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其能道隻字耶?此仲景所以為萬世師也。

次男(元犀)按:仲景此節,深文奧旨;得徐忠可此注,如暗室張燈,大有功於斯道。但有論無方,讀者每苦無下手工夫。先君從原本上下文搜討,得其要緊,從經方中加出一味,名消水聖愈湯。授政有先叔,屢試屢驗,奉為枕秘。厥後此方刻入時方妙用中。彼時一齊眾楚,無一人能發其旨,以致無上名方,反為俗論所掩。己卯秋,先君以老歸田,重訂舊著,命余讀之後,頗有所悟。遂於時方妙用中一節,錄此方並方論,附於本節之後。第方中天雄難得,不妨以附子代之;菌桂絕無佳者,不妨以桂枝尖代之。

方用天雄炮一錢,牡桂去皮二錢,細辛一錢,麻黃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二枚,知母去皮三錢。水二杯半。先煮麻黃至二杯,去上沫;次入諸藥,煎八分服。日夜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水盛者,加防己二錢。

天雄補上焦之陽而下行入腎,猶天道下濟而光明;而又恐下濟之氣潛而不返,故取細辛之一莖直上者以舉之。牡桂暖下焦之水而上通於心,猶地軸之上行而旋運;而又恐其上出之氣止而不上,故取麻黃之勇往直前者以鼓之。人身小天地,惟健運不息,所以有云行雨施之用。若潛而不返,則氣不外濡,而脈絡虛;故用薑棗甘草,化氣生液,以補絡脈。若止而不上,則氣聚為火,而小便難;故以知母滋陰化陰,以通小便。且知母治腫,出之神農本草經;而金匱治歷節風,腳腫如脫,與麻黃附子並用,可以比例而明也。此方即仲景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加知母一味,主治迥殊;可知經方之變化如龍也。

(正水病在將成未成之際。其脈如何?)寸口脈弦而緊。(緊為寒。)弦則衛氣(為寒所結而)不行。(衛氣不行。則藩籬不固。而)即惡寒。(衛氣不行。則)水(液)不(運。而不)沾流,走於腸間。(遂橫流於肌膚肢體矣。)

此言水病之初成,責在衛氣,以寸口主乎衛氣也。意者寒從外得,陽氣被抑,水之所由成也。

(正水病在既成之際。脈又何如?)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

此言水病之既成,責在腎陽,以少陰主腎陽也。意者寒自內生,而氣化不速,水之所由盛也。

(正水之脈。有恆有反。不可不知。蓋以水陰也。陰盛則脈沉。水行皮膚。營衛被遏。則脈亦沉。今)脈得諸沉,當責有水。(然必合之。)身體腫重。(方可斷其為水。此脈與證相符之恆也。若正)水病,脈出者死。(其應沉而陡然暴出者是真氣離根。脫散於外。脈證相反。故主死。)

此言正水之常脈則沉;若陡然而出,則為反也。尤氏云:「出與浮迥異;浮者,盛於上而弱於下;出則上有而下絕無也。」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這段文字精妙絕倫,是張仲景醫學思想的精華所在,能理解其一二已屬不易。承蒙徐忠可的註解,才得以明瞭其中奧義,如同在黑暗中點亮明燈,對醫學發展貢獻良多。但僅有理論闡述,缺乏具體方劑,讀者往往不知如何實踐。家父從原文上下文中仔細推敲,找出其關鍵,並從經典方劑中加一味藥,命名為消水聖愈湯,傳授給我的叔父,屢試屢驗,視為珍貴秘方。後來,此方收錄於《時方妙用》中,但當時無人能領會其精髓,導致這上乘良方反而被世俗的見解所掩蓋。己卯年秋,家父退休歸田,重新整理舊作,讓我研讀,我有所領悟,遂將此方及其論述從《時方妙用》中摘錄出來,附於此節之後。方中天雄難得,可用附子代替;菌桂難尋好品,可用桂枝尖代替。

方劑用炮製過的天雄一錢,去皮的牡桂二錢,細辛一錢,麻黃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二枚,去皮的知母三錢,水二杯半。先將麻黃煎煮至二杯,去掉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煎至八分滿服用,一日三次,服藥後應出汗,若汗出如蟲行於皮下,則病癒。水腫嚴重者,加防己二錢。天雄補益上焦之陽氣,並向下運行至腎,如同天道下濟而光明普照。但又擔心下行之氣潛伏不返,故選用細辛直立的一莖,以引導之。牡桂溫暖下焦的水濕,並向上通達心臟,如同地軸向上旋轉運行,但又擔心其上升之氣停滯不前,故選用性急直前的麻黃,以推動之。人體如同一個小天地,唯有氣血運行不停息,才能發揮行雲布雨的功效。若氣機潛伏不返,則氣血不能濡養四肢,脈絡虛弱,故用生薑、大棗、甘草化氣生津,以補益脈絡。若上升之氣停滯不前,則氣鬱化火,小便不利,故用知母滋陰降火,以利小便。此外,知母治療腫脹,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而《金匱要略》中治療歷節風,腳腫如脫,也與麻黃附子同用,由此可見其效用。此方即張仲景的桂枝甘草薑棗麻黃附子湯加知母一味,主治卻大不相同,可見經方變化多端,如同神龍變化莫測。

(水病將要發作而尚未發作時,脈象如何?)寸口脈弦而緊。(緊代表寒證。)弦則衛氣(因寒邪凝滯而)不能運行。(衛氣運行不暢,則人體防禦功能減弱,而)會惡寒。(衛氣運行不暢,則)水液(不能正常運行,而)不能滋潤,流注於腸間。(於是橫溢於肌膚肢體。)

這說明水病初期,問題在於衛氣,因寸口脈主衛氣。意思是寒邪從外侵入,陽氣受阻,所以導致水腫。

(水病已發作時,脈象又如何?)少陰脈緊而沉。緊代表疼痛,沉代表水濕。小便不利。

這說明水病已發作,問題在於腎陽,因少陰脈主腎陽。意思是寒邪從內生,氣化功能減弱,所以水腫加重。

(正水病的脈象,有常態也有反常,不可不知。因為水屬陰,陰盛則脈沉,水液停滯於皮膚,營衛之氣受阻,則脈象也沉。現)脈象沉,當考慮水腫。(但必須結合其他症狀。)身體腫脹沉重。(才能斷定為水腫。這是脈象與症狀相符的常態。如果)正水病。(其)脈象(應該沉而卻突然)浮出(則代表真氣離根,散布於外,脈象與症狀相反,故主)死。

這說明正水病的常態脈象是沉,若突然浮出,則為反常。尤氏說,浮出與浮大不相同,浮者,上部充實而下部虛弱,浮出則上部充實而下部完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