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飲病當求其所因。不必盡由於飲水。而即飲水可以例其餘也。謂)夫病人飲水多。(水停胸膈。)必暴喘滿。(此其易見而易知也。推而言之。)凡食少(則脾虛不能制水。)飲多。(則水邪又因而增益。)水停心下。甚者(助腎凌心。)則(為)悸。微者(妨礙氣道。而)短氣。

(若)脈雙(手俱)弦者。寒(氣周體)也。皆(因)大下後(傷中氣而)善虛。(若)脈偏(於一手。見)弦者。飲(氣偏注)也。(醫者求其病因。當於虛寒二字加意焉可。)

(此言飲病之因。指其大略。以為一隅之舉也。)

(上言脈弦。弦為陰象。陰則為寒。弦則為減。減則為虛。不易之理也。然有不可以弦概之者。自當分別。)肺飲(則脈)不弦。但苦喘短氣。支飲(上附於肺。即同肺飲。故)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亦)平(而不弦)也。(余求其所以然之故。蓋以弦者。借木之象也。

肺屬金而剋木。故肺之自病不弦。肺之初病亦不弦。病勢之未甚則然也。二者自當別論。)

此言飲脈之不弦者。大抵飲之未甚也。舉此二者。跌出下節溫藥之正治。此作撇筆看。不然與後第十四條矛盾。

(請言其治法。)病痰飲者。(偏寒偏熱。皆未中綮。)當以溫藥和之。(此不煩之要語也。上節言病痰飲。猶未言痰飲之見出何證也。緣其)心下有痰飲。(陰邪冒於陽位。陽虛不運。則)胸脅支滿。(陰氣上干。則)目眩。(此痰飲病之的證也。上第言以溫藥和之。猶未言溫藥之當用何方也。

溫能化氣。甘能健脾。燥能勝濕。淡能利水。以)苓桂朮甘湯主之。(此痰飲病之的方也。)

此為痰飲病而出其方也。

苓桂朮甘湯方

茯苓,桂枝,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和以溫藥。不獨治痰飲然也。即微飲亦然。微者不顯之謂也。飲而曰微。非氣非水。如陰霾四布。阻塞升降之路。則為短氣。謂)夫短氣(之由。皆由於)有微飲。(法)當從小便(而)去之。(蓋以膀胱為水腑。太陽之氣通於天。以)苓桂朮甘湯主之。(令膀胱氣化。則天高日晶。

陰霾自散。而升降之氣順矣。若)腎氣丸(是從腑而求之臟。二方相為表裡。故)亦主之。

此為短氣有微飲。而出利小便二方也。喻氏謂微飲阻礙呼吸而短氣。當辨之幾微。若呼之氣短。是心肺之陽有礙。宜苓桂朮甘湯通其陽。陽氣通則膀胱之竅利矣。若吸之氣短。是肝腎之陰有礙。宜腎氣丸通其陰。陰通則小便之關開矣。兩方並重。與金匱原文意未甚深透。於此說不可不姑存之。為中人以下說法。

苓桂朮甘湯方(見上)

腎氣丸方(見婦人雜病)

白話文: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飲邪的產生,並非完全由於飲水過多,但飲水過多可以作為其他原因引起的飲邪的例子。病人飲水過多,水停留在胸膈之間,必然會導致呼吸急促、胸腹脹滿,這是很容易觀察和理解的。推而廣之,凡是飲食減少(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液),又飲水過多(水邪進一步增多),水停留在心下,嚴重者(水邪侵犯腎臟,影響心臟)會導致心悸,輕者(阻礙氣道)會導致呼吸短促。

如果脈象兩手都弦緊,說明是寒邪侵犯全身,多半是大便溏瀉後損傷中氣所致,導致虛弱。如果脈象僅有一手弦緊,則說明飲邪偏注於一側。醫生診斷病因,應該著重於虛寒兩個方面。

以上是飲邪病因的大致描述,僅供參考。

上面提到脈象弦緊,弦緊是陰虛的表現,陰虛則為寒,弦緊則為脈象減弱,減弱則為虛弱,這是普遍的道理。但並不是所有情況都可用弦緊來概括,需要區別看待。肺飲的脈象並不弦緊,只是表現為喘息、呼吸短促;支飲(停留在肺部的飲邪)和肺飲相似,也會喘息,不能平臥,並伴有呼吸短促,脈象也平和(而非弦緊)。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弦緊的脈象,借用了木的形象來比喻。肺屬金,金克木,所以肺本身的疾病或初期階段,脈象不弦緊。這兩種情況需要區分論述。

這裡提到脈象不弦緊的飲邪,大多是飲邪程度較輕的情況。這兩點提出來,是為了引出下節溫藥治療的正治方法,可以略過不看,否則會與後面的第十四條內容產生矛盾。

現在來說說治療方法。患有痰飲的病人,無論是偏寒還是偏熱,都尚未達到極端程度,應該用溫性的藥物來調和。這句話是治療的關鍵。前面提到痰飲病,但尚未說明痰飲的具體表現。心下有痰飲,陰邪侵犯陽位,陽氣虛弱不能運化,就會導致胸脅部脹滿;陰邪上犯,就會導致頭暈目眩。這是痰飲病的典型症狀。前面提到用溫藥調和,但還沒有說明具體用什麼藥方。

溫能化氣,甘能健脾,燥能勝濕,淡能利水,因此用苓桂朮甘湯為主方。這是治療痰飲病的有效藥方。

這是治療痰飲病的藥方。

苓桂朮甘湯方:

茯苓、桂枝、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

以上四味藥,加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小便就會通暢。

用溫藥調和,不僅能治療痰飲,即使是輕微的飲邪也適用。輕微是指不顯著的飲邪,既非氣,也非水,如同陰霾瀰漫,阻塞氣機升降,從而導致呼吸短促。呼吸短促的原因,都是由於有輕微的飲邪。治療方法應從利小便入手,因為膀胱是貯藏水液的器官,太陽經的陽氣通於天。因此用苓桂朮甘湯為主方,使膀胱氣化,如同天氣晴朗,陰霾自然消散,氣機升降也就順暢了。腎氣丸是從腑入手,治療臟腑,兩個藥方相互配合,因此也可用於治療。

這是治療呼吸短促,有輕微飲邪的兩個藥方。喻氏認為微飲阻礙呼吸導致呼吸短促,應當辨別輕重。如果呼氣費力,是心肺陽氣受阻,宜用苓桂朮甘湯溫通陽氣;陽氣通暢,則膀胱氣化,小便通利。如果吸氣費力,是肝腎陰氣受阻,宜用腎氣丸溫通陰氣;陰氣通暢,則小便通利。兩個藥方都很重要,但與《金匱要略》原文的含義,理解上可能不夠深入,這裡的說法可以姑且保留,是給一般人講的。

苓桂朮甘湯方:(見上)

腎氣丸方:(見婦人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