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三 (11)
卷三 (11)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尤在涇云、此條見證。具如前第二條所云。乃肺癰之的證也。此病為風熱所壅。故以桔梗開之。熱聚則成毒。故以甘草解之。而甘倍於苦。其力似乎太緩。意者癰膿已成。正傷毒潰之時。有非峻劑所可排擊者。故藥不嫌輕耳。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
(咳而上氣。上既詳其證矣。又有外邪內飲。填塞肺中而為脹者。自當另看)咳而上氣。此(病何以知其)為肺脹。(蓋以)其人(大)喘。目(突)如脫(之)狀。(診其)脈浮(則知其風邪。若浮而且)大者。(則知其風火挾水飲而乘於肺。以)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此詳肺脹證。而出其正治之方也。
越婢加半夏湯方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心下有水。咳而上氣。以小青龍湯為的劑。然煩躁則挾有熱邪。故加石膏。參用大青龍之例。寒溫並進。兩不相礙。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麻黃,芍藥,桂枝,細辛,乾薑(各三兩),甘草(三兩),五味,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按。宜生用。研末加倍。用之方效。)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附方
外臺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方見虛勞)
千金甘草湯
甘草一味。以水三升。煮減半。分溫三服。
千金生薑甘草湯,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薑(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皂莢(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尤在涇云、以上諸方。俱用辛甘溫藥。以肺既枯痿。非濕劑可滋者。必生氣行氣。以致其津。蓋津生於氣。氣至則津亦至也。又方下俱云吐涎沫多不止。則非無津液也。乃有津液而不能收攝分布也。故非辛甘溫藥不可。加皂莢者。兼有濁痰也。
外臺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
桔梗,貝母(各三兩),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為散。強人飲服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者吐膿。在膈下者瀉出。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則定。
千金葦莖湯,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論述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等病症的脈證和治療方法。
首先,針對肺癰,文中指出其因風熱壅塞所致,因此使用桔梗湯,以桔梗宣通,甘草解毒。甘草用量多於桔梗,是因為若癰膿已成,需要峻猛的藥力來排出膿液,所以藥力看似溫和,實則針對病情。桔梗湯的組成是桔梗和甘草。
對於咳嗽伴有上氣,如果因為外邪或內飲導致肺部阻塞而脹滿,則需要另作分析。如果咳嗽上氣伴隨喘息、眼球突出,脈象浮大,則診斷為肺脹,需使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此方詳細說明了肺脹的證候和治療方法,其組成包括麻黃、石膏、生薑、大棗、甘草、半夏。
若肺脹伴有咳嗽上氣、煩躁喘息、脈象浮,且心下有水,則使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此方在小青龍湯的基礎上加石膏,以治療因熱邪引起的煩躁,寒溫並用。小青龍加石膏湯的組成包括麻黃、芍藥、桂枝、細辛、乾薑、甘草、五味子、半夏、石膏。
文中還列舉了幾個附方:外臺炙甘草湯、千金甘草湯、千金生薑甘草湯、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這些方劑都用辛甘溫藥治療肺痿,因為肺痿屬陰虛,需溫補以生津。 加皂莢是針對痰濁。
最後,提到外臺桔梗白散,用於治療咳嗽胸滿、寒戰、脈數、咽乾不渴,且咳出腥臭濁唾,久而吐膿的肺癰。 千金葦莖湯則用於治療咳嗽伴有微熱煩滿、胸中不適的肺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