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1)

回本書目錄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1)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

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 乾薑二兩,炮

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 麻黃四兩 生薑四兩 細辛三兩 紫菀三兩 款冬花三兩 五味子半升 大棗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 麻黃四兩 石膏如雞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乾薑二兩 細辛二兩 五味子半升 小麥一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脈沈者,澤漆湯主之。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 紫參五兩一作紫菀 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薑五兩 白前五兩 甘草 黃芩 人參 桂枝各三兩

右九味,㕮咀,內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 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等病的脈證治療方法

問:上焦有熱,因咳嗽而導致肺痿,肺痿是怎麼引起的?

答:可能是汗出過多、嘔吐、消渴、小便次數增多、排便困難,或因服用峻下藥導致體液大量流失所致。

問:寸口脈搏數而有力,病人咳嗽,口中吐出濁唾涎沫,這是什麼病?

答:這是肺痿。如果病人感覺口中乾燥,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脈搏滑數,這是肺癰,會咳出膿血。

脈搏數而虛弱的是肺痿,脈搏數而有力的是肺癰。

問:病人咳嗽氣逆,從脈象如何判斷是肺癰,且會有膿血,吐出膿血就會死亡,其脈象是什麼樣的?

答:寸口脈微弱而數,微弱代表風邪,數代表熱邪;微弱則出汗,數則惡寒。風邪侵犯衛氣,呼氣不暢;熱邪過於營氣,吸氣困難。風邪傷及皮膚毛髮,熱邪傷及血液脈絡。風邪滯留在肺部,病人會咳嗽、口乾氣喘、咽喉乾燥但不渴,多唾濁沫,時時發冷,熱邪所到之處,血液凝滯,形成癰膿,吐出的膿液像米粥一樣。初期可以治療,膿液形成則難以挽回。

上氣、面部浮腫、呼吸困難,脈象浮大,不治療,病情加重。

上氣、喘息且煩躁,屬於肺脹,將要發展成水腫,發汗可以治愈。

肺痿吐出涎沫但不咳嗽,病人不渴,必然遺尿,小便次數增多。原因是上焦虛弱,不能制約下焦。這是肺部寒冷,必然頭暈,多涎唾,用甘草乾薑湯溫中。如果服用湯藥後感覺口渴,屬於消渴。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製)

將藥材切碎,加水三升,煮至一升五合,去渣,分次溫服。

咳嗽伴有上氣,喉嚨有水雞聲,用射干麻黃湯治療。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十三枚(或三兩)、麻黃四兩、生薑四兩、細辛三兩、紫菀三兩、款冬花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淨)八枚(或半升)

將九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至沸騰兩次,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分次溫服。

咳嗽氣逆、上氣,時時吐出濁痰,只能坐著不能睡覺,用皂莢丸治療。

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油炙炒)

將皂莢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棗膏送服,每次三丸,一日三次,夜間一次。

咳嗽且脈象浮,用厚朴麻黃湯治療。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蛋大小)、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五味子半升、小麥一升

將九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先煮熟小麥,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脈象沉,用澤漆湯治療。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紫參(或紫菀)五兩、澤漆三斤,用東流水五斗,煮至一斗五升、生薑五兩、白前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將九味藥材切碎,加入澤漆汁中,煮至五升,溫服五合,至夜間服完。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用麥門冬湯治療。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將六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煮至六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夜間一次。

肺癰,喘息不能平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炒至黃色,搗碎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大棗十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