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七 (8)
卷七 (8)
1.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
此遙承上節衄後復汗為竭其陰。此則並亡其陽也。
(試言瘀血之證)病人(血瘀。則氣為之不利而)胸滿(血瘀不榮於唇。則)唇痿。(血瘀而色應於舌。則)舌青(血瘀而氣不化液。則)口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上雖燥而中無熱也。病非外感。則身)無寒熱。脈微大來遲。(以血積經隧。則脈澀不利也。)腹(本)不滿。
(而)其人(竟自)言我滿。(外無形而內有滯。知其血積在陰。而非氣壅在陽也。此)為有瘀血。病者如有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既現如此之熱狀。應見數大之熱脈。乃)其脈反無熱。此(非陽之外擾。)為陰(之內)伏。(陰者何。)是(即)瘀血也。(瘀屬有形。
)當下之。
此二節。辨瘀血之見證也。
徐忠可云、仲景論婦人有瘀血。以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則此所謂唇痿口燥。即口乾燥。足證瘀血無疑矣。然前一證言漱水不欲咽。後一證又言渴。可知瘀血證。不甚。則但漱水。甚則亦有渴者。蓋痰久而熱鬱也。
(試為驚者出其方。)火邪者。(所包者廣。不止以火逼劫亡陽驚狂一證。然舉其方治。可以啟其悟機。但認得火邪為主。即以)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此為驚證出其方也。以火邪二字為主。而其方不過舉以示其概也。
徐忠可云、驚悸似屬神明邊病。然仲景以此冠於吐衄下血及瘀血之上。可知此方重在治其瘀結。以復其陽。而無取乎鎮墜。故治驚全以宣陽散結寧心去逆為主。至於悸。則又專責之痰。而以半夏麻黃髮其陽。化其痰為主。謂結邪不去。則驚無由安。而正陽不發。則悸邪不去也。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龍骨(四兩),牡蠣(五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蜀漆(三兩洗去腥)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為悸者出其方。)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此為悸證出其方也。但悸病有心包血虛火旺者。有腎水虛而不交於心者。有腎邪凌心者。有心臟自虛者。有痰飲所致者。此則別無虛證。惟飲氣之為病歟。
半夏麻黃丸方
半夏,麻黃(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為吐血不止者出其方。凡吐血者。熱傷陽絡。當清其熱。勞傷陽絡。當理其損。今)吐血(服諸寒涼止血之藥而)不止者。(是熱伏陰分。必用溫散之品。宣發其熱。則陰分之血。不為熱所逼而自止。以)柏葉湯主之。
此為吐血不止者出其方也。吐血無止法。強止之。則停瘀而變證百出。惟導其歸經。是第一法。詳於時方妙用三字經實在易三書。不贅。又徐氏謂此方有用柏葉一把。乾薑三片。阿膠一挺合煮。入馬通汁一升服。無馬通以童便代之。存參。
白話文: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
這段文字承接上一節,患者衄血(鼻出血)後又大量出汗,耗盡了陰液,陰陽俱損。
(瘀血證的表現)病人血瘀,氣機運行受阻,導致胸悶;血液瘀滯不能滋養嘴唇,嘴唇乾枯;血液瘀滯,反映在舌頭上,舌頭呈現青色;血液瘀滯,氣機不能化生津液,口乾想漱口,但不願吞咽;雖然口腔乾燥,但體內沒有熱象,此病非外感,所以沒有寒熱症狀,脈象細弱,來脈遲緩(因為血液淤積在經脈血管中,脈象澀滯不通);腹部並不脹滿,但病人自己卻感覺胸腹滿悶(外在沒有明顯的腫脹,內在卻有阻塞之感,說明是血液淤積在臟腑陰分,而非陽氣鬱結);這就是瘀血的表現。病人可能伴有發熱、胸悶、口乾渴的症狀,但脈象卻沒有熱象,這不是陽氣外邪入侵,而是陰分內伏的病邪,這個陰邪就是瘀血。瘀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邪,應該採取攻下治療的方法。
以上兩節論述了瘀血的臨床表現。
徐忠可說,張仲景論述婦女瘀血症,根據嘴唇和口腔乾燥的症狀來判斷。所以這裡說的嘴唇乾枯、口乾,也就是口乾,足以證明是瘀血,毫無疑問。但前一段說漱口但不願吞咽,後一段又說口渴,說明瘀血證的輕重不同,輕者只漱口,重者則口渴。這是因為痰濁久留,熱邪鬱結所致。
(驚悸的治療方法)如果是火邪導致的驚悸,(其病因範圍很廣,不單單指火邪逼迫陰陽耗損導致的驚狂一症,但舉出這個方劑治療,可以啟發我們的思路。只要認清火邪為主因,就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治療。
這是驚悸證的治療方法,以火邪為主要病機,而方劑僅舉例說明。
徐忠可說,驚悸好像屬於神志方面的疾病,但張仲景把它放在吐衄下血和瘀血之後,說明這個方劑主要治療瘀血,恢復陽氣,而不用鎮靜安神的藥物。所以治療驚悸主要以宣通陽氣、散瘀結、寧心安神、去逆氣為主。至於悸症,則專門針對痰濁,用半夏麻黃丸來發散陽氣,化解痰飲,認為結邪不去,驚悸就不能安穩;而正陽不發,悸症就不能消除。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組成: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龍骨(四兩)、牡蠣(五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蜀漆(三兩,洗去腥味)
上藥研為細末。加水一斗二升,先煎蜀漆,煎至一斗,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煎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悸證的治療方法)心下悸動者,用半夏麻黃丸治療。
這是悸證的治療方法。但悸病有心包血虛火旺、腎水不足不能滋養心臟、腎邪犯心、心臟本身虛弱、痰飲阻滯等多種情況。這一證候沒有其他虛證,只是飲邪阻滯導致的疾病。
半夏麻黃丸組成:
半夏、麻黃(各等分)
將以上兩味藥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
(治療吐血不止的方法,凡是吐血,熱邪損傷陽絡,應該清熱;勞損陽絡,應該修復損傷。現在)吐血(服用寒涼止血藥物卻)不止者,(這是熱邪伏於陰分,必須使用溫和發散的藥物,宣泄體內的熱邪,這樣陰分的血就不會被熱邪逼迫而自行止血,用)柏葉湯治療。
這是治療吐血不止的方法。吐血不能強行止住,強行止血,會導致瘀血停滯,從而引起各種併發症。只有引導其歸經,才是最好的方法,詳見《時方妙用三字經》、《實在易三書》,不再贅述。徐氏還說,這個方劑是用柏葉一把,乾薑三片,阿膠一兩,加水同煮,加入馬通汁一升服用,沒有馬通可以用童便代替。存參。(此句「存參」疑為殘句或抄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