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陽獨發。氣為火蝕。火無水濟。)則熱而少氣煩冤。(陰孤絕。無以濡外。無以守中。則)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欲知其)但熱不寒(之所以然)者。(須知其)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肌肉。(肌肉為陰。陽極則陰消也。)

按內經所論之癉瘧。撮其大略。以肺素有熱。而偶受風寒。內藏於心。外舍分肉。表則寒而里則熱。緣陰氣內虛。不能與陽相爭。故但熱而不作寒也。師不出方。余比例而用白虎加桂枝湯。以白虎清心救肺。以除裡熱。加桂枝調和營衛。以驅外邪。誠一方而兩扼其要也。即先熱後寒。

名為熱瘧。亦以白虎清其先。桂枝卻其後。極為對證。此法外之法也。然此節與內經稍異。師又略節經文。不言及外感風寒。以陰氣孤絕。陽氣獨發二句為主。方內有桂枝。又未中的。師早已熟審矣。若明薛立齋張景岳趙養葵。用六味地黃湯及玉女煎之說。反致滯邪生熱而增劇。

俗傳瘧痢三方。為害更速。師於此等重證而不出方者。欲人尋繹而自得也。傷寒論自序云。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此物此志也。男(元犀)按、下節白虎加桂枝湯。是內經所言之癉瘧。非師所云、云癉瘧之治也。師未出方。似可借用竹葉石膏湯之類。而梨汁甘蔗汁。亦可以佐之。

(又有)溫瘧者。(冬不藏精。則水虧而火盛。火盛於內。外為寒氣所格而不出。則火氣內郁。日盛一日。至春令感溫氣而發。夏令感熱氣而發。是病在伏氣。與乍感不同。故)其脈如平。(但此病當憑證而不憑脈。難經云。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病。即此意也。

)身無寒。但熱。骨節煩疼。時嘔。(為熱從腎出。外舍其合。而上並於陽明也。)以白虎加桂枝湯主之。(蓋於大涼肺胃之中。加一辛溫之品。因其勢而利導之也。)

此言溫瘧與內經不同。而其義則相表裡也。然余謂仲師書。讀其正面。須知其對面。須知其反面。須知其旁面。則順逆分合。如織錦回文。字字扣得著。上節言癉瘧。單主陰絕陽發。以補經文之未盡。至於經文所云。肺熱加以外感。為癉瘧之正證。亦包括在內。均一癉瘧。不無毫釐千里之判。

此所以不率爾而出方也。至此節論溫瘧。又與內經不同。意者伏氣外出之證。其始也。熱為寒鬱而內藏。其發也。寒因熱盛而俯首。究竟釀此猖狂之熱禍。皆緣寒邪之格外為禍端。以白虎清其熱勢。加桂枝追其所由來。可謂面面周到。且所云無寒但熱疼嘔之證。俱是內經癉瘧之正證。

師於此補敘其正證。補出其正方。文法錯綜變化。非細心人不能體會。雖然。篇首有弦數者風發一句。傷寒論有風溫一證。於此可以悟開大覺路。即可以普濟無量蒼生矣。

白話文:

老師說:陰氣衰竭,陽氣獨盛。(陽氣獨盛,氣如同火灼燒,火沒有水來滋潤。)就會發熱、氣短、煩躁不安。(陰氣衰竭,無法滋潤體表,也無法守護臟腑,就會)手腳發熱並想嘔吐,叫做癉瘧。如果只是發熱不發冷,(要知道這是因為)邪氣藏在心臟,停留在肌肉之間,讓人消瘦,肌肉萎縮。(肌肉屬陰,陽氣過盛則陰氣消損。)

根據《內經》對癉瘧的論述,概括其要點,就是肺部本來就有熱,又碰巧受到風寒,邪氣藏於心臟,停留在肌肉之間,表面表現為寒,裡邊卻是熱。由於陰氣內虛,不能與陽氣抗衡,所以只發熱而不發冷。老師沒有開方,我類比而用白虎加桂枝湯:白虎湯清心救肺,去除裡熱;加桂枝調和營衛,驅除外邪。一個方子就能同時解決兩個關鍵問題。即使先熱後寒,稱為熱瘧,也用白虎湯先清熱,桂枝湯後退寒,非常對症。這是超出經文的用法。但是這一節與《內經》略有不同,老師也簡略了經文,沒有提到外感風寒,而是以「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兩句為主。方子裡有桂枝,卻並非完全符合經文,老師早已深思熟慮了。如果按照薛立齋、張景岳、趙養葵的說法,使用六味地黃湯和玉女煎,反而會導致邪氣鬱滯生熱,加重病情。

民間流傳的治療瘧疾的「三方」,危害更大,老師對於這些危重的病症卻沒有開方,是想讓人自己去思考領悟。傷寒論自序說:「如果能理解我所收集整理的內容,就已經領悟大半了。」這就是老師的用意。男(元犀)按:下文的白虎加桂枝湯,是《內經》中所說的癉瘧的治療方法,不是老師所說的癉瘧的治療方法。老師沒有開方,或許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之類的方子,梨汁、甘蔗汁也可以輔助。

(還有)溫瘧,(冬天沒有儲藏精氣,就會陰液虧損而陽火旺盛,陽火旺盛於內,外邊被寒氣阻礙而不能發洩,就會陽火內鬱,一天比一天嚴重,到了春天感受溫暖的氣候就發病,夏天感受暑熱就發病。這是潛伏的邪氣發作,與突然外感不同,所以)脈象平和。(但是這種病症應該根據症狀判斷,而不是憑脈象。《難經》說:「溫病的脈象,運行在各個經絡,不知道是哪個經絡的病。」就是這個意思。)身體不寒,只發熱,骨節酸痛,偶爾嘔吐。(這是由於熱從腎臟出來,停留在與腎臟相應的部位,並向上影響到陽明經。)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在大力清泄肺胃之熱的基礎上,加入辛溫的藥物,順勢利導。)

這段關於溫瘧的論述與《內經》不同,但其道理是相輔相成的。我認為讀仲景的書,要懂得它的正面含義,也要懂得它的反面含義,還要懂得它的旁敲側擊的含義,這樣才能理解順逆、分合的道理,如同織錦上的回文,每個字都扣合得天衣無縫。上一節講癉瘧,單獨強調陰氣衰竭陽氣獨盛,是為了補充經文沒有說完整的地方。至於經文中說的肺熱加上外感風寒,是癉瘧的典型症狀,也包括在內,都是癉瘧,只是程度不同。

這就是老師為什麼不隨便開方的原因。到了這節論述溫瘧,又與《內經》不同,意思是潛伏的邪氣發作的症狀。一開始,熱邪因為寒邪鬱結而藏在體內;發病時,寒邪因為熱盛而被迫屈服。最終釀成猖獗的熱病禍患,都是因為寒邪外侵而引起的禍端。用白虎湯清熱,用桂枝湯追其根源,可以說是面面俱到。而且所說的無寒但熱、疼痛、嘔吐等症狀,都是《內經》中癉瘧的典型症狀。

老師在此補充說明了典型症狀,並開出了正確的方子。文法錯綜複雜,不是細心的人無法體會。雖然篇首有「弦數者風發」一句,《傷寒論》有「風溫」這一證候,從這裡可以領悟到很深的道理,從而可以普濟無量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