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附引牛痘法

按嬰兒之有痘患久矣。宋以來始有引痘一法。取痘苗吹入鼻孔。遞入五臟。引毒以外出。可謂事捷而功鉅矣。然猶不能操券而萬全。則盡美而未盡善焉。粵東有種牛痘法。自島夷傳入。其法取牛痘以為苗。此蓋考諸本草綱目見稀痘方。用白牛蝨而有悟也。至其引法。則取手少陽之經穴。

一曰消爍。一曰清冷淵。按古針刺法。用尖刀撥開皮膜。將痘漿點入。滿漿脫痂。無不按其常期。亦永無再出之患。所以然者。痘毒秉於先天。深藏於腎。手少陽三焦有氣無形。與足少陰之腎氣相通。內經云、少陽主腎所生病。又云、少陽屬腎是也。痘漿一從少陽經點入。即能直入腎經。

引腎臟深藏之毒。還按手少陽之經穴而出。故痘出之數。適與撥點之數相符。而不別生枝節。且不用方藥。而小兒之飲食嬉戲如常。真萬不失一焉。此以視夫吹鼻之術。不更為盡美而盡善也哉。予蒞任燕京。見是法而羨之。因又慮其術無由廣。特筆之書。以附聖經之末。使傳於天下後世。

是亦區區保赤之婆心也夫。

白話文:

嬰兒患痘疾已久,宋代以後才開始流行引痘法,將痘苗吹入鼻孔,使其進入五臟,引導痘毒排出體外,方法簡便,效果顯著。但仍不能保證萬無一失,算不上完美。廣東地區則有接種牛痘的方法,源自海外傳入。這種方法是取牛痘作為痘苗,這大概參考了《本草綱目》中稀痘的方劑,並受用白牛蝨的啟發。其接種方法是選擇手少陽經的穴位,

一個叫「消爍」,一個叫「清冷淵」。根據古代針灸方法,用尖刀劃開皮膚,將痘漿點入穴位。痘疹按正常時間長出,脫痂後永不再發。原因是痘毒來自先天,深藏於腎臟,手少陽三焦經氣虛無形,與足少陰腎經相通。《內經》說:「少陽主腎所生病」、「少陽屬腎」,就是這個道理。痘漿從少陽經穴點入,就能直接進入腎經,

引出腎臟深藏的痘毒,再沿著手少陽經穴排出。因此,痘疹的數量與接種的數量相符,不會另生枝節。而且不用藥物,孩子也能正常飲食玩耍,幾乎沒有失敗的案例。與用吹鼻子的方法相比,牛痘接種法更完善。我在北京任職時,見到了這種方法,非常羨慕,又擔心此法難以推廣,所以特地寫下來,附在聖經末尾,傳於天下後世。

這也是我一片為孩子們保健康的赤誠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