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問曰。血痹之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之)人。(形樂而志苦。志苦故)骨弱。(形樂故)肌膚盛。(然骨弱則不能耐勞。肌膚盛則氣不固。若)重困疲勞(則)汗出。(汗後愈疲而嗜)臥(臥中)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而干)之。(風與血相搏。是為血痹。)但以(血痹人兩手寸關尺六部)脈(本)自微澀。

(一見脈微。則知其陽之不足。一見脈澀。則知其陰之多阻。而其邪入之處。)在(於)寸口。(以左寸之心主營。右寸之肺主衛也。今診其)關上(之寸口)小緊。(緊為邪徵。又合各部之微澀。可知陽傷。而邪因以阻其陰。必得氣通。而血方可循其度。)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此言血痹之症。由於質虛勞倦。列於虛勞之上。與他痹須當分別也。

血痹(症脈之通體)陰陽俱微。(前言微澀。今言微而不言澀。以澀即在微中也。)寸口(脈在)關上(者亦)微。尺中小緊。(前言緊在關上之寸口。今言緊在尺中。非前後矛盾也。邪自營衛而入。故緊止見於寸口。既入之後。邪搏於陰而不去。故緊又見於尺中也。)外證身體不仁。

(雖)如風痹(之)狀。(其實非風。以)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經云。陰陽形氣俱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茲方和營之滯。助衛之行。甘藥中亦寓針引陽氣之意也。)

此節與上節合看。其義始備。其方即桂枝湯。妙在以耆易草。倍用生薑也。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虛勞病。其機一見於脈。即當早治。)夫男子平人脈大(為七情色欲過度。內損腎精。勢將)為勞。脈極虛(為飢飽勞役過度。內損脾氣。)亦為勞。(病者須當治之於早也。)

此以大虛二脈。提出虛勞之大綱。意者腎精損則真水不能配火。故脈大。脾氣損則穀氣不能內充。故脈虛。二脈俱曰為者。言其勢之將成也。難經云、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腎者。益其精。未雨綢繆。其在斯乎。

(虛勞病。見於脈者。尚隱而難窺。而徵之於色。則顯而易見。)男子面色(無澤而淺)薄者。主(氣不布精而口)渴及(失血過多而)亡血。卒(然之頃。或氣不順而)喘(心不寧而)悸。(更診其脈。若)脈(之)浮(於外)者。(便知其)里(之)虛也。(甚則為真陰失守。孤陽無根。氣散於外。精奪於內之急證。可不畏哉。)

此言望色而得其虛。又當參之於脈。而定其真虛與否也。

男子(勞而傷陽。陽氣不足。其)脈虛沉弦。(不關外邪。其身)無寒熱。(但病)短氣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為陽傷之易見者。人可共知。而上虛則眩。當隨)時(自見其)目瞑。(陽虛陰必走。有時)兼(見為鼻)衄。(丹田氣海關元等穴。俱在少腹。元陽傷則)少腹滿。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問:血痹這種病,是怎麼得的?

答:尊貴的人,身體享樂而心思勞苦,心思勞苦導致骨骼虛弱,身體享樂導致肌肉豐盛。然而骨骼虛弱則不能承受勞累,肌肉豐盛則氣血不固。如果過度勞累,就會出汗;汗出後更加疲倦,嗜睡,睡臥時身體不時地搖動。稍微吹到風,就加重病情。風和血搏鬥,就形成了血痹。血痹患者的寸關尺六部脈象,本就微弱而澀滯。

脈象微弱,就知道陽氣不足;脈象澀滯,就知道陰血受阻。邪氣入侵的地方,在寸口脈(左寸屬心主血脈,右寸屬肺主衛氣)。診其寸口關上脈位略微緊小。脈緊是邪氣的徵象,加上各部脈象微弱澀滯,可知陽氣受損,邪氣因此阻礙陰血,必須使氣血通暢,血液才能正常運行。應該用針灸引導陽氣,使脈象和緩,緊小之象消除後就能痊癒。

這段文字闡述血痹症狀,由於體質虛弱勞累所致,列在虛勞篇章中,需與其他痹症區分。

血痹症的脈象,陰陽都微弱。(之前說微弱澀滯,現在說微弱而不說澀滯,因為澀滯包含在微弱之中)。寸口脈關上部位微弱,尺中部位略微緊小。(之前說寸口關上部位緊小,現在說尺中部位緊小,並非前後矛盾。邪氣從營衛之氣入侵,所以緊小只見於寸口脈。入侵之後,邪氣搏結於陰血而不散,所以緊小又見於尺中脈)。外在症狀是身體麻木不仁。

雖然症狀像風痹,但實際上並非風痹,用黃耆桂枝五物湯治療。(經書說:陰陽形氣俱不足者,不要用針灸,而要用溫和的藥物調理。此方可以調和營氣的停滯,幫助衛氣運行。溫和的藥物中也包含針灸引導陽氣之意)。

這一段與上一段合看,其意義才完整,其方劑即桂枝湯,妙在用黃耆代替麻黃,並加倍使用生薑。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五味,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溫服七合,一日三次。

虛勞病,其機理在脈象上可見,應該及早治療。男子平時脈象洪大,是因為七情、色慾過度,損傷腎精,將導致虛勞;脈象極度虛弱,是因為飢飽勞役過度,損傷脾氣,也導致虛勞。患者應該及早治療。

這段以脈象洪大與虛弱兩種情況,提出虛勞的大綱。意思是腎精受損,則真水不能配合心火,所以脈象洪大;脾氣受損,則穀氣不能充實內臟,所以脈象虛弱。都說將要成病,是說其病情發展的趨勢。難經說:損傷脾胃的,要調養飲食,適應寒溫;損傷腎的,要滋補腎精。未雨綢繆,就在於此。

虛勞病,從脈象上觀察,尚且隱晦難以察覺,但從面色觀察,則顯而易見。男子面色萎黃暗淡,表示氣血不足,口渴,失血過多,突然氣喘心悸。再診脈,如果脈象浮於外,就知道裏頭虛弱(甚則為真陰虧損,孤陽無根,氣散於外,精氣內虛的危急症狀,不可不畏懼)。

這段說從面色觀察可以得知虛弱,還要結合脈象,判斷虛弱的真實情況。

男子勞累傷陽,陽氣不足,脈象虛弱、沉細而弦細。與外邪無關,身體沒有寒熱症狀,只是短氣、腹痛、小便不利,面色蒼白。(這是陽氣受損容易觀察到的症狀,人人皆知。上焦虛弱則頭暈目眩,會隨著時間出現眼睛昏暗的症狀。陽虛陰寒必盛,有時伴隨鼻衄。丹田、氣海、關元等穴位都在小腹,元陽受損則小腹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