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九 (17)
卷九 (17)
1. 附婦人陰挺論
入芒硝熏洗。又以飛礬六兩。銅綠四錢。五味子雄黃各五錢。桃仁一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四錢。雄黃為衣。納入陰中。奇效。或久而成勞。經水不利。以溫經湯腎氣丸主之。而龜版鱉甲蒺藜之類。隨證出入加減。亦有愈者。筆楮難盡。惟於金匱婦人雜病及全部中。
屬詞比事。得其一言一字。以啟悟機。斷無不可治之證矣。
白話文:
婦人陰挺可用芒硝熏洗治療。另可將白礬六兩、銅綠四錢、五味子、雄黃各五錢、桃仁一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藥丸,每丸重四錢,外面裹上雄黃粉,放入陰道內,療效奇佳。如果久病導致體虛,月經不調,可用溫經湯和腎氣丸治療。龜板、鱉甲、蒺藜等藥物,可根據病情增減使用,也有治癒的案例。由於篇幅有限,無法一一詳述,建議參考《金匱要略》中的婦人雜病篇,仔細研讀其中關於此病的記載,從中領悟治療的要領。只要能理解藥方中的每一個字詞,並靈活運用,就沒有治不好的陰挺症。
2. 續記
傅廉訪觀察清河時。其弟南安寄來慎修(修園。又號慎修。)醫兩卷。東皋四書文八卷。披閱不倦。題句云。東皋制義慎修醫。萬頃汪洋孰望涯。辛酉余到直接補。叨識於牡牝元黃之外。此一時之盛事也。亦彼時之僅事也。日者。奉委赴熱河。稟辭甫出。又傳入署。曰。雅著數種。
俱經抄錄。詳加評點。但集中闕婦人陰挺一證。此證北方最多。亦最險逆而難治。必不可闕。若到熱河辨公。公餘當續補之。予答以近日醫過兩人效獲之故。差次繁冗之中。立論尚恐弗詳。不如即於寓中走筆書之。書成呈閱。一閱一擊節。又問曰。聞二十年前。患此者少。自此地種產甘薯。
婦女食之。多生此瘡。蓋以瘡形與甘薯相仿也。余曰、此亦想當然語。其實不然。甘薯始自閩省。俗名地瓜。性同山藥。而甘味過之。閩自福清以南。及漳泉二府濱海處。以此作飯。終身不生他病。本草從新謂其補脾胃。驅濕熱。養氣血。長肌肉。海濱人多壽。皆食此物之故。
今薯譜極贊其功。閩人治下痢。以白蜜同煮食之。甚效。婦人患赤白帶。用此法亦效。可知其利濕熱之功鉅也。味甘屬土。土能勝濕。可知其利濕之功尤鉅也。鄙意以甘薯堪為陰挺病之專藥。蓋以陰挺之本。不離於濕。而此為探本之治。陰挺之形。突出如瓜。而此為象形之治。
患此者。令其如法服藥敷藥之外。又以此物代飯。其效當必更遠。觀察曰善。請附於前著之後。以補千古之闕。並析一時之疑。洵大方便之一事。
胃氣下泄。(不從大便為失氣。而從前)陰吹(出)而正喧。(謂其連續不絕。喧然存聲。)此穀氣之實(大便不通故)也。(以)膏發煎主之。(取其滋潤以通大便。則氣從大便而出。此通而彼塞矣。)
膏發煎方
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按千金云、太醫尉史脫家婢黃病服此。胃中燥糞下便瘥。神驗。
徐忠可云、下泄與下陷不同。下陷為虛。下泄者氣從陰門而泄出。故曰陰吹。吹者。氣出而不能止也。
尤在涇云、穀氣實者。大便結而不通。是以陽明下行之氣。不得從其故道。而乃別走旁竅也。豬膏發煎。潤導大便。便通氣自歸矣。
小兒疳蟲蝕齒方
雄黃,葶藶
上二味。末之。取臘月豬脂。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
白話文:
[續記]
傅廉訪在觀察清河時,其弟南安寄來慎修(慎修園,又號慎修)的醫書兩卷、東皋的四書文八卷。他廢寢忘食地閱讀,並題句說:「東皋的義理、慎修的醫術,浩瀚如大海,難以望其涯涘。」辛酉年我到任後補充了一些內容,有幸在牡牝元黃之外有所認識,這是當時的盛事,也是當時僅有的事情。最近奉命前往熱河,剛稟辭完畢,又接到署中來信,說我的幾種著作都已抄錄並詳細評點,但集中缺少婦女陰挺這一症狀的論述。此症在北方最常見,也是最險峻難治的,絕對不能遺漏。若到熱河辦完公事,公餘應當繼續補充。我回答說,近來治療過兩位病人,取得了療效,但因事情繁雜,論述可能不夠詳盡,不如就在住所裡寫完,寫好後呈送閱覽。看完後,他們擊節讚賞,又問道:聽說二十年前患此病的人很少,自從當地種植甘薯後,婦女食用甘薯,就多生此病,大概是因為瘡的形狀與甘薯相似。我說:這只是猜測,實際上並非如此。甘薯最初來自福建,俗稱地瓜,性狀與山藥相似,但甜味更勝。福建福清以南,以及漳州、泉州府沿海地區,都用它做飯,終身都不會生其他病。本草從新說它能補脾胃、驅濕熱、養氣血、長肌肉,沿海人長壽,都是因為食用甘薯的緣故。現在薯譜極力讚揚它的功效,福建人治療下痢,用白蜜和甘薯一起煮食,效果很好;婦女患赤白帶,用此法也奏效,可見它利濕熱的功效很大。甘薯味甘屬土,土能勝濕,可見它利濕的功效尤其巨大。我認為甘薯可以作為陰挺病的專藥,因為陰挺的根本原因,離不開濕,而甘薯能治本;陰挺的形狀,突出如瓜,而甘薯形似瓜,這屬於象形治療。患此病的人,除了按照方法服藥敷藥外,還應以甘薯代飯,療效應該會更好。觀察者說:很好,請附在以前的著作之後,以補千古之闕,並解決一時的疑惑,這確實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
胃氣下泄(不從大便排出而從尿道排出),陰吹(氣從陰道排出)而且連綿不斷,聲音喧鬧,這是穀氣實(大便不通)的表現。用膏發煎來治療。(用它滋潤腸道以通大便,則氣從大便排出,此通彼塞矣。)
膏發煎方
豬膏(半斤),亂髮(如雞蛋大小三枚)
將以上兩種藥材混合,煎熬成膏。分兩次服用。疾病從小便排出。按《千金方》記載,太醫尉史的婢女患黃病,服用此方,胃中燥糞下便痊癒,神效。
徐忠可說,下泄與下陷不同,下陷是虛證,下泄是氣從陰門洩出,所以叫陰吹,吹就是氣排出而不能停止的意思。
尤在涇說,穀氣實者,大便乾燥不通,所以陽明下行的氣,不能從正常通道排出,而另走旁竅。豬膏發煎能潤滑導通大便,大便通了,氣自然會歸位。
小兒疳蟲蝕齒方
雄黃,葶藶
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粉末。取臘月豬脂,熔化後用槐樹枝裹上藥粉,做成四五個藥丸,用來烙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