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此又從風水皮水外而言里水也。

尤在涇云,越婢加朮,是治其水,非治其渴也。以其身面悉腫,故取麻黃之發表;以其腫而且黃,知其濕中有熱,故取石膏之清熱,與白朮之除濕。不然,則渴而小便利者,而顧犯不可發汗之戒耶?或云,此治小便利黃腫未去者之法;越婢散肌表之水,白朮止渴生津也。亦通。

(又有兼宿疾而致水,不可不知也。)趺陽(系胃脈。脈本不伏。因水蓄於下。氣伏)脈(亦)當伏,今反緊。(緊則為寒,此因其人)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不溫其寒。而)反下之。(陽氣重傷。)即胸滿短氣。(而水病大作。所以然者:陽以下而傷,則決瀆無權;水不行而汛濫矣。氣以下而耗,則精凝血滯,變其常而化水矣。)趺陽脈(因水病而)當伏,今反數。(數則為熱,此因其人)本自有熱,(熱則當)消穀(而)小便數,今反不利。(則水液日積。)此欲作水。(所以然者:陰虛無以配陽,則水為熱蓄而不行也。)

此言水病人別有宿疾,當從趺陽脈與其舊疾見證而兼顧之,不可以見腫治腫為能事。

(水病有五,而正水之病居多;當於脈而體認其所由成。然脈之元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也。)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

徐忠可云,此段論正水所成之由也。謂,人身中健運不息,所以成雲行雨施之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故寸口脈主上,猶之天道必下濟而光明,故曰陰生於陽。趺陽脈主下,猶之地軸必上出而旋運,故曰衛氣起於下焦。今寸口脈浮而遲。浮主熱,乃又見遲。遲者,元氣潛於下也。既見熱脈,又見潛脈;是熱為虛熱,而潛為真潛。故曰熱潛相搏,名曰沉。言其所下濟之元氣:沉而不復舉,非沉脈之沉也。今趺陽脈浮而數。浮主熱,乃又見數。數者,衛氣止於下也。既見熱脈,又見止脈;是客氣為熱,而真氣為止。故曰熱止相搏,名曰伏。言其宜上出之衛氣:伏而不能升,非伏脈之伏也。從上而下者,不返而終沉;從下而上者,停止而久伏。則旋運之氣,幾乎熄矣。熄則陰水乘之,故曰沉伏相搏,名曰水。見非止客水也。恐人不明沉伏之義。故又曰,絡脈者,陰精陽氣,所往來也。寸口陽氣沉而在下,則絡脈虛。小便者,水道之所從出也。趺陽真氣,止而在下。氣有餘即是火,火熱甚則小便難。於是上不能運其水;下不能出其水;又焉能禁水之胡行而亂走耶?故曰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水者,即身中之陰氣,合水飲而橫溢也。沉伏二義,俱於浮脈見之。非真明天地升降陰陽之道者。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水腫病的脈象和治療方法。

文中首先指出,水腫病除了表面的風水、皮水,還有內在的里水,尤其以「涇渭湯」、「越婢加朮湯」治療,重點在於治水,而非止渴。因為患者面部腫脹,所以用麻黃發汗;腫脹且發黃,說明濕熱並存,所以用石膏清熱、白朮除濕。否則,如果患者口渴且小便不利,卻貿然發汗,就會違反治療禁忌。也有人認為,此法適用於小便不利、黃腫未消的患者,「越婢湯」治療肌表的水腫,「白朮」止渴生津。這兩種說法都可以成立。

接著,文章提到水腫病可能與宿疾相關,需要仔細觀察。趺陽脈(與胃經相關)原本不應該下陷,但因水液蓄積在下焦,氣機下陷,脈象才會下陷。如果脈象反而緊,說明患者本身就屬寒證,例如有疝氣、腹部疼痛等,如果醫生不溫陽而反而使用下瀉的藥物,則會加重病情,導致胸悶氣短,水腫加劇。這是因為陽氣受損,導致水道失調,水液無法正常運行而泛濫;氣機下陷,精氣凝滯,導致體內正常的津液轉化成水液。如果趺陽脈反而數,說明患者本身就屬熱證,應該食欲旺盛、小便頻繁,如果反而小便不利,則水液日積月累,將會發展成水腫。這是因為陰虛不能制約陽熱,導致水液因熱而停滯不通。

總而言之,水腫患者如有宿疾,應從趺陽脈及其他症狀綜合判斷,不能單純依靠腫脹的症狀治療。

文章接著闡述水腫的五種類型,但以正水為多,需從脈象了解成因,脈象的奧妙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寸口脈浮而遲,浮脈代表熱,遲脈代表氣機潛伏,熱和潛伏的氣機相搏結,稱為「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代表熱,數脈代表氣機停滯,熱和停滯的氣機相搏結,稱為「伏」。「沉」和「伏」相搏結,稱為「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不利,「虛」和「難」相搏,水液外溢於皮膚,即為水腫。

徐忠可認為,這段文字闡述了正水病的成因:人體氣機運轉不停,如同天地運轉,汗液如同天降甘霖,人體之氣如同疾風,寸口脈主宰上焦,如同天道必將下濟而光明,陰從陽生;趺陽脈主宰下焦,如同地軸必向上旋轉,衛氣起於下焦。寸口脈浮而遲,浮主熱,遲則元氣潛伏於下,熱脈和潛脈同時出現,說明是虛熱和真氣潛伏,故稱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主熱,數則衛氣停滯於下,熱脈和止脈同時出現,說明是客熱和真氣停滯,故稱熱止相搏名曰伏。

上焦之氣下行不返而沉,下焦之氣上行受阻而伏,則氣機運轉幾乎停止,陰寒之水乘虛而入,故稱沉伏相搏名曰水。這不是單純的客邪水腫,為了避免誤解沉伏的含義,文中進一步解釋:絡脈是陰精陽氣往來之處,寸口脈陽氣下沉,則絡脈虛弱;小便是水道排出之處,趺陽脈真氣停滯,氣盛則化為火,火熱甚則小便不利,上焦不能運送水液,下焦不能排出水液,又怎能阻止水液的亂竄呢?故曰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腫。水是體內陰氣與水飲結合而溢於體表。沉伏二脈象皆從浮脈而來,非真正了解天地升降陰陽之道者,難以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