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四 (3)
卷四 (3)
1.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
此言胸痹已甚之證。出二方以聽人之臨時擇用也。或先後相間用之。惟在臨時之活潑。
尤在涇云、心中痞氣。氣痹而成痞也。脅下逆搶心。氣逆不降。將為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結之氣。否則速復其不振之陽。蓋去邪之實。即以安正。養陽之虛。即以逐陰。是在審其病之久暫。與氣之虛實而決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薤白(半斤),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乾薑,白朮(各三兩),桂枝,甘草(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內桂枝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稍緩者。)胸痹。(病)胸中(時覺)氣(之阻)塞。(息之出入。亦覺不流利。而)短氣。(此水氣滯而為病。若水盛於氣者。則短氣。以)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水利則氣順矣。若氣盛於水者。則胸中氣塞。)橘枳生薑湯亦主之。(氣開則痹通矣。)
尤在涇云、此亦氣閉氣逆之證。視前條為稍緩矣。二方皆下氣散結之劑。而有甘淡苦辛之異。亦在酌其強弱而用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又有本臟病。而殃及他臟者。不可不知。)胸痹(為手少陰之君火衰微。以致足少陰之陰氣上彌。勢盛而及於肝。肝主通身之筋。今筋時見)緩急者。(乙癸同病也。以)薏苡附子散主之。
此言胸痹之兼證也。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胸痹之外。病有同類者。不可不知。)心中(悶)痞。(或痰飲客氣)諸逆心懸(而空。如空中懸物。動搖而)痛。(以)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此下不言胸痹。是不必有胸痹的證矣。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上言心痛徹背。尚有休止之時。故以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平平之劑可治。今則)心痛徹痛。背痛徹心。(連連痛而不休。則為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非薤白之類所能治也。以)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此言心痛牽引前後。陰邪僭於陽位。必用大劑以急救也。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炮),蜀椒,乾薑(各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胸痺心痛短氣的病症及其治療方法。文中提出兩種主要處方,根據病情輕重和氣虛實的不同而選擇使用,甚至可以交替服用,需臨機應變。
文中強調胸部痞氣是關鍵,這源於氣的阻滯。脅下氣逆上衝心臟,氣機不降,將危及性命,因此需迅速疏通痞結之氣,或扶助衰弱的陽氣。治療原則是,針對邪氣實證,則去除邪氣;針對陽氣虛證,則溫補陽氣。需根據病情持續時間和氣虛實的程度來決定用藥。
文中提供了枳實薤白桂枝湯和人參湯兩個方劑,前者針對氣滯,後者針對陽虛。
對於病情較輕,胸悶氣短(因水氣停滯所致)者,則用茯苓杏仁甘草湯(利水以順氣)或橘枳生薑湯(行氣以通痺)。
文中又提到,若胸痺導致其他臟腑受累,例如筋脈拘急(手少陰心經火衰,足少陰腎經陰氣上亢影響肝臟),則可用薏苡附子散。
若胸部痞悶疼痛,類似痰飲或氣逆等症狀,可用桂枝生薑枳實湯。
最後,對於心痛徹背,持續疼痛不止的重症(陰寒邪氣嚴重,陽氣將熄),則需用烏頭赤石脂丸,此為強力方劑,用於緊急情況。 所有藥方組成及用法已於文中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