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六 (5)
卷六 (5)
1.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正水之治,緩則築以防堤,急則行其疏鑿。)夫水病人,(脾胃為水氣所犯,故)目下有(形如)臥蠶,(水明亮而光潤,故)面目鮮澤,(正水脈沉,沉極則)脈伏。其人(胃中津液水飲,俱外溢於皮膚肌肉,無以上於喉舌,則為)消渴。(此皆水病先見之徵也。及其)病水(之勢既成,則)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甚而欲)絕者,(診其脈則為無陽,審其勢則為)有水,可(於扶陽中疏鑿其水以)下之。(俾水去則陽回,而元自復矣。)
此言正水病:腹大,小便不利,脈道被遏而不出,其勢已甚。子和舟車、神佑等丸,雖為從權救急之計,然虛人不堪姑試。余借用真武湯溫補腎中之陽,坐鎮北方以制水,又加木通、防己、川椒目以導之。守服十餘劑,氣化水行,如江河之沛然莫御矣。此本論中方外之方也。
問曰:病下利後,(陰液亡則)渴(欲)飲水,(飲水多而)小便不利,(水有入而無出,積於腹中,而為)腹滿,(固事之常也。乃)因(而為)腫者,(其故)何也?答曰:(水必得氣而行。)此(緣利後氣傷,飲水過多)法當病水。若(得)小便自利,(則水從下通,)及汗(自)出者,(則水從外泄,水雖聚而常行,)自當愈。(然其所以汗與利者,氣內復而機自行也,而辛散滲淡之藥,不足恃耳。)
此言客水成腫,易成而亦易愈。調其中氣,則氣復,而水自從利從汗而行矣。有一張姓者,瘧愈後,日飲水數升,小便不利。有用四苓加木通,服之三日,溺時莖痛,一日夜尿不及半小盞,尿盆底如硃砂;日更醫,遍服利水之藥,形腫日增。有一老醫馬姓,主以濟生腎氣丸,早吞五錢,暮服六君子湯一服,許以半月必愈。服至二十餘日不效,又增出不寐、氣喘、嘔逆之逆證。病家極惱前醫之失,而求治於予。予診其色,鼻準黃潤;診其脈,雖細小中而卻有緩象。直告之曰:「此證誤在前醫,救在後醫;止守前此丸湯並進,再十日必效。予無別法也。」病家埋怨已極,誓不再服,叩頭求請另方。予不得已,以權辭告之曰:「前方雖佳,但日服不改,病氣與藥氣習以為常,所以不效。今且用茯苓四錢、蛤蜊粉三錢、燈草十四寸,煎水服之;三日後再服前此之藥方,必另有一番好處。」病家喜而服之;是夜小便如湧,其腫亦退去十分之七,皮膚中時見汗意。再一服,大汗如雨,腫全消,而神氣亦復。喜告於予。予令其遵馬先生丸湯之法,渠弗聽;從此即不服藥,半月病愈體康。到寓面謝時,還痛說前醫之過。甚矣哉,醫道之弗明也!詳附於此,以為尤注「氣內返而機自行」句之鐵案,亦以見醫術挾時命而行。
(正水病,久則相傳而概病,而其初則有五臟之分。心火臟)心火者:(水凌於心,陽氣被鬱則)其身重而少氣;(鬱而不泄,致傷心氣,則)不得臥,煩而躁;(陽虛不能下交於陰,陰氣不化,則)其人陰腫。(肝木臟)肝水者:(水氣凌肝,必傳於脾,脾部在腹,則)其腹大。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治療正水的方法,病情緩和就如同築堤防洪,病情緊急就如同疏通水道。患水病的人,脾胃受到水氣的侵犯,所以眼底下會有像臥蠶一樣的腫塊;因為水氣充盈明亮,所以面色光澤鮮潤。正水病的脈象沉細,沉到極點就脈象隱伏。患者胃中津液和水飲都溢出到皮膚肌肉,沒有上溢到喉嚨和舌頭,就表現為消渴。這些都是水病早期出現的徵兆。等到水病的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腹部就會脹大,小便不利,脈象沉弱到幾乎消失。診斷其脈象如同沒有陽氣,觀察其病情如同有水停滯。可以扶助陽氣的同時疏通水氣使其排出,這樣水氣排出後陽氣就能恢復,身體就能自然痊癒。
這段文字講的是正水病,腹部脹大,小便不利,脈象受阻不通,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雖然使用滋陰和舟車、神佑等丸藥可以權宜救急,但是體虛的人承受不住,因此我借用真武湯溫補腎陽,如同坐鎮北方以制伏水氣,又加入木通、防己、川椒目等藥引導水氣排出。連續服用十多劑藥物,氣機通暢,水氣運行,如同江河奔流,不可阻擋。這是本論中方劑以外的另類方法。
有人問道:病在下瀉之後,陰液損耗就會口渴想喝水,喝水多了卻小便不利,水進入體內卻排不出去,積聚在腹部而導致腹脹,這是很常見的情況。為什麼會因此而腫脹呢?我回答說:水氣必須借助氣機才能運行。這是因為下瀉之後,陽氣受損,又喝水過多。治療方法應當視為水病治療。如果小便能自行通利,則水氣從下排出;如果汗液能自行排出,則水氣從體表排出,水氣雖然聚集,但一直在運行,自然就會痊癒。然而,之所以能出汗和下利,是因為體內陽氣恢復,機體功能自行運作。而辛散滲淡的藥物,作用並不大。
這段文字講的是客水導致腫脹,容易發病也容易痊癒。調和體內氣機,則氣機恢復,水氣自然會通過小便和小汗排出。有一個姓張的人,瘧疾痊癒後,每天喝水幾升,小便不利。他使用了四苓湯加木通,服用了三天,排尿時陰莖疼痛,一晝夜尿量不到半小盞,尿液顏色像硃砂。他每天換醫生,服用各種利水藥物,腫脹卻日益加重。有一個姓馬的老醫生,用濟生腎氣丸早服五錢,晚服六君子湯一劑,保證半個月內痊癒。服藥二十多天沒效,又出現失眠、氣喘、嘔吐等逆證。病人家屬非常惱怒之前的醫生失誤,於是來求我治療。我診斷他的面色,鼻尖黃潤,診斷其脈象,雖然細小,但卻略微緩和。我直接告訴他,這個病情是前醫治錯了,救治的希望在後醫。繼續服用之前的丸藥湯劑,再服用十天一定有效,我沒有別的辦法。病人家屬埋怨已極,發誓不再服用,叩頭請求我另開藥方。我無奈之下,權宜之計告訴他:之前的藥方雖然很好,但是每天服用不改變,病邪和藥氣已經習慣了,所以沒有效果。現在先用茯苓四錢、蛤蜊粉三錢、燈草十四寸煎水服用,三天後再服用之前的藥方,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效果。病人家屬高興地服用,當晚小便如同湧出,腫脹消退了七成,皮膚時常感覺有汗意。再次服用一劑,大汗淋漓,腫脹完全消退,精神也恢復了,高興地告訴我。我讓他遵從馬先生的丸藥湯劑療法,他不聽,從此不再服藥,半個月後病癒體康。到我家拜謝時,還痛說前醫的過失。唉!醫道不明啊!我詳細記載此事,作為「氣內返而機自行」這句話的有力證明,也說明醫術要配合時機才能見效。
正水病,久病就相互傳變而病情複雜,而初期則有五臟的區分。心火:水氣侵犯心臟,陽氣被鬱結,就會感到身體沉重,氣短;鬱結不通,損傷心氣,就會不能平臥,煩躁不安;陽虛不能下交於陰,陰氣不能化解,就會陰部腫脹。肝水:水氣侵犯肝臟,必然傳變到脾臟,脾臟位於腹部,就會腹部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