復,反而出現輕微的喘息,表示會死亡。少陰氣阻滯在趺陽經脈,表示病情較順利。

腹瀉時,如果有輕微發熱和口渴,脈搏較弱,表示自己會恢復。

腹瀉時,脈搏頻率快、有輕微發熱並出汗,表示會自行恢復健康。如果脈搏緊實,表示病情還沒好轉。

腹瀉時,脈搏頻率快且口渴,表示會自行恢復健康。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必定會排出膿血,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所致。

腹瀉時,脈搏呈反弦狀,發熱並全身出汗,表示會自行恢復健康。

腹瀉脫水時,應該利尿。

腹瀉時,寸脈反跳且頻率快,尺脈反而遲滯不暢,必定會排出膿血。

腹瀉呈清澈米湯狀時,不能從表症治療,出汗必定會脹滿。

腹瀉時,脈搏沉細且緩慢,人的臉色微紅,身體微熱,腹瀉呈清澈米湯狀,必定是鬱冒所致,發汗後會解除,病人必定會微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陽氣被戴陽經脈阻滯,導致下虛所致。

腹瀉後脈搏消失,手腳冰冷,過了一段時間脈搏恢復,手腳溫暖表示會活;脈搏沒有恢復表示會死亡。

腹瀉伴有腹脹滿痛,應該先溫暖腹部,再從表症治療。溫暖腹部可用四逆湯,治療表症可用桂枝湯。

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圊膿血。 下利清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白話文:

對於有下痢症狀的人,應該幫助他們排尿。如果有下痢且手腕處的脈搏浮動而快速,而肘部脈搏感覺緊繃,這可能意味著將有膿血排出。當下痢且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時,不應該用藥物刺激表層,因為出汗後可能會導致腹部脹滿。

若下痢患者的脈搏沉重而緩慢,面部略顯蒼白,身體略感發熱,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下痢並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患者可能會感到頭昏,但出汗後會有所緩解,病情亦隨之改善,這是因為患者內部陽氣不足,體虛所致。

如果下痢後脈搏消失,手腳變冷,但在一定時間後脈搏恢復且手腳回暖,患者可存活;若脈搏未恢復則危險。對於下痢且腹部脹滿、身體疼痛的患者,應先以溫裏的方法治療,適合使用四逆湯;再針對表層症狀進行治療,使用桂枝湯。

15. 四逆湯方:

方見上。

白話文:

方見上。

16.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桂枝三兩,剝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炒過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顆 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後,加入七升水,用小火煮成三升,濾掉渣滓,趁熱或溫熱的時候,喝一升,喝完後,休息一會兒,喝一升稀粥,幫助藥效發揮,蓋上被子保暖大約一個小時,全身出微汗,這是最好的情況,不要大汗淋漓,如果喝一劑就出汗,症狀痊癒,就停藥。

拉肚子,三部脈都平穩,按壓心窩處硬硬的,趕快用瀉藥瀉出來,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拉肚子,脈搏又慢又滑,表示實熱,拉肚子還沒要停的跡象,趕快用瀉藥瀉出來,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拉肚子,脈搏反而滑,表示有東西要排出,瀉出來就會好,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拉肚子已經好很多,但到了某個年月日時又復發,是因為病沒有痊癒造成的。應該使用瀉藥瀉出來,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拉肚子時說胡話,表示有乾硬的大便,適合使用小承氣湯。

17.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 厚朴二兩,炙 枳實大者三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得利則止。 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白話文: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烤過。枳實(大的,三顆),烤過。 以上三種藥材,加水四升,煮到剩下約一升二合,過濾掉渣滓,分兩次溫服,拉肚子就會止住。 拉肚子便中帶有膿血的,可以用桃花湯治療。

18. 桃花湯方:

赤石脂一升,一半挫,一半篩末 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令米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白話文:

赤石脂一升,一半磨成粉,一半過篩成細末 乾薑一兩 糯米一升 把以上三味藥材放入七升水中,煮到米飯熟,過濾掉渣滓,溫熱後喝七合,加入赤石脂粉末一湯匙,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服用一次後症狀就痊癒了,就不用再繼續服用。 熱痢導致腹重的人,可以服用白頭翁湯治療。

19. 白頭翁湯方:

白頭翁二兩 黃連三兩,黃柏三兩 秦皮三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白頭翁二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秦皮三兩。 將這四種藥材,加水七公升,煎煮至剩兩公升,去掉藥渣,溫熱後服用一公升,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服用。 如果腹瀉後還是覺得煩躁,按壓心窩處感到濕潤,這是虛煩,可以用梔子豉湯來調理。

20.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綿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則止。 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梔子十四粒,香豉(臭豆)四合,用棉布包起來。

這兩種材料,加入四升水,先煮梔子,煮到剩兩升半,再放入香豉,煮到剩一升半,過濾掉渣滓,分兩次服用。先溫熱一杯服用,若能嘔吐則自行停止服用。

下痢拉清的米湯,體內寒冷體外發熱,汗出而手腳冰冷者,可用通脈四逆湯治療。

21. 通脈四逆湯方:

用大附子一枚,生用 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 甘草二兩,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

白話文:

將大附子一顆、乾薑三兩(力氣大者可用四兩)、甘草二兩烤過,以三升水煮成一升二合,過濾後,稍稍溫熱後分次服下。

腹瀉肺痛,可用紫參湯治療。

22. 紫參湯方:

紫參半斤 甘草三兩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參,取二升,內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疑非仲景方。 氣利,訶黎勒散主之。

白話文:

紫參半斤,甘草三兩。

取這兩種藥材,加上五升水,先煮紫參,取兩升湯,加入甘草,再煮取一升半湯,分三次溫熱服用。懷疑這不是仲景的方子。

大便溏稀,訶黎勒散可以治療。

23. 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十枚,煨 右一味,為散,粥飲和,頓服。疑非仲景方。

白話文:

用十枚訶黎勒(一種中藥材),將其炒熟研磨成粉。將這種藥粉與粥或飲料混合後,一次性服用。這個配方似乎不屬於仲景的傳統配方。

24. 《千金翼》小承氣湯:

治大便不通,噦數譫語。方見上。

白話文:

大便不通,嘔吐後胡言亂語。請參照上方。

25. 《外臺》黃芩湯:

治乾嘔下利。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桂枝一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白話文:

治療乾嘔和下痢的處方如下:黃芩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桂枝一兩、大棗十二顆、半夏半斤。將以上六種藥材,用七升水煮至剩下三升。然後將煎煮好的藥水溫熱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