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三 (10)
卷三 (10)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上氣不咳。上既言之矣。咳而上氣。亦言之而頗詳矣。更有但咳而不上氣。病雖未甚。而在表在裡。不可以不辨。若)咳而脈浮者。(為風寒病之在外也。風寒宜表散。以)厚朴麻黃湯主之。咳而脈沉者。(為痰飲病之裡也。痰飲宜盪滌。以)澤漆湯主之。
此言咳而不上氣者。不詳見證。但以脈之浮沉。而異其治也。
徐忠可曰、咳而脈浮。則表邪居多。但此非在經之表。乃邪在肺家氣分之表也。故於小青龍去桂芍草三味。而加厚朴以下氣。石膏以清熱。小麥以輯心火而安胃。若咳而脈沉。則里邪居多。但此非在腹之裡。乃邪在肺家榮分之裡也。故君澤漆降肺氣。補腎氣。以充腑氣。且邪在榮。
澤漆兼能調榮也。紫菀能保肺。白前能開結。桂枝能行陽散邪。故以為佐。若余藥。即小柴胡去柴胡大棗。和解其上氣而已。(按。澤漆壯腎陰充腑氣。非用之破血行水也。)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紫參(一本作紫菀),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澤漆(三升中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上九味。㕮咀。內澤漆湯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上氣不咳。上言正為邪奪者不治。邪盛而正不虛者。宜發汗矣。然此特為外邪而言也。更有虛火爍金。與風邪挾飲而上逆者。絕不相類。當另分其名曰火逆。)火逆上氣。(無咳逆吐痰水雞聲等證。但覺)咽喉(若有物相礙。而)不(爽)利。(法宜)止逆下氣。(以)麥門冬湯主之。
此言火逆證而出其方也。此證絕無外邪。亦無咳嗽。故用人參。否則人參必不可姑試也。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甘草(各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癰。(在將成未成之初。邪氣盡壅於肺。)喘不得臥。(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此言肺癰始萌。病勢漸進。當以此方、乘其未集而擊之也。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
(肺癰已成。上已詳言其證矣。今且撮舉其要。而出其方。)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此)為肺癰。(但肺癰未成膿。實邪也。故以葶藶之逐邪主之。今既成膿。則為虛邪。當以)桔梗湯(之解肺毒排癰膿)主之。
白話文: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上氣不咳嗽的情況,前面已經論述過了。咳嗽伴隨上氣,也已經詳細說明。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有咳嗽而沒有上氣,病情雖然還不嚴重,但可能是表證或裡證,不能不加以區分。如果咳嗽且脈象浮,這是風寒外邪導致的表證,風寒宜用表散的方法治療,用厚朴麻黃湯主治。如果咳嗽且脈象沉,這是痰飲內阻導致的裡證,痰飲宜用盪滌的方法治療,用澤漆湯主治。
關於咳嗽而不上氣的情況,文中沒有詳細記載其證狀,只是根據脈象的浮沉來區分治療方法。
徐忠可說:咳嗽且脈象浮,表示表邪較多,但這不是指經絡表面的邪氣,而是邪氣停留在肺部氣分表面的意思。因此,在小青龍湯的基礎上,去掉桂枝、芍藥、甘草三味藥,加入厚朴以下氣,石膏以清熱,小麥以滋養心火安定胃氣。如果咳嗽且脈象沉,則裡邪較多,但這不是指腹部內部的邪氣,而是邪氣停留在肺部營分裡面的意思。因此,主藥用澤漆以降肺氣,補腎氣,以充實腑氣,而且因為邪氣在營分,澤漆還能調節營分。紫菀能保護肺,白前能開通鬱結,桂枝能行陽氣散邪氣,所以作為輔藥。其他的藥物,就是小柴胡湯去柴胡和大棗,只用來調和上氣而已。(說明:澤漆壯腎陰充實腑氣,不是用來破血行水的。)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蛋大小,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以上九味藥,用水一斗二升,先煮熟小麥,去渣,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紫菀(或紫參)五兩,生薑五兩,白前五兩,甘草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桂枝三兩,澤漆(用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取三升澤漆汁)。
以上九味藥,切碎,放入澤漆湯中,煮至五升,溫服五合,直至晚上服完。
上氣不咳嗽的情況,前面已經論述過,是正氣被邪氣奪取的情況,不宜治療,邪氣盛而正氣不虛的情況,應該發汗。但這只是針對外邪而言。另外還有虛火灼傷肺金,以及風邪夾雜痰飲而上逆的情況,這兩種情況完全不同,應該另立名稱,稱為火逆。火逆上氣,沒有咳嗽、逆氣、吐痰、水聲等症狀,只是感覺咽喉好像有東西堵住,不暢快,治療方法是止逆下氣,用麥門冬湯主治。
這段是說明火逆證並提出處方。這種證候完全沒有外邪,也沒有咳嗽,所以使用人參,否則人參是不可以輕易使用的。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以上六味藥,用水一斗二升,煮至六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夜間一次。
肺癰,在將要成形未成形之初,邪氣完全阻塞在肺部,喘息不能平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主治。
這段是說明肺癰初起,病情正在發展,應該用這個方子,趁著邪氣尚未積聚而加以治療。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炒至黃色,搗成彈子大小的丸子),大棗十二枚。
先用水三升煮大棗,取二升,去棗,加入葶藶,煮至一升,一次服下。
肺癰已經成形,前面已經詳細說明其證狀了,現在簡要概括其要點,並提出處方。咳嗽、胸悶、畏寒、脈象數、咽喉乾燥而不渴、間或吐出濁痰腥臭,久而久之吐出膿液像米粥一樣,這是肺癰。但是肺癰尚未化膿,是實邪,所以用葶藶來逐邪主治。現在已經化膿,則為虛邪,應該用桔梗湯來解毒排膿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