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此為勞(而傷陽)使之然。勞(而傷陰)之為病。(陰病而虛。虛陽愈熾。)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木火炎盛之際。氣浮於外。則里愈虛而)劇。秋冬(金水相生之候。氣斂於內。則不外擾而)瘥。(陰虛而陽必蕩。故)陰寒精自出。(精枯而骨漸痿。故)痠削不能行。

(此為勞而傷陰使之然。)男子(精氣交虧。氣虧而)脈浮弱(精虧)而(脈)澀。為(得天之稟不足。當)無子。(蓋其人之)精氣(定是)清冷。

此三節首言勞而傷陽。是承第一節脈極虛為勞句來。次言勞而傷陰。是承第一節脈大為勞句來。三言精氣俱虧。本於賦稟。是承第二節脈浮裡虛也二句來。然陰陽有互根之理。天定勝人。人定亦可勝天。此中調燮補救之道。良醫功同良相。若熟江湖。經走富貴門者。恃有八仙長壽丸六八味丸左右歸丸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金水六君煎百花膏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等之捷徑。不必與言及此也。

(以上各證。雖有陰陽之殊。而總不外乎一虛。於虛中求一真面目。當知有精氣神三寶。於精氣神中求一真救治。則惟有桂枝龍骨牡蠣湯一方。謂為失精家之主方。而以上陰陽互見之證。亦在其中。亦且精氣神之為病。千變萬化。無不總括其中。)夫(腎主閉藏。肝主疏泄。

)失精家。(過於疏泄。故)少腹弦急。(前陰為宗筋之所聚。氣隨精而過泄。故)陰頭(無氣而自)寒。(肝開竅於目。黑水神光屬腎。肝腎虛故)目眩。(腎之華在變。肝藏血。發者血之餘。肝腎虛故)發落。(以上諸症。徵之於脈)脈極虛芤遲。(遲)為清穀。(芤為)亡血。

(虛為)失精。(然失精家脈復不一。苟)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為陰虛不得陽之固攝而)失精。女子(為陰虛不得陽之剛正而)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是湯也。伊聖闡陰陽造化之微。與小建中等方相表裡。用得其法。則頭頭是道矣。)

此為陰虛者出其方也。其方看似失精夢交之專方。而實為以上諸證之總方也。時醫止知桂枝為表藥。龍牡為澀藥。妄測高深。皆不讀神農本草經之過也。自夫失精家至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止。隱承第一節脈大為勞意。言虛陽盛而真陰虛者。故以脈之浮大邊為主。而間有沉弦微緊者。

仍露出陽衰之象。蓋以陰根於陽。陰病極則並傷其陽也。故其方以桂枝湯調陰陽。加龍骨牡蠣。以專滋其陰。可知陰虛中又有陰陽之分也。故小注中多以陰陽分析。又按小品云、虛弱浮熱汗出者。此方除桂枝。加白薇附子各三分。名曰二加龍骨湯。蓋以桂性升發。非陰虛火亢者所宜。

況此證之汗。因虛陽鼓之而外溢。必得白薇之苦寒瀉火。即是養陰。附子之辛熱導火。亦是養陰。功同腎氣丸。但腎氣丸金匱中五見。皆從利小便中而治各證。不若此方之泛應曲當也。究之偏於陰虛者宜此。否則原方及小建中等方。陰陽並理。面面周到。可謂入神。(唐王燾外臺秘要。

白話文:

此病因勞損傷及陽氣或陰氣所致。勞損傷陰,則陰虛,虛陽反而更盛,脈象浮大,手足煩熱,春夏季加重,秋冬減輕,這是因為陰虛則陽氣亢盛,導致陰寒精氣自行流失,精氣枯竭,骨骼漸漸痿弱,痠痛無力,無法行走。

男子因精氣交感虧損,氣虛則脈象浮弱而澀,往往不育,這是因為先天禀賦不足,精氣清冷所致。

以上三段論述,首先提到勞損傷陽,承接前面「脈極虛為勞」的觀點;其次論述勞損傷陽,承接前面「脈大為勞」的觀點;再次論述精氣俱虧,源於先天禀賦,承接前面「脈浮裡虛」的觀點。然而陰陽互根,天道運行有其規律,但人亦可通過調養勝天。精通醫理的良醫,如同治國理政的良相,能巧妙地運用各種方法治療疾病,例如八仙長壽丸、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金水六君煎、百花膏、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等,這些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諸症,雖有陰陽之別,但根本原因都在於虛。要找出疾病的根本,需了解精氣神三寶,從精氣神入手治療。桂枝龍骨牡蠣湯是一方主治失精的良方,其他陰陽互見的症狀,也包含在內。精氣神所致的疾病,千變萬化,但都包含於此方之中。腎主閉藏,肝主疏泄,失精者,因過度疏泄,故少腹弦急,前陰寒冷,因宗筋聚於此,氣隨精而過度洩漏;目眩,因肝開竅於目,而肝腎虛弱;頭髮脫落,因腎之華在髮,肝藏血,頭髮是血的餘氣,肝腎虛弱所致。脈象極虛、芤緩,緩則表示元氣衰敗,芤則表示失血,虛則表示失精。但失精者的脈象並不單一,如果脈象芤而微緊,男子則因陰虛不能固攝陽氣而失精,女子則因陰虛不能制約陽氣而夢遺。桂枝龍骨牡蠣湯主治此症。此方闡明了陰陽造化的微妙,與小建中湯等方互相表裡,運用得當,則療效顯著。

這是治療陰虛的方劑。此方看似專治失精夢遺,實則為以上諸證的總方。一些醫生只知桂枝為表藥,龍骨牡蠣為澀藥,妄自揣測,這都是沒有認真研讀《神農本草經》的緣故。從失精到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都承接了前面「脈大為勞」的觀點,說明虛陽盛而真陰虛,所以以脈象浮大為主要依據,間或有沉弦微緊者,仍表現出陽氣衰弱的徵象。因陰根於陽,陰病極度嚴重則會連帶損傷陽氣。因此,此方用桂枝湯調節陰陽,加龍骨牡蠣專門滋陰。可見陰虛之中又有陰陽的區別。小注中多有陰陽分析。又據《小品方》記載:虛弱、浮熱、多汗者,此方除去桂枝,加入白薇、附子各三分,名曰二加龍骨湯。因桂枝性升發,陰虛火亢者不宜。況且此症的汗,是因虛陽鼓動而外溢,需要白薇的苦寒瀉火以養陰,附子的辛熱引火下行,同樣也是養陰,功效與腎氣丸相似。但腎氣丸在《金匱要略》中五次出現,都是通過利尿治療各種疾病,不如此方應用廣泛、恰當。總之,偏於陰虛者適合用此方,否則原方及小建中湯等方,陰陽並治,周到全面,可謂入神。(出自唐王燾《外臺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