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奔㹠氣病證治第八

師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不可病。心)病(則非輕。)有(心病。而腎之水氣凌之。則為)奔㹠。有(心病。而胃之燥土。從少陰之火化。而生內癰。則為)吐膿。有(心病。而肝之風木。乘少陰之熱氣而煽動。則為。)驚怖。有(心病。而腎之陰水。不交於離火而既濟。

則為)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蓋以驚則傷心。凡心傷而致病者皆是。然心既傷矣。因驚而謂之驚。可也。非驚亦謂之驚。無不可也。)

此一節、為奔㹠證之開端。類及吐膿等證。四部同出一源。概以驚字括之。蓋言皆心病也。師不明言心病。而言驚發者。原為中人以上告語。後之注家。或附會其說。或闕疑以待。恐斯道日晦。吾不得不急起而明之。

白話文:

老師說:心臟被稱為君主之官,是精神意識的源泉,因此心臟不容許有病,一旦心臟有病,就不是小事。心臟的疾病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 若心臟有病,加上腎中的水氣過盛侵犯心臟,這就成為「奔㹠」。
  2. 若心臟有病,同時脾胃的燥氣跟隨少陰心火的變化而產生內部的癰疽,就會造成「吐膿」。
  3. 若心臟有病,肝臟的風木之氣趁著心臟少陰熱氣煽動,就會引發「驚怖」,即極度驚恐的狀態。
  4. 若心臟有病,腎中的陰水不能與心火相交、互相調和(既濟),就會產生「火邪」,意指心火過旺的病狀。

這四類疾病,都是由受到驚嚇而引發的。(因為驚嚇會傷害心臟,所有因心臟受傷而導致的疾病都屬此類。心臟一旦受傷,因驚嚇而稱之為驚,當然可以;即便不是直接因驚嚇引起,稱之為驚也無不可。)

本段主要介紹了以「奔㹠」為首的幾種病症,包括吐膿、驚怖、火邪等,它們雖然表現不同,但根源都與心臟有關,統統可以歸結到「驚」這個因素上。老師未直接說是心臟病,而強調因驚嚇所發,是為了向知識水平較高的人解說。後世的學者在註解時,有的可能會加以附會解釋,有的則保留疑惑。我擔心這樣一來,真正的道理會越來越模糊,因此必須迅速澄清說明。

師曰。(上既以奔㹠合四部。而指其所從得矣。今請專言奔㹠之病。)奔㹠病。(有物渾淪。其象如㹠。)從(下焦)少腹起。上衝咽喉。(從腎)發作(上乘於心。而)欲死。(作已則氣衰。)復還(於腎而)止。皆從驚(傷心。)恐(傷腎以)得之。(推之。凡有所傷於心者。

皆可作驚觀也。有所傷於腎者。皆可作恐觀也。蓋以心腎之氣。本自交通。一受傷則無復限制矣。)

此言病發於心腎。為奔㹠之本證也。

(然腎處於下焦。與肝相通。所謂乙癸同源是也。然肝腎之氣。並善上逆。今請言肝邪之發為)奔㹠(其木)氣(之逆則)。上(而)沖胸。(木邪剋土。其)腹(必)痛。(肝臟有邪。其氣通於少陽。則為)往來寒熱。(以)奔㹠湯主之。

白話文:

老師說:(先前已經結合四個部位的論述來說明奔㹠的來源,現在專門談論奔㹠這種病。)奔㹠這種病,(有種渾沌不明的物質,形態像㹠犬般翻騰。)它由(下焦的)小腹部開始,向上衝擊至咽喉。(病發源於腎,進而影響到心,導致)病人感到近乎死亡的痛苦。(症狀發作後,氣勢減弱,)然後又回歸到(腎部而)暫時停止。這病通常因(情緒上的)驚嚇(傷害心臟)和恐慌(損傷腎臟)而得到。(進一步推論,所有對心臟有所傷害的情況, 都可以視為驚嚇所致;所有對腎臟有所傷害的狀況,都可視為恐慌所致。因為心臟與腎臟的氣機本來就是相互交感的,一旦受到傷害,就會失去正常調節。)

這是說,病根在於心臟和腎臟,這是奔㹠病的基本特徵。

(然而,腎位處下焦,與肝相連,正如“乙癸同源”所說。肝和腎的氣機都容易上逆。現在我們來談談由肝的病邪所引發的)奔㹠病(其木性)氣機(逆行會)向上衝擊胸口,(木氣剋制土,因此)腹部會疼痛。(肝臟若有病邪,其氣機與少陽經相連,便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治療上應以)奔㹠湯作為主方。

此言奔㹠之由肝邪而發者。當以奔㹠湯暢肝氣而去客邪也。第此為客邪立法。若肝臟本病發作。以烏梅丸為神劑。此即金匱之正面處。尋出底面也。

奔㹠湯方

甘草,芎藭,當歸,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二。夜一服。

白話文:

這段話是說,奔㹠這種病症是由肝臟的邪氣所引發的。治療時,應使用奔㹠湯來疏濬肝氣並驅除入侵的邪氣。然而,這裡的治則主要是針對外來邪氣所設立。如果病情是因肝臟本身的問題所引起,那麼應該使用烏梅丸作為特效藥。這就是《金匱要略》中針對此類病症的直接處理方法,也就是探求並解決根本問題的對策。

奔㹠湯配方

甘草、川芎、當歸、黃芩、白芍(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根(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將上述九味藥材,用兩鬥水煎煮,煮至剩五升,溫熱後分次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夜晚額外加服一次。

(奔㹠證。有腎氣乘外寒而衝心者。試約其證而出其方。)發汗後。燒針令其(再)汗。針處被寒。(寒襲腠理。火鬱脈中。以致)核起而赤者。必發奔㹠。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此為既成奔㹠,而出其正治之方也。

尤在涇云、此腎氣乘外寒而動,發為奔㹠者。發汗後燒針復汗。陽氣重傷。於是外寒從針孔而入通於腎。腎氣乘外寒而上衝於心。故須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而以桂枝外解寒邪。加桂。內泄腎氣也。

桂枝加桂湯方

白話文:

【奔㹠證的處理】當腎氣受到外部寒氣影響而衝擊心臟時,我們可以歸納其症狀並提供相應的處方。假設在發汗治療之後,使用燒針手法進一步促使出汗,而在針刺部位遭到寒氣侵襲,導致皮膚下出現紅色疙瘩(寒氣入侵肌表,熱氣鬱積在血脈之中,因而形成),這種情況下,極有可能引發奔㹠病,即氣從下腹部急速上衝至心臟。對此,應在疙瘩上方各灸一次以阻斷外界邪氣再次入侵,同時給予桂枝加桂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案。

這是針對已經形成的奔㹠病所採取的標準治療方法。

尤在涇提出,此種情況是腎氣因外界寒氣誘動而發作成為奔㹠。發汗後再進行燒針出汗,導致陽氣嚴重受損,進而使外部寒氣通過針孔侵入並連接到腎臟,促使腎氣伴隨外寒向上衝擊心臟。因此,需要在疙瘩上方施灸,以防範邪氣再次入侵,並且使用桂枝湯來排除體表的寒邪,特別添加桂枝,目的在於內部調節並疏導腎氣。

【桂枝加桂湯方】(具體藥物配比和煎煮方法未在原文中呈現,需查閱相關中醫典籍或由專業中醫師開具)。

桂枝(五兩),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奔㹠證。有腎侮心虛而上逆者。試約其證而出其方。)發汗後臍下悸者。(以發汗傷其心液。心氣虛而腎氣亦動。)欲作奔㹠。(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此為欲作奔㹠。而出其正治之方也。

程氏曰、汗後臍下悸者。陽氣虛而腎邪上逆也。臍下為腎氣發源之地。茯苓泄水以伐腎邪。桂枝行陽以散逆氣。甘草大棗。助脾土以制腎水。煎用甘瀾水者。揚之無力。全無水性。取其不助腎邪也。

白話文:

桂枝(15克)、芍藥、生薔(各9克)、甘草(6克,炒過)、大棗(12枚)

將上述五種材料,加入七升水中,用小火煮至剩餘三升,去掉渣滓,一次服用一升。

針對「奔㹠證」,特別是因腎臟剋制心臟所引起的虛弱及上逆症狀,概述其特徵並提供相應處方:若病人在發汗治療後出現肚臍下方悸動的狀況(由於發汗導致心液受損,心氣虛弱進而影響腎氣波動),預防可能發生的奔㹠病狀,建議使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案。

這是預防奔㹠病狀的標準治療方劑。

程氏註解道:發汗後感到肚臍下方悸動,反映陽氣不足且腎中邪氣上逆。肚臍下方是腎氣的起始位置,茯苓能利水以消除腎部邪氣,桂枝則能助陽氣以疏散逆氣;甘草與大棗能增強脾胃功能以剋制腎水。熬藥時選用甘瀾水(一種輕揚無力、無水性特質的水),是為了避免助長腎部邪氣。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勺揚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也。)

白話文: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配方如下:

茯苓三十七點五克,甘草六克,大棗十五粒,桂枝十二克。

將上述四味藥材準備好。使用甘瀾水一千毫升,首先煎煮茯苓,待水分減至八百毫升時,再加入其餘藥材繼續煎煮,直至剩下六百毫升藥液。接著,濾去藥渣,每次溫熱服用二百毫升,一天分三次服用。

製作甘瀾水的方法:取用水四千毫升,放置於大盆之中,使用勺子揚起水面,使水面上形成約五六千個連續跳動的小水珠,即可使用此水進行煎藥。

2.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

師曰。(病有最虛之處。即為容邪之處。當辨之於脈。)夫(欲知)脈當(先)取(其)太過(之與)不及。(如關前之)陽(脈)微(是陽氣虛也。關後之)陰(脈)(弦。是陰邪實也。陰邪乘於陽位。)即胸痹而(心)痛。所以然者。責其(上焦陽氣)極虛也。(極虛則無以為勝邪之本矣。

然單虛不為痛。)今陽(脈微則為)虛。知(其病)在上焦。(究其)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中之)弦(乃陰中之寒邪。乘上焦之虛。而為痹為痛。是虛為致邪之因。而弦則露其襲虛之本象)故也。

此言胸痹心痛之病。皆由虛處容邪。從其脈象而探其病源。

白話文:

老師說:疾病中最虛弱的地方,往往是容納邪氣的地方,應該透過把脈來辨別。要瞭解脈象,應先分辨哪些是過盛和哪些是不足。比如關脈之前的陽脈出現微弱,表示陽氣虛弱;關脈之後的陰脈呈現弦緊,意味著陰邪實證。當陰邪佔據了陽的位置,就會引發胸痹及心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上焦的陽氣極度虛弱,無法抵禦邪氣。(但單純的虛弱並不會造成疼痛。)現在陽脈微弱顯示虛證,可知道病位在上焦。探究胸痹心痛的原因,是因為陰脈中的弦象表明陰中的寒邪趁上焦虛弱而侵入,導致痹阻和疼痛。這裡,虛弱是引邪的根本原因,而弦象則揭示了邪氣襲擊虛點的基本特徵。

這段話說明胸痹心痛的病狀,都是由於身體虛弱之處容納邪氣所導致,透過脈象可以探討疾病的根源。

(其間亦有不從虛得者。當分別觀之。姑另備一審因察病之法。如無病之。)平人(又)無(新邪而發)寒熱。(乃忽然)短氣不足以息者。(當是痰飲食積。礙其升降之氣而然。此不責其虛。當責其)實也。

此另出實證。與上節對勘而愈明也。

(人之胸中。如天陽氣用事。陽氣一虛。諸陰寒得而乘之。則為)胸痹之病。(蓋諸陽受氣於胸。而轉行於背。氣痹不行。則阻其上下往來之路。而為)喘息咳唾。(塞其前後陰陽之位。則為)胸背痛。(且不特喘息咳唾。而呼吸之間。不相續而)短氣。(更審其脈)寸口(之陽)脈沉而遲。

(即上所言陽微之意也。)關上(之陰脈)小緊數。(即上所言陰弦之意。由尺而上溢於關也。陽氣失權。諸陰反得而佔之。法當通其胸中之陽。以)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白話文:

偶爾也有不是因為體虛而得的病情,應當區分觀察。暫且另外提供一種辨識病因查治病的方法:如果一個身體素來健康的人突然間感到呼吸短促困難,這可能是由於痰、飲食積滯,阻礙了氣體的上升下降所致,這種情況不應該歸咎於虛弱,而應該視為實症。

這裡特別提到了實證的情況,與前文所述的虛證對比之下更加清晰易懂。

人的胸部如同自然界中的陽氣主宰之地,一旦陽氣虛弱,各種陰寒之氣就趁機侵入,就會引發胸痹之病。因為各條陽經在胸部接受氣息,然後延伸到背部,如果氣機阻滯不通,就會妨礙氣血在全身的上下往來,進而出現喘息、咳嗽、唾吐等症狀。若這些症狀進一步阻塞了胸前後的陰陽位置,就會造成胸背疼痛。不僅喘息咳唾,甚至在每一次呼吸之間,氣息都不連貫出現短氣。再進一步診察脈象,如果寸口部位(手腕上方,屬陽)的脈象沈而緩慢,

這就意味著陽氣衰微;而關上部位(手腕中間,屬陰)的脈象細緊而快,

這是陰寒之氣過盛的表現,陰寒之氣從下肢的尺部上溢至關部,陽氣失去了主導地位,陰寒之氣反而佔據優勢。治療上應該疏通胸中的陽氣,使用栝樓薤白白酒湯作為主方來治療。

此詳胸痹之證脈。凡言胸痹。皆當以此概之。但微有參差不同。故首揭以為胸痹之主證主方耳。其云寸口脈沉而遲。即首節陽微之互辭。關上小緊數。即首節陰弦之互辭。但關居陰陽之界。緣陰邪盛於真陰之本位。由尺而上溢於關。故於關上見之。亦即首節太過不及。於陰陽分其上下之意。而不必拘拘於字句間也。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證。上已詳言。不復再贅。今又加氣上)不得臥。(是有痰飲以為之援也。此證與支飲證相類。而唯)心痛徹背者。(為胸痹證所獨。以)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白話文:

這裡詳細說明瞭胸痹這種病症的脈象特徵。凡是提到胸痹,都應以此作為基本概述,雖然具體表現可能稍有差異。因此,首先提出這些作為胸痹主要症狀及對應主方的描述。文中所說的「寸口脈沈而遲」,相當於前述陽氣衰微的另一種表達;而「關上小緊數」則是先前所提陰寒弦緊的另一種說法。由於關脈位於陰陽交接之處,當陰寒邪氣在下焦(真陰位置)過盛時,會向上侵及關脈部位,所以在關脈處可見此脈象,這也是前文所提陰陽失衡、上下分治概念的體現,無需過度執著於字面意義。

栝樓薤白白酒湯方

藥物組成為:栝樓實一粒,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將這三味藥材一同煎煮,取汁兩升,分次溫服。

關於胸痹(前面已經詳細論述,這裡不再贅言),如果再加上氣逆向上而導致無法平躺睡眠(此為痰飲積聚所致,與支飲症狀相似),特別是當心痛感延伸到背部時(這是胸痹特有的表現),就應以栝樓薤白半夏湯作為主方來治療。

此承上而言不得臥及心痛徹背。為痹甚於前。而前方亦宜加減也。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煎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最急者。)胸痹(病。更加)心中痞。(為羈)留(不去之客)氣結(聚)在胸。(胸痹之外。又見)胸滿脅下(之氣又)逆。(而)搶心。(是胸既痹而且滿。而又及於心中。牽及脅下。為留為結。為逆為搶。可謂陰邪之橫行無忌矣。此際急興問罪之師。以)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抑或務為本源之計。)人參湯亦主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接續前文所述,關於無法安睡及心痛延伸到背部的症狀,這些情況比之前更嚴重,因此前方的藥方可能需要調整。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成分:栝樓實(一整個搗碎)、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使用方法:將上述四味藥材一同煎煮,取汁四升,溫熱後分次服用,每日三次,每次一升。

(對於病情特別危急的狀況,)如果胸痹的病症再加上心窩部有堵塞感,這是因為有邪氣停留並在胸部聚集結塊,不僅胸悶,甚至影響到胸口下方及肋骨兩側的氣機逆行,且這種不適感衝擊心臟,導致胸既已痹阻又感到滿脹,影響甚至波及心臟及肋下,呈現停留、結聚、氣逆和衝擊心臟的狀況,可說是陰寒邪氣肆虐無忌。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應立即採取措施對抗病邪,可以使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案,或者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人參湯」也是可用的治療選擇。

此言胸痹已甚之證。出二方以聽人之臨時擇用也。或先後相間用之。惟在臨時之活潑。

尤在涇云、心中痞氣。氣痹而成痞也。脅下逆搶心。氣逆不降。將為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結之氣。否則速復其不振之陽。蓋去邪之實。即以安正。養陽之虛。即以逐陰。是在審其病之久暫。與氣之虛實而決之。

枳實薤白桂枝方

枳實(四枚),薤白(半斤),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於嚴重胸痹病症的討論,並提出了兩個處方供臨牀選擇使用,可以單獨或交替使用,關鍵在於治療時的靈活應用。

尤在涇指出,當患者心臟部位有痞塞感,這是因為氣滯而形成痞結。若胸口下方的氣逆向上衝擊心臟,表示氣機逆亂無法下降,可能對心臟功能造成傷害。因此,應當迅速疏通痞結的氣機,或者及時恢復衰弱的陽氣。去除病邪的實質,便是安定正氣;補養陽氣的虛弱,就能驅除陰寒病邪。治療時,需根據病情的長短及氣血虛實狀況來做決定。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藥物組成為:枳實四枚、薤白半斤、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樓實一枚(搗碎)。

將上述五味藥材,用五升水先煎煮枳實和厚朴,煮至剩餘二升水量時,濾去藥渣,再加入其餘藥材,煮沸幾次後,分為三次溫服。

人參湯方

人參,乾薑,白朮(各三兩),桂枝,甘草(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內桂枝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稍緩者。)胸痹。(病)胸中(時覺)氣(之阻)塞。(息之出入。亦覺不流利。而)短氣。(此水氣滯而為病。若水盛於氣者。則短氣。以)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水利則氣順矣。若氣盛於水者。則胸中氣塞。)橘枳生薑湯亦主之。(氣開則痹通矣。)

白話文:

人參湯方的組成及用法:

藥材:人參、乾薑、白朮各9克,桂枝、甘草各12克。

製作與服用:將上述四味藥材用9升水煎煮,煮至剩5升時,再加入桂枝續煎,直至剩下3升。每日分三次溫服,每次服1升。

對於病情較輕微的胸痹患者,症狀表現為胸口時有憋悶感,呼吸不暢,感到氣短。此病症由水氣停滯所引起。如果水氣過盛導致氣短,建議使用茯苓杏仁甘草湯來治療,以促進水行氣暢。若氣機壅盛而致胸口憋悶,則可選用橘枳生薑湯來疏濬氣機,從而疏通胸痹。

尤在涇云、此亦氣閉氣逆之證。視前條為稍緩矣。二方皆下氣散結之劑。而有甘淡苦辛之異。亦在酌其強弱而用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又有本臟病。而殃及他臟者。不可不知。)胸痹(為手少陰之君火衰微。以致足少陰之陰氣上彌。勢盛而及於肝。肝主通身之筋。今筋時見)緩急者。(乙癸同病也。以)薏苡附子散主之。

白話文:

尤在涇提到,這也是氣機閉塞、氣逆的症狀,比起前面提過的情況稍微和緩一些。這裡提供的兩個方劑都是用來下降氣機、消散結聚的,但藥物組成上有所不同,有的偏甘淡,有的則苦辛,應用時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藥材:茯苓三兩、杏仁五十粒、甘草一兩。

將上述三味藥材加入十升水中煎煮,煮至剩五升,溫熱後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如果症狀未見好轉,可繼續按此法服用。

橘枳生薑湯方

藥材: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將這三味藥材加入五升水中煎煮,煮至剩二升,分次溫服。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心臟本身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臟腑。)

例如,胸痹(這是由於手少陰心經的君火衰弱,導致足少陰腎經的陰氣上逆而充斥,當這種勢力強大到影響到肝時,由於肝負責全身筋脈的調節,就可能出現)身體筋肉時而鬆弛時而緊張的症狀。(這是心和腎同時出問題的表現,也就是心和腎的同病)。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薏苡附子散作為主治療方。

此言胸痹之兼證也。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胸痹之外。病有同類者。不可不知。)心中(悶)痞。(或痰飲客氣)諸逆心懸(而空。如空中懸物。動搖而)痛。(以)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此下不言胸痹。是不必有胸痹的證矣。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兩)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於胸痹(心絞痛等胸部不適症狀)的附加症狀及其治療方法。

薏苡附子散方: 使用藥材包括薏苡仁十五兩和炮製過的大附子十枚。將這兩種藥物磨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方寸匕的量,每日三次。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典型的胸痹症狀外,還有一些類似的病症表現,例如:心中感到憋悶、有痰飲及氣滯導致的各種逆心感、心懸空般的不適及疼痛感,這些情況就像物品懸於空中般搖晃不定。面對這些症狀,可以使用桂枝生薑枳實湯來治療。)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藥方組成為桂枝、生薑各三兩以及枳實五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上言心痛徹背。尚有休止之時。故以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平平之劑可治。今則)心痛徹痛。背痛徹心。(連連痛而不休。則為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非薤白之類所能治也。以)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此言心痛牽引前後。陰邪僭於陽位。必用大劑以急救也。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炮),蜀椒,乾薑(各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

白話文:

上方所記載的三味藥材,使用六升水進行煎煮,煮至剩餘三升,再分為三次溫熱服用。

(前述提到的心痛延伸到背部,尚有疼痛間歇的時候,可以使用栝樓、薤白、白酒加上半夏的湯劑,這是一種較為溫和的處方來治療。但現今情況是)心痛與背痛相互牽連,沒有間歇地持續疼痛,(這表明陰寒邪氣嚴重,陽氣漸趨衰微,已經不是薤白這類藥物所能治療的了。因此)應當以烏頭赤石脂丸作為主方來治療。

這裡所說的是心痛牽引到前胸與後背,陰寒邪氣侵佔了本屬陽氣的位置,必須使用大劑量的藥物來進行緊急救治。

烏頭赤石脂丸的配方如下

烏頭(一分,需炮製),蜀椒、乾薑(各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附方

九痛丸,治九種心疼。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乾薑,吳茱萸,人參(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沖二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按痛雖有九。而心痛不離於寒。故以姜附為主。而降濁去風逐滯補虛次之。)

白話文:

【藥物製備與用法】 將上述五種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在餐前服用一粒,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以逐漸增加劑量。

【附方】 九痛丸,用於治療九種不同的心痛症狀。

成分包括:炮附子(三兩)、生狼牙、去皮熬製如膏的巴豆、乾薑、吳茱萸、人參(各一兩)。

將這六種藥材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以酒送服。體質較好的人初次可服用三粒,每日三次;體質較弱者則每次服用二粒。此方同時適用於突然遭受邪氣侵襲導致的腹脹、口不能言,以及長期積寒流轉所引起的心胸疼痛、寒氣衝擊上下的不適,甚至從馬上摔落、車禍造成的出血性疾病等。服用期間,需遵循一般的飲食禁忌。(註:雖然心痛有九種不同表現,但其根源多與寒有關,因此方中以乾薑和附子為主要藥物來驅寒,再輔以其他藥物降濁氣、袪風濕、疏通阻滯及補益身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