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七 (2)
卷七 (2)
1. 黃癉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酒黃癉者。(以心中熱為正候。亦)或(有熱去於心。而)無熱。(無熱則心靖。心)靖(則其)言了了。(然亦有心中無熱。邪竟注於陽明。為)腹滿(為)欲吐。(又驗之)鼻燥。(則知其為陽明證無疑。夫腹滿宜下。欲吐宜越。因勢而利導之法也。今既腹滿。而且欲吐。
則可下而亦可吐。必須審)其脈浮者。(為邪近上。而)先吐之。沉弦者。(為邪近下。而)先下之。(亦在乎臨證而消息也。)
(上言無熱。吐下尚未可定也。若)酒癉心中熱。(而且有)欲吐(之意)者。(乘機)吐之(則)愈。
(上言可下。為無熱而腹滿者言也。若)酒癉(而心中熱。病在上而誤)下之。(則傷其下。其陽明之邪。乘下之虛。從支別入少陰。積漸而腎傷。故)久久為黑癉。(乙癸同源。肝病而)目青(腎病而)面黑。(然雖曰黑癉。而其原則仍是酒家。故)心中(熱氣熏爍。)如啖蒜齏狀。
(此於變證中。露出酒癉真面目也。腎虛。則陰火熬血。而為瘀血。瘀於裡。則)大便正黑。(血不榮於表。則)皮膚爪之不仁。(此絕類女勞癉。何以知其為酒癉也。然酒脈必浮。此雖因下而弱。要辨)其脈浮(中帶)弱(其色)雖黑(黑中仍帶)微黃。故知之。
此四節。言酒癉之相因為病。以補二條懊憹等證所未備也。
師曰。病黃癉。(濕熱也。濕淫於內。則煩喘胸滿。熱淫於內。則發熱口燥。今)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不用汗解之正法。而以)火劫(逼)其汗。(以熱攻熱。)兩熱(相搏)所得。然(使熱不與濕合。必不作黃。凡)黃家所得。從濕得之。(原不可以一下盡其法也。
須審其)一身盡發熱而黃。(而)肚熱。(視一身之熱為尤甚。是因火劫。而令火)熱(盡)在(於)里。(法)當下之。
此概言黃癉有因誤火而得之證。又辨其濕熱相合者。為癉病之常。獨熱在裡者。為癉病之變。使人分別論治也。
(癉病將成未成。必先見有一二證。而可卜之。凡病在裡。則)脈沉。(裡熱。則)渴欲飲水。(飲水多而)小便不利者。(水無去路。則鬱於裡而為濕。濕與熱合。交相蒸郁。)皆(可卜其)發黃。(脾之部位在腹。脾之脈絡連舌本散舌下。若)腹滿舌痿黃。(是脾有濕而不行矣。
又胃不和。則臥不安。若)躁不得睡。(是胃有熱而不和矣。濕熱相合。為)屬黃家。
此三節。言黃之將成。欲人圖之於早。不俟其既成而藥之。意含言外。
(黃者。土之色也。土無定位。寄王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故)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蓋謂十八日脾氣王。而虛者當復。即實者亦當通也。)治之(者。當使其)十日以上(即)瘥。(不逾乎十八日之外。乃妙也。若逾十八日。不瘥。而)反劇為(土氣不能應期而王)難治。
白話文:
黃疸病脈症並治
酒黃疸患者,以心中發熱為主要症狀。但也可能熱退去心臟,而無發熱症狀。無發熱則心神安靜,心神安靜則言語清晰。然而,也可能心中無熱,邪氣卻聚集在陽明經,導致腹脹想吐。若再觀察鼻乾,則可確定是陽明經的病症。腹脹宜瀉下,想吐宜催吐,這是順勢利導的治療方法。現今既腹脹又想吐,則可瀉下亦可催吐。必須仔細觀察脈象:脈浮者,邪氣在上,應先催吐;脈沉弦者,邪氣在下,應先瀉下。這需根據實際病情靈活應變。
上面提到無發熱,吐瀉尚未能確定。若酒黃疸患者心中發熱,且想吐,則可趁機催吐,這樣就能痊癒。
上面提到可以瀉下,指的是無發熱而腹脹的情況。若酒黃疸患者心中發熱,病在上焦卻誤用瀉下法,則會損傷下焦,陽明經的邪氣乘虛而入少陰經,逐漸累積導致腎臟受損,久而久之就會變成黑疸。乙肝與腎虛同源,肝病則目青,腎病則面黑。然而即使是黑疸,其根本原因仍然是酒黃疸,所以心中熱氣灼燒,如同吃了蒜泥一樣。
這在變證中,露出了酒黃疸的真面目。腎虛則陰火灼傷血液,形成瘀血,瘀血在內則大便發黑;血液不能滋養肌膚表面,則皮膚指甲麻木不仁。這非常像女性勞損引起的黃疸,如何判斷是酒黃疸呢?酒黃疸的脈象必定浮,雖然因為瀉下而脈象變弱,但仍需辨別其脈象浮而略弱,顏色雖然發黑,但黑中仍帶微黃,以此便可得知。
這四節闡述了酒黃疸的病因及病理變化,補充了《金匱要略》中懊憹等症候未提及的內容。
老師說,黃疸病是濕熱之症。濕邪侵入內部,則煩躁喘息胸悶;熱邪侵入內部,則發熱口乾。現在發熱煩渴,胸悶口乾,在發病時不用發汗解表的正治方法,而用「火劫」逼汗,以熱攻熱,兩熱相搏,所得之效。但必須使熱不與濕邪結合,否則不會發黃。所有黃疸病都是由濕邪引起的,原本不能用單一方法完全治愈。
必須觀察全身都發熱而發黃,且腹部也發熱。視全身發熱為尤甚,這是因為火劫,導致熱邪都集中在裡頭,應當瀉下治療。
這概括地說明了黃疸病有因誤用火劫療法而導致的證候,又分辨濕熱相合者為黃疸病的常規,獨熱在裡者為黃疸病的變證,使人能分別論治。
黃疸病將要發作未發作時,必先出現一兩個症狀,就可以預測。凡病在裡,則脈沉;裡熱,則口渴想喝水;喝水多而小便不利,水無去路,則鬱積於裡而化為濕,濕與熱結合,互相蒸郁,都能預測其將要發黃。脾的部位在腹部,脾的經脈與舌根相連,散佈在舌下,若腹脹舌腫發黃,這是脾有濕邪而運化失常。
又胃不和則臥不安,若躁動難以入睡,這是胃有熱邪而不和。濕熱相合,屬於黃疸病。
這三節說明黃疸病將要發作,希望人們能及早治療,不要等到發病後才治療,其意含蓄在言外。
黃色是土的顏色,土沒有固定的位置,在四季的末尾各寄居十八天。所以黃疸病,應以十八天為期。大概是指十八天脾氣旺盛,虛者可恢復,實者也可通暢。治療者,應使其十天以上痊癒,不超過十八天之外,才是最佳的。若超過十八天不癒,反而加重,是土氣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旺盛,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