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寒結腹中。因病又疊聚如山。犯寒即發。謂之寒疝。其初亦止)腹滿(而)脈(獨)弦而緊。(弦緊。皆陰也。但弦之陰。從內生。緊之陰。從外得。)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陰出而痹其外之陽也。)緊則不欲食。(陰入而痹其胃之陽也。衛陽與胃陽並衰。而內寒與外寒交盛。

由是陰反無畏而上衝。陽反不治而下伏。謂為)邪正相搏。即為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作之時。是陰寒內動。或則迫其汗而外出。或)則(迫其)白津(而下)出。(出則為陰陽離脫也。故)手足厥冷。(並見)其脈沉緊者。(沉為里。緊為寒。陰寒聚結。急宜以辛甘辛溫之品。

散結以救陽。)大烏頭煎主之。

此言寒疝之總證總脈。而出其救治也。

大烏頭煎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更服。

(然大烏頭煎祛寒則有餘。而補血則不足也。若)寒疝(之為寒多而血虛者。其)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以血虛則脈不榮。寒多則脈結急故也。以)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此治寒多而血虛者之法。養正為本。散寒為次。治寒疝之和劑也。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有裡外俱病之證。其)腹中痛。逆冷。(陽絕於里也。)手足不仁。若身疼痛。(陽痹於外也。醫者或攻其外。或攻其內。邪氣牽制不服。所以)灸刺諸藥(皆)不能治。(裡外交迫。孰可)抵當(惟有)烏頭桂枝湯(之兩顧。可以)主之。

此言寒疝之表裡兼劇。而出其並治之方也。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五枚)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合得一升(解之者。溶化也。合得一升。以烏頭所煎之蜜五合。加桂枝湯五合。合得一升也。)後。初服五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知。效也。)如醉狀。(寒方解也。)得吐者。(內寒已伸也。)為中病。

(由此觀之。寒疝之證。不外於寒。而寒中之虛實。固所當辨。寒疝之脈。不外弦緊。而弦緊之互見。更不可不知。寒疝病。按)其脈數(為寒疝之變脈。)而(數中仍不離於本脈之)緊乃弦。(緊脈之狀易明。而弦脈)狀如弓弦。按之不移。(此寒疝之本脈。不以數而掩其真面目也。

若)脈數弦者(數雖陽脈。而見之於弦中。是陰在陽中)當下其寒。(若)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遲為在臟。病應心下奚疑。而堅為陰象。與大為陽脈而相反。其義何居。而不知)脈大(為陽。)而(與)緊(脈並見。即為陰所竊附於此)者。(因以斷之曰。)陽中有陰。

白話文: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腹部脹滿,寒邪凝結於腹中,疾病層層疊加,如同山嶽般堆積,遇寒則發作,稱為寒疝。初期症狀僅限於腹滿,脈象則呈現弦緊。弦脈是陰邪由內生發的表現,緊脈則是陰邪由外侵入的結果。弦脈表示衛氣運行受阻,因此畏寒;緊脈則導致食慾不振,這是因為陰邪侵入胃陽所致。衛陽與胃陽衰弱,內外寒邪交盛,陰邪便反常地向上衝擊,陽氣則反常地向下潛伏,這便是邪正相搏的寒疝。寒疝會引起繞臍疼痛,發作時,陰寒內動,或迫使汗液排出體外,或迫使津液下泄。汗液或津液排出,表示陰陽離散,因此手腳厥冷,脈象沉緊(沉脈表示病在裡,緊脈表示寒邪)。陰寒凝結,應當立即使用辛甘溫熱的藥物,散寒解結,以救助陽氣。大烏頭煎是主治藥方。

以上描述了寒疝的整體症狀和脈象,並闡述了治療方法。

大烏頭煎:

大烏頭(大的五枚,熬煮去皮,不必研磨)

以上藥物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去渣,加入蜂蜜二升,煎煮至水分蒸乾,取二升。體質強健者服七合,體質虛弱者服五合。若病情未癒,次日再服,不可一日服用多次。

然而,大烏頭煎祛除寒邪效果較好,但補血效果不足。如果寒疝兼見血虛,腹部及脅肋疼痛,裡急,這是因為血虛導致脈絡失養,寒邪過盛導致脈象結急。此時,應當使用當歸生薑羊肉湯。

這是治療寒邪過盛兼見血虛的方法,以養護正氣為根本,散寒為輔,是治療寒疝的調和劑。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

以上三味藥物,用水八升,煮成三升,溫服七合,一日三次。若寒邪較盛,可將生薑加至一斤;疼痛劇烈並伴有嘔吐者,可加入橘皮二兩、白朮一兩。若增加生薑用量,也應增加用水量至五升,煮成三升二合服用。

寒疝有些患者兼見裡外同病的症狀,腹部疼痛,逆冷(陽氣衰竭於裡),手腳麻木,甚至全身疼痛(陽氣痹阻於外)。有些醫生只治外或只治內,由於邪氣相互牽制,因此灸法、針刺和各種藥物都無法奏效。內外邪氣交迫,難以抵禦,只有烏頭桂枝湯能兼顧裡外,治療此症。

以上闡述了寒疝裡外兼重的症狀,並提出了並治之方。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五枚)

以上藥物,用蜂蜜二升煎煮至一半,去渣,用桂枝湯五合化開(化開即溶解),混合成一升(用烏頭煎煮的蜂蜜五合,加入桂枝湯五合,混合成一升)。初服五合,若無效,再服三合,仍無效,再加至五合,有效則如同醉酒狀態,寒邪已解;若能嘔吐,表示內寒已解,屬於病情好轉。

由此可見,寒疝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寒邪,而寒邪中的虛實,必須加以辨別。寒疝的脈象主要表現為弦緊,弦緊脈象的相互出現,更不可不知。寒疝病,如果脈象數,則為寒疝的變證,但數脈中仍然不脫離本來的緊弦脈象。緊脈的症狀很容易辨明,而弦脈則如同弓弦,按壓時不移動,這是寒疝的本脈,不會因脈象數而掩蓋其本質。

如果脈象數而弦,雖然數脈屬於陽脈,但在弦脈中出現,表示陰邪在陽氣之中,應當迅速去除寒邪。如果脈象緊而大且遲,則必是心下堅硬。遲脈表示病在臟腑,病應在心下,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堅硬屬於陰邪的象徵,與脈象大(屬於陽脈)相反,其原因是什麼呢?卻不知脈象大(為陽),與緊脈同時出現,即為陰邪依附於陽氣之上,因此斷定為陽中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