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一 (6)
卷一 (6)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問曰。(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如脈大而滑。實邪之強有力。臟固不能當其猛矣。今卒厥。病脈不大而小。不滑而澀。盡脫去大且滑之象。因而別之曰)脈脫(是脫換之脫。非脫散之脫。但脈既脫換。虛實懸殊。入臟入腑。吉凶亦宜更易。而仍守)入臟即死。入腑即愈(之說。
)何謂也。師曰。(斯說也。大旨以出陽為淺。傳陰為深。)非為(卒厥)一病。(凡)百病(入臟入腑)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蓋以口屬陰。四肢屬陽。陰陽分屬臟腑。臟腑二字。隱而難測。以裡外二字該之。淺而易曉。
吾特為丁寧曰。凡)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此言正氣奪則虛之生死也。按此因卒厥而推言百病。脈脫二字。諸傢俱誤解。
李瑋西云、病在外二句。概指諸病而言。即上百病皆然之意。入里者死。如痹氣入腹。腳氣衝心之類。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三陽之氣。主軀殼之外。如)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六者雖兼上下。卻以其在軀殼之外。故謂之陽病。病在外者。有營病衛病營衛兼病之殊。是一病而有三也。三而六之。故合為十八病也。又問曰)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三陰之氣。
主軀殼之裡。如)咳、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九者雖兼臟腑。以其在軀殼之裡。故謂之陰病。病在裡有或虛或實之異。是一病而有二也。九而二之。故合為十八病也。然三陰三陽。六氣之傳變無形也。五臟六腑。臟腑之病證有形也。臟腑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
又各有氣分血分氣血並受之三端。六而三之。則為十八。)五臟病各有十八。合(而計之共)為九十病。人又有六(腑之病。視腑稍)微。微有十八病。合(而計之共)為一百八病。(其數各井然而不紊。至於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名為)五勞。
(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大怒恐懼不節傷志。名為)七傷。(氣極血極筋骨極肌極精極。名為)六極。婦人(十二瘕九痛七害五傷三因。共計)三十六病。(非六氣外淫所致。均)不在其中。(學者自當分別而論也。
雖然。以上所言陰陽臟腑各證。皆就人身之受邪者。分其名目。猶未就邪氣之分屬。而究其所以然也。大抵輕)清(之)邪居上。(重)濁(之)邪居下。(從天得者。為)大邪中表。(從人得者。為)小邪中里。䅽飪之邪從口入者。(為)宿食也。五邪中人。(以類相從。
)各有法度。風(為陽類而)中於(午)前。寒(為陰類而)中於暮。濕(重濁而)傷於下。霧(輕清而)傷於上。(再驗之一身。)風(為陽邪)令脈(緩而)浮。寒(為陰邪)令脈(緊而)急。霧(邪輕清而)傷皮腠。濕(邪重濁而)流關節。(宿)食(止)傷脾胃。(而不及經絡腠理。
白話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問:邪氣盛則實,正氣衰弱則虛。比如脈象洪大而滑利,這是實邪強盛有力,臟腑已無法抵禦其猛烈攻勢。現在突然昏厥,脈象卻不洪大反而細小,不滑利反而澀滯,完全脫離了洪大滑利的象徵。因此另稱之為「脈脫」(這是脈象轉變的「脫」,而非脈象散失的「脫」。但脈象既已轉變,虛實差距懸殊,邪氣侵犯臟腑,吉凶也應隨之改變,仍要遵循)入臟則死,入腑則愈(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
師:這個說法,大意是以邪氣從陽經傳至陰經為由淺入深。這不僅適用於(卒厥)一種病症,(凡)百病(侵犯臟腑)皆是如此。譬如浸淫性瘡瘍,從口部開始向四肢蔓延的可以治療,從四肢蔓延到口部的則不可治療。(因為口部屬陰,四肢屬陽,陰陽分別對應臟腑。「臟腑」二字隱晦難懂,用「裡外」二字來概括,就淺顯易懂了。
我特別詳細地說:凡)病邪在外者可以治療,病邪入裡者則死亡。
這就是說正氣衰竭則虛弱而導致生死攸關。這是根據卒厥推論百病, 「脈脫」二字,眾多醫家都誤解了。
李瑋西說,「病在外」二句,概括地指各種疾病而言,也就是上面「百病皆然」的意思。「入裡者死」,比如痹氣入腹,腳氣上衝心臟之類。
問:陽病十八,是什麼意思?
師:(三陽之氣,主宰軀殼之外,例如)頭痛、項強、腰痛、脊痛、臂痛、腳痛。(這六種雖然兼及上下,但因為都在軀殼之外,所以稱為陽病。病邪在外者,有營氣病、衛氣病、營衛兼病三種不同,是一種病卻有三種表現。三種病再以六種部位區分,所以合為十八種病。又問:)陰病十八,是什麼意思?
師:(三陰之氣,主宰軀殼之內,例如)咳嗽、氣喘、呃逆、咽喉腫痛、腸鳴、腹脹滿、心痛、肌肉拘急。(這九種雖然兼及臟腑,但因為都在軀殼之內,所以稱為陰病。病邪在裡者,有虛有實兩種不同,是一種病卻有兩種表現。九種病再以虛實區分,所以合為十八種病。然而三陰三陽,六氣的傳變無形;五臟六腑,臟腑的病證卻是有形的。臟腑受到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的侵襲,
又各有氣分、血分、氣血並受邪氣侵犯的三種情況。六種邪氣乘三種情況,則為十八種。 )五臟各有十八種病,合(計共)為九十種病。人還有六(腑的疾病,腑的病症較)輕微,輕微的也有十八種病,合(計共)為一百零八種病。(其數目都井然有序,至於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稱為)五勞。
(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用力過度舉重物或坐濕地傷腎,受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體表,大怒恐懼不節制傷神志,稱為)七傷。(氣竭、血竭、筋骨竭、肌肉竭、精竭,稱為)六極。婦女(十二種瘕病、九種痛症、七種危害、五種損傷、三種病因,共計)三十六種病。(不是六氣外邪所致,均)不在此數之內。(學習者應當分別論述。)
雖然,以上所說的陰陽臟腑各種病證,都是就人體受邪的情況,分別列出名稱,還沒有就邪氣的歸屬,追究其原因。總之,輕(清)的邪氣居上,重(濁)的邪氣居下。(從天而來的,為)大邪侵犯表層。(從人而來的,為)小邪侵犯內裡。炙烤的邪氣從口入者,(為)宿食。五種邪氣侵犯人體,(依其特性而互相影響,)各有規律。風(屬陽邪而)侵犯於(上午),寒(屬陰邪而)侵犯於傍晚,濕(重濁而)傷害下部,霧(輕清而)傷害上部。(再驗證於一身。)風(屬陽邪)使脈象(緩而)浮,寒(屬陰邪)使脈象(緊而)急,霧(邪氣輕清而)傷害皮膚肌肉,濕(邪氣重濁而)侵犯關節。(宿)食(只)傷害脾胃,(而不及經絡及皮膚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