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1)

回本書目錄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1)

1. 〔附方〕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營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風引湯:除熱癱癇

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右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風引湯。

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防己一錢 桂枝三錢 防風三錢 甘草二錢

右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 鹽等分

右二味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疢上,令藥力行。

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

趺陽脈浮而滑,滑則穀氣實,浮則汗自出。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麻黃二兩 生薑五兩 白朮五兩 知母四兩 防風四兩 附子二枚,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麻黃 芍藥 黃耆各三兩 甘草三兩,炙 川烏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礬石湯:治腳氣衝心

礬石二兩

右一味,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

《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姚云:與大續命同,兼治婦人產後出血者及老人小兒。

麻黃 桂枝 當歸 人參 石膏 乾薑 甘草各三兩 芎藭一兩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癒;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白話文:

[附方]

寸口脈搏遲緩,遲則為寒證,緩則為虛證;營脈緩慢則為失血,衛脈緩慢則為中風。邪氣入侵經絡,則身體發癢起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侵,則胸悶氣短。

**風引湯:**治療熱邪引起的癱瘓和抽搐

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

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粗粉,用皮革袋盛裝,每次取三指撮藥粉,用井水三升,煮沸三次,溫服一升。主治成人風邪引起的癱瘓,小兒驚癇、瘛瘲,一日發作數十次,其他醫生治療無效者,此方能清熱。巢氏說:腳氣也適用風引湯。

**防己地黃湯:**治療神志錯亂如狂,胡言亂語,獨自說話不停,無寒熱症狀,脈象浮緩者。

防己一錢,桂枝三錢,防風三錢,甘草二錢

以上四味藥材,用一杯酒浸泡一夜,絞取藥汁,生地黃二斤,切碎,蒸煮至像米飯一樣黏稠,用銅器盛裝藥汁,再絞取生地黃汁,混合後分二次服用。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製),鹽等分

以上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擦在患處,用方寸匕勺輕輕摩擦,使藥力滲透。

寸口脈沉而弱,沉則主骨病,弱則主筋病;沉則為腎虛,弱則為肝虛。汗液滲出如水,如同水傷心臟,關節疼痛伴黃汗,故稱歷節。

趺陽脈浮而滑,滑則脾胃氣盛,浮則汗自出。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虛,浮則為風邪,風邪與血搏結,則疼痛如針刺般。

體質強壯者脈象細澀,氣短,自汗,關節疼痛,肢體屈伸不利,這些都是飲酒後出汗又受風寒所致。

四肢關節疼痛,身體消瘦,腳腫如脫,頭暈氣短,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治。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朮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枚(炮製)

以上九味藥材,用七升水煎煮至二升,溫服七合,一日三次。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鬆弛,稱為泄;味鹹則傷骨,骨傷則萎縮,稱為枯。枯泄二證兼見,稱為斷泄。營氣不通,衛氣不獨行,營衛二氣皆虛弱,三焦無力運化,四肢經絡阻塞,身體消瘦,單腳腫大,黃汗出,脛部冰冷。如果還發熱,便是歷節病。

患歷節病,肢體屈伸不利,疼痛難忍,烏頭湯主治。

**烏頭湯方:**治療腳氣疼痛,肢體屈伸不利。

麻黃、芍藥、黃耆各三兩,甘草三兩(炙),川烏五枚(切碎),用蜂蜜二升,煎煮取一升,取出川烏

以上五味藥材,將前四味藥材切碎,用三升水煎煮取一升,去渣,加入蜜煎藥汁中,再次煎煮,服用七合。病情未癒,則服完藥汁。

**礬石湯:**治療腳氣衝心

礬石二兩

以上一味藥材,用漿水一斗五升,煎煮三五沸,浸泡腳部。

**《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中風引起的癱瘓,身體不能自主,不能說話,渾身不適不知疼痛部位,或肢體拘急不能轉動。姚氏說:此方與大續命湯功效相同,還能治療婦女產後出血及老人小兒疾病。

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川芎一兩,杏仁四十枚

以上九味藥材,用一斗水煎煮至四升,溫服一升,應略微出汗,輕輕蓋住背部,靠著桌子坐著,出汗則病癒;不出汗,再服用。無禁忌,避免受風。也治療臥床不起,咳嗽氣逆,面部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