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三 (9)
卷三 (9)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將)欲(乘風勢而)作風水。(但令)發其汗(風從汗解。)則(水無風戰。自然就下而)愈。
此另提出上氣。分二小節。因別虛實以定生死也。前人謂肺癰由風。風性上行而上氣。其實不必拘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師合為一篇。大有深意。合之可也。分之亦可也。
肺(不用而)痿。(其飲食遊溢之精氣。不能散布諸經。而但上溢於口。則時)吐涎沫。(且邪氣之來順)而不咳者。(痿則冥頑而不靈也。)其人(以涎沫多。而)不(覺其)渴。(未溺時。)必(自)遺尿。(溺時)小便(短而頻)數。所以然者。以上(焦氣)虛不能制(約)下(焦之陰水)故也。
此為肺中冷。(蓋肺痿皆由於熱。何以忽言其冷。然冷與寒迥別。謂得氣則熱。不得氣則冷。即時俗冷淡冷落之說也。肺為氣主。氣虛不能自持於上。則頭)必眩。(氣虛不能統攝於中。則口)多涎唾。(宜)甘草乾薑湯以溫之。(經云。肺喜溫而惡寒。又云。肺喜潤而惡燥。
可知溫則潤。寒則燥之理也。且此方辛甘合而化陽。大補肺氣。氣之所至。津亦至焉。若草木之得雨露。而痿者挺矣。)若服(此)湯(而反)渴者。屬消渴。(又當按法而治之。不在此例也。)
此申言肺痿證多由肺冷。而出其正治之方也。諸家於冷字錯認為寒。故註解皆誤。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上氣有咳與不咳之分。不咳者止是風邪上逆。咳者內有水氣。外有風邪也。若)咳而上氣。(水與氣相觸。聲在)喉中(連連不絕。作)水雞聲。(以)射干麻黃湯主之。
此言咳而上氣。而出一散邪下水之方也。
徐忠可云、凡咳之上氣者。皆有邪也。其喉中水雞聲。乃痰為火所吸不得下。然火乃風所生。水從風戰而作聲耳。夫水為潤下之物。何以逆上作聲。余見近來拔火罐者。以火入瓶。罨人患處。立將內寒吸起甚力。始悟火性上行。火聚於上。氣吸於下。勢不容己。上氣水聲。亦是此理。此非瀉肺邪。何以愈之。故治此以射干為上。白前次之。能開結下水也。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大棗(七枚),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再服。
咳逆上氣。時時吐(痰而膠)濁。但坐不得眠。(視水雞聲而更甚。急宜開其壅閉。滌其汙垢。以)皂莢丸主之。
此承上節而言咳而吐濁。坐而不眠之劇證。而出一權宜暫用之方也。
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刮去皮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白話文: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等病的脈證治療方法:
想要治療因風引起的浮腫,需使其發汗,風邪從汗液排出,水腫自然消退而痊癒。
上氣分為虛實兩種,需根據虛實情況判斷病情輕重,甚至生死。前人認為肺癰是由於風邪引起的,風邪上行而導致上氣,但這不必拘泥於此。肺痿、肺癰、咳嗽、上氣,可以合為一篇,也有其道理,合在一起講,分開講也都可以。
肺氣虛弱導致肺痿,飲食精華無法輸布全身,只能上溢於口,因此會吐出唾沫,邪氣入侵卻不咳嗽,這是因為肺氣虛弱,失去應有的功能。患者唾沫很多,卻不覺得口渴,排尿前會不自覺遺尿,排尿時尿量少而頻數。這是因為上焦氣虛,無法約束下焦的陰水所致。
這屬於肺部虛寒。雖然肺痿多由熱邪引起,但這裡卻說到寒邪。但這裡的「冷」與「寒」不同。「冷」是指氣血不足,「寒」是指外邪入侵。肺主氣,氣虛不能上行,則頭會暈眩;氣虛不能統攝於中,則口中會多唾液。宜用甘草乾薑湯溫補。經書說:「肺喜溫而惡寒,肺喜潤而惡燥。」可見溫則潤,寒則燥的道理。此方辛甘相合,化生陽氣,大補肺氣,氣血通暢,津液也随之到達,如同植物得到雨露般,萎靡不振的肺氣便能恢復。如果服用此湯後反而口渴,則屬於消渴症,需另行治療,不在此例之中。
這段解釋肺痿多由肺氣虛寒引起,並提出其治療方法。許多醫家誤將「冷」理解為「寒」,因此注解都出現錯誤。
甘草乾薑湯: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
上藥研細。加水三升,煎至一升五合,去渣,分溫服。
上氣分為咳嗽和不咳嗽兩種。不咳嗽者只是風邪上逆,咳嗽者則內有水氣,外有風邪。如果咳嗽並伴有上氣,水氣與氣邪交搏,聲音在喉嚨中連綿不斷,如同雞叫一樣,宜用射干麻黃湯治療。
這段說明咳嗽伴隨上氣的症狀,並提出一個疏散邪氣,下行水氣的方劑。
徐忠可說:凡是咳嗽伴隨上氣的,都有邪氣。喉嚨中發出像雞叫一樣的聲音,是痰液被火邪吸住,不能下降。而火邪是由風邪產生的,水氣與風邪相搏而發出聲音。水氣本應下降,為何會逆上發出聲音呢?我看到近年來用拔火罐的方法,用火將罐子中的空氣抽掉,吸附在患處,能將體內的寒氣吸出來,力量很大。由此悟出火性上行,火聚集在上,氣則被吸在下,勢不可擋。上氣發出像水聲一樣的聲音,也是這個道理。這不是瀉肺邪,為何能治癒呢?因此治療這種病,用射干最好,白前次之,能開結下水。
射干麻黃湯:
射干(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大棗(七枚)、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藥,加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黃兩沸,去上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至三升,分溫服。
咳嗽逆上氣,經常吐出粘稠痰液,只能坐著不能躺著睡覺,聲音像雞叫一樣,而且更加嚴重,急需開通壅塞,清除污垢,宜用皂莢丸治療。
這段承接上文,針對咳嗽、吐粘痰、不能睡覺的嚴重症狀,提出一個權宜之計的方劑。
皂莢丸:
皂莢(八兩,刮去皮,烘乾)
上藥研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用棗膏送服三丸,每日三次,夜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