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論》~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1.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則為悸。
師曰:夫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病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死。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擊,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
亡血不可發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桂枝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牡蠣五兩,熬 龍骨四兩 大棗十二枚 蜀漆三兩,洗去腥
右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半夏麻黃丸方:
半夏 麻黃等分
右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
柏葉湯方:
柏葉 乾薑各三兩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
黃土湯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乾地黃 白朮 附子炮 阿膠 黃芩各三兩 灶中黃土半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方見狐惑中。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瀉心湯方:亦治霍亂。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白話文:
脈搏跳動但微弱,跳動則為驚悸,微弱則為心悸。
老師說:脈象浮,眼睛發黃,鼻出血還沒止住。眼睛黃色褪去,變得明亮,就知道鼻出血止住了。
又說:春天到夏天鼻出血是太陽經的問題,秋天到冬天鼻出血是陽明經的問題。
鼻出血的人不能出汗,出汗的話額頭會凹陷,脈搏急促,眼睛直視不能眨眼,睡不著覺。
病人臉色蒼白,沒有寒熱症狀。脈象沉而弦細的,是鼻出血;脈象浮弱,按壓就消失的,是下血;煩躁咳嗽的,必定吐血。
吐血,咳嗽逆氣上衝,脈象頻數且有熱,不能平臥的,會死。
喝酒的人咳嗽,必定會吐血,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引起的。
寸口脈弦而有力,弦則為陰虛,有力則為氣虛,陰虛則為寒,氣虛則為虛弱,寒虛互相影響,這叫做革,女人則會出現月經量多或陰道出血,男人則會失血。
失血的人不能發汗,出汗就會寒顫。
病人胸悶,嘴唇乾裂,舌頭青紫,口乾,只想漱口不想吞嚥,沒有寒熱症狀,脈象微弱有力但遲緩,腹部不脹,病人自己卻說胸悶,這是瘀血。
病人有發熱的症狀,煩悶,口乾舌燥,但脈象卻沒有熱象,這是陰邪潛伏,是瘀血,應該瀉血。
因為火邪引起的,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治療。
桂枝救逆湯藥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蜀漆三兩(洗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十二升水,先煮蜀漆,煎煮至十升,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
心下悸動的,用半夏麻黃丸治療。
半夏麻黃丸藥方:
半夏、麻黃等量。
將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三丸,一日三次。
吐血不止的,用柏葉湯治療。
柏葉湯藥方:
柏葉、乾薑各三兩,艾草三把。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五升水,再加入一升馬齒莧汁一起煎煮,煎至一升,分次溫服。
下血,先大便後出血,這是遠血,用黃土湯治療。
黃土湯藥方: 也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
甘草、乾地黃、白朮、炮附子、阿膠、黃芩各三兩,灶中黃土半斤。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八升水,煎煮至三升,分溫服二次。
下血,先出血後大便,這是近血,用赤小豆當歸散治療。(藥方見狐惑篇)
心氣不足,吐血、鼻出血的,用瀉心湯治療。
瀉心湯藥方: 也治療霍亂。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三升水,煎煮至一升,一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