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1)

回本書目錄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1)

1.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困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鍼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差,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一作泠。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髮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小品》云:虛弱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兩,炮 白朮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耆一兩半,餘依上法,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方見腳氣中。

腎氣丸方:

乾地黃八兩 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

右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問:血痹病是怎麼引起的?答:尊貴之人,骨骼虛弱,肌膚豐盛,過度勞累出汗,臥床時身體不停地翻動,再加上微風吹拂,就會得此病。脈象表現為細澀,寸口脈微澀,關上脈略緊,應該用針灸引導陽氣,使脈象和緩,緊澀消失即可痊癒。

血痹症若陰陽都虛弱,寸口和關上脈微弱,尺脈略緊,外在症狀是身體麻木,像風痹一樣,用黃耆桂枝五物湯治療。

黃耆桂枝五物湯:

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以上五味藥,用水六升,煎煮至二升,溫服七合,每日三次。有些方劑會加入人參。

一般男子,脈象有力為勞累,極度虛弱也屬於勞累。

男子面色蒼白,主要表現為口渴和失血,突然氣喘心悸,脈象浮者,為內虛。

男子脈象虛弱、沉而弦細,沒有寒熱症狀,呼吸短促,裡急後重,小便不利,面色蒼白,時常眼睛昏沉,還伴有鼻出血,小腹部脹滿,這是勞累所致。

勞累引起的疾病,脈象浮大,手足煩躁,春夏加重,秋冬減輕,陰寒之氣自行排出,身體酸痛無力。

男子脈象浮弱而澀,則不育,精氣清冷。

男子遺精,少腹部弦急,陰莖冰冷,頭暈目眩(或眼眶疼痛),脫髮,脈象極度虛弱、浮大而遲緩,這是由於清穀精氣的耗損和失血、遺精導致的。脈象呈現浮大、略動而微緊,男子遺精,女子夢遺,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小品方》記載:虛弱、發熱、多汗者,去掉桂枝,加入白薇、附子各三分,稱為二加龍骨湯。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以上七味藥,用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天雄散:

天雄三兩(炮製) 白朮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

以上四味藥,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匕,每日三次,無效可酌情增加劑量。

一般男子,脈象虛弱細微,容易盜汗。

五十歲到六十歲的人,患病時脈象有力,痹症沿著脊柱上下蔓延,伴有腸鳴音,像刀割一樣的疼痛,頸部腫大,都是勞累所致。

脈象沉細遲緩,稱為脫氣,患者行走時會氣喘吁吁,手足冰冷,腹部脹滿,嚴重者會腹瀉、消化不良。

脈象弦大,弦則為氣血不足,大則為虛弱,不足則為寒,虛弱則為虛脫,虛寒互相搏結,稱為革。婦女則為產後出血,男子則為失血遺精。

虛勞導致裡急後重、心悸、鼻出血、腹痛、夢遺、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乾口渴,用小建中湯治療。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麥芽糖一升

以上六味藥,用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去渣,加入麥芽糖,用小火溶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嘔吐者忌用建中湯,因為它太甜了。

虛勞裡急後重、各種不足,用黃耆建中湯治療。在小建中湯中加入黃耆一兩半,其他按上述方法,氣短胸悶者加生薑;腹部脹滿者去掉大棗,加入茯苓一兩半;治療肺虛損傷不足,補氣者加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用八味腎氣丸治療。具體方劑見腳氣部分。

腎氣丸:

熟地黃八兩 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製)各一兩

以上八味藥研磨成粉,用蜂蜜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酒送服十五丸,可加至二十五丸,每日兩次。

虛勞各種不足,風氣百病,用薯蕷丸治療。(薯蕷丸方劑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