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四 (2)
卷四 (2)
1. 奔㹠氣病證治第八
此為欲作奔㹠。而出其正治之方也。
程氏曰、汗後臍下悸者。陽氣虛而腎邪上逆也。臍下為腎氣發源之地。茯苓泄水以伐腎邪。桂枝行陽以散逆氣。甘草大棗。助脾土以制腎水。煎用甘瀾水者。揚之無力。全無水性。取其不助腎邪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勺揚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也。)
白話文:
這是關於奔豚氣症的治療方法。
程氏說,汗後臍下悸動,是因為陽氣虛弱,腎邪上逆。臍下是腎氣發源的地方。茯苓能利水,以去除腎邪;桂枝能溫陽,以散除逆氣;甘草、大棗則能補脾土,以制約腎水。用甘瀾水煎藥,是因為甘瀾水揚起時無力,完全沒有水的流動性,這樣才能避免助長腎邪。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藥方:
茯苓 半斤、甘草 二兩、大棗 十五枚、桂枝 四兩
以上四味藥材,用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至水量減少二升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甘瀾水製作方法:取水二斗,放在大盆中,用勺子揚起,水面出現許多像珠子一樣的水滴,約五六千顆連續不斷,就是甘瀾水。)
2.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
師曰。(病有最虛之處。即為容邪之處。當辨之於脈。)夫(欲知)脈當(先)取(其)太過(之與)不及。(如關前之)陽(脈)微(是陽氣虛也。關後之)陰(脈)(弦。是陰邪實也。陰邪乘於陽位。)即胸痹而(心)痛。所以然者。責其(上焦陽氣)極虛也。(極虛則無以為勝邪之本矣。
然單虛不為痛。)今陽(脈微則為)虛。知(其病)在上焦。(究其)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中之)弦(乃陰中之寒邪。乘上焦之虛。而為痹為痛。是虛為致邪之因。而弦則露其襲虛之本象)故也。
此言胸痹心痛之病。皆由虛處容邪。從其脈象而探其病源。
(其間亦有不從虛得者。當分別觀之。姑另備一審因察病之法。如無病之。)平人(又)無(新邪而發)寒熱。(乃忽然)短氣不足以息者。(當是痰飲食積。礙其升降之氣而然。此不責其虛。當責其)實也。
此另出實證。與上節對勘而愈明也。
(人之胸中。如天陽氣用事。陽氣一虛。諸陰寒得而乘之。則為)胸痹之病。(蓋諸陽受氣於胸。而轉行於背。氣痹不行。則阻其上下往來之路。而為)喘息咳唾。(塞其前後陰陽之位。則為)胸背痛。(且不特喘息咳唾。而呼吸之間。不相續而)短氣。(更審其脈)寸口(之陽)脈沉而遲。
(即上所言陽微之意也。)關上(之陰脈)小緊數。(即上所言陰弦之意。由尺而上溢於關也。陽氣失權。諸陰反得而佔之。法當通其胸中之陽。以)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此詳胸痹之證脈。凡言胸痹。皆當以此概之。但微有參差不同。故首揭以為胸痹之主證主方耳。其云寸口脈沉而遲。即首節陽微之互辭。關上小緊數。即首節陰弦之互辭。但關居陰陽之界。緣陰邪盛於真陰之本位。由尺而上溢於關。故於關上見之。亦即首節太過不及。於陰陽分其上下之意。而不必拘拘於字句間也。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證。上已詳言。不復再贅。今又加氣上)不得臥。(是有痰飲以為之援也。此證與支飲證相類。而唯)心痛徹背者。(為胸痹證所獨。以)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此承上而言不得臥及心痛徹背。為痹甚於前。而前方亦宜加減也。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煎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最急者。)胸痹(病。更加)心中痞。(為羈)留(不去之客)氣結(聚)在胸。(胸痹之外。又見)胸滿脅下(之氣又)逆。(而)搶心。(是胸既痹而且滿。而又及於心中。牽及脅下。為留為結。為逆為搶。可謂陰邪之橫行無忌矣。此際急興問罪之師。以)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抑或務為本源之計。)人參湯亦主之。
白話文:
老師說,疾病最虛弱的地方,正是邪氣容易入侵的地方,應當從脈象辨別。要了解脈象,首先要觀察脈象的盛衰是否適度(太過或不及)。例如,關脈之前的陽脈微弱,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關脈之後的陰脈弦急,這是陰邪實證的表現,陰邪乘據陽位,就會導致胸痹心痛。原因是上焦陽氣極度虛弱,極度虛弱就無法抵禦邪氣了。但單純的虛弱不會引起疼痛。現在陽脈微弱,說明病在上焦。究其胸痹心痛的原因,是因為陰脈弦急(弦急的陰脈是陰邪中的寒邪),寒邪乘虛而入上焦,而導致痹痛。虛弱是致使邪氣入侵的原因,而弦急的脈象則顯示了邪氣侵犯虛弱部位的本象。
這說明胸痹心痛的疾病,都是由於虛弱的地方容納了邪氣,從脈象探究病因。
但也有些情況並非由於虛弱而得病,應該分別觀察。暫且另外準備一種審因察病的方法。例如,沒有疾病的健康人,沒有新的邪氣而突然發寒發熱,而是突然出現氣短,呼吸不足,這應當是痰飲積聚,阻礙了氣機升降所致。這不應歸咎於虛弱,而應歸咎於實證。
這是另外一種實證,與上文相對照,就更加清楚了。
人的胸腔,如同天上的陽氣主事,陽氣一旦虛弱,諸陰寒邪就會乘虛而入,就形成胸痹之病。因為諸陽之氣受氣於胸,然後運行於背,氣機痹阻不通,就會導致喘息咳嗽;阻塞前後陰陽部位,就會導致胸背疼痛;而且不只是喘息咳嗽,在呼吸之間,呼吸不暢而氣短。再仔細觀察寸口脈的陽脈,脈象沉而遲,(這正是前面所說的陽脈微弱的意思);關脈上的陰脈,脈象小而緊數(這正是前面所說的陰脈弦急的意思,從尺脈向上溢於關脈。陽氣失調,諸陰邪反而佔據主導地位)。治療方法應當是疏通胸中陽氣,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療。
這詳細說明了胸痹的證候和脈象。凡是說到胸痹,都應該以此作為概括。只是略有差異,所以首先列出作為胸痹的主證和主方。寸口脈沉而遲,就是前面陽脈微弱的另一種說法;關上脈小而緊數,就是前面陰脈弦急的另一種說法。但關脈位於陰陽交界處,由於陰邪盛於真陰的本位,從尺脈向上溢於關脈,所以在關脈上觀察到。這也是前面所說的太過不及,在陰陽上區分上下部位的意思,不必拘泥於字句。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的證候,上面已經詳細說明,不再贅述。現在又加上氣逆)不能臥(這是痰飲作祟的表現,這種證候與支飲證相似,但是只有)心痛徹背(才是胸痹證候獨有的症狀,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
這是承接上面所說不能臥以及心痛徹背,是痹證比前面更嚴重,所以藥方也應該加減。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碎),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煎取四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還有一些病情最緊急的。)胸痹(病情,再加上)心中痞滿(是滯留不去的)氣體結聚在胸部(在胸痹的基礎上,又出現)胸滿脅下(的氣體)逆上(而)衝擊心臟(胸部既痹阻又滿悶,而且影響到心臟,牽扯到脅肋下,是滯留,是結聚,是逆上,是衝擊,可以說是陰邪橫行無忌了。此時必須迅速治療,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或者著重於治療根本),人參湯也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