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九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6)

1. 附婦人陰挺論

陰挺證。坊刻外科論之頗詳,大抵不外濕熱下注為病。薜立齋以補中益氣湯、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知柏八味丸為主;以當歸蘆薈丸、龍膽瀉肝湯之類為輔。可謂高人一著,而究治無一效,何也?蓋為前人溫熱二字誤之也。予在籍時,醫道頗許可於人。治療三十七載,閱歷不為不多。

而陰挺證,從未一見。意者古人用心周到,不過得所聞而備其病名乎?迨辛酉以縣令髮直候補,公餘之頃,時亦兼理斯道,方知直隸婦女,十中患此病者,約有三四。甚者突出一二寸,及三四寸,大如指,或大如拳。其形如蛇、如瓜、如香菌、如蝦蟆不一;或出血水不斷,或乾枯不潤。

或痛癢,或頑麻不一。以致經水漸閉,面黃食少,羸瘦咳嗽吐血,寒熱往來,自汗盜汗,病成勞傷而死。輕者但覺陰中滯礙而無其形;或有形亦不甚顯,無甚痛害。若經水勻適,尚能生育。時醫名之曰𤺏,又名吃血勞。所用之藥,均無一效。或用刀割,一時稍愈,旋且更甚。

余亦嘗按前人之法而治之,亦未見效。未知何故。後讀《內經》、《金匱》、《千金》等書,及各家秘藏等本,尋其言外之旨,而參以所見所聞,頗有所悟。因知此證南人不患,即偶有之,治亦易愈;北人常患,治皆罔效,自有其故。蓋以南人之陰挺由於病變,書有其方,按法多效。北人之陰挺,

由於氣習。病象雖同,而病源則異,所以弗效。其雲氣習奈何?北俗日坐濕地,夜臥土炕,寒濕漸積,固不待言。男子勞動而散泄,婦人則靜而常伏。至春夏以及長夏,濕得暑氣之蒸,上騰有如蒸飯。婦女值經水之適來,血海空虛,虛則善受。且終日坐於濕地,而勤女紅,土得人氣而漸干。

濕隨人氣以內入,即《金匱》胞門寒傷之義。更有甚者,長夏乾土,得雨之後,則土中之蟲無不蠕動。一聞血腥之氣,蟲頭上仰,噓吸其氣。蟲為陰類,血為陰汁,以陰從陰,毒氣並之,即為陰挺之病根。推而言之,即不坐濕地,凡婦女不用馬桶,蹲於廁中而便溺,廁中為汙穢幽隱之處。

更多濕蟲之潛伏,其毒氣皆能隨其血腥之氣而上乘之也。余家山中,每見小兒坐於濕地,多患陰莖腫脹,或作痛癢,俗謂蚯蚓吹也。治者揭開鴨嘴含之,以鴨喜食蚓也。或以花椒白礬湯洗之,以椒能勝寒,礬能除濕也。知此,而陰挺之病根,更瞭如指掌矣。醫者不察其由,止按成方以施治。

無怪病日增劇。更有一種漁利之徒,以下水消腫攻毒之峻藥,為丸內服;又以蟾酥、硼砂、芒硝、麝香、雄黃、冰片、阿魏、白砒之類外敷,為害更烈。余所以不忍默然而坐視也。予於此證之初患者,以五苓散料,加蜀椒、黃柏、小茴、附子、沙參、川芎、紅花之類,蜜丸。每服四錢,一日兩服。外以花椒、苦參、蒼朮、槐花煎湯。

白話文:

附婦人陰挺論

陰挺症,坊間刻印的外科書籍已詳細論述,其病因大多是濕熱下注。薜立齋用補中益氣湯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知柏八味丸為主藥,再輔以當歸蘆薈丸、龍膽瀉肝湯等,堪稱高明之法,但實際治療卻往往無效。為何如此?因為前人將「溫熱」二字理解錯誤了。我年輕時行醫,醫術頗受肯定,行醫三十七年,經驗豐富。

然而,陰挺症我卻從未見過,或許古人謹慎周全,只是聽聞而記載病名而已。直到辛酉年我擔任縣令,公餘之時也兼理醫事,才得知直隸地區婦女,十個之中約有三到四個患有此病,嚴重者突出達一到二寸,甚至三四寸,大小如指頭或拳頭,形狀像蛇、瓜、香蕈、蟾蜍,各有不同。有的陰道持續出血流水,有的乾燥不潤,有的疼痛瘙癢,有的麻木不仁,導致月經漸漸閉止,面色發黃、食慾不振、消瘦咳嗽、吐血、寒熱往來、自汗盜汗,最終因勞累而死。輕者僅感覺陰部阻塞,不見外形,或雖有外形但不顯著,沒有明顯疼痛,如果月經正常,還能生育。民間醫生稱之為「𤺏」,又稱「吃血勞」,所用的藥物都無效,或用刀割治,一時稍有好轉,很快又會加重。

我也曾依據前人的方法治療,但沒有效果,不知原因。後來研讀《內經》、《金匱要略》、《千金要方》等書籍,以及各家秘傳醫方,探尋其言外之意,並結合自身所見所聞,有所領悟。我發現此症南方人不患,即使偶爾有,也容易治癒;北方人常患,治療卻往往無效,這其中自有原因。因為南方人的陰挺是由於疾病變化引起的,書中記載的治療方法,按法施治多有效;北方人的陰挺,則是由於生活習慣造成的。病症雖然相同,但病因卻不同,所以治療無效。

那麼,何謂生活習慣?北方風俗是白天坐在潮濕的地上,晚上睡土炕,寒濕漸漸積聚,這是毋庸置疑的。男人勞動可以散發濕氣,而婦女則靜止不動,經常伏案。春夏及長夏季節,濕氣受到暑氣蒸騰,向上升騰,就像蒸飯一樣。婦女正值月經來潮,血海空虛,虛則易受邪氣侵襲。而且終日坐在潮濕的地上,勤於女紅,土壤因人體的熱氣而漸漸乾燥,濕氣便隨著人體的熱氣進入體內,這正是《金匱要略》中「胞門寒傷」的道理。更甚者,長夏季節土地乾燥,下雨後,地裡的蟲子無不蠕動,聞到血腥味就抬頭,吸取氣息。蟲子屬陰,血液屬陰,陰從陰,毒氣相合,這就是陰挺的病根。

推而廣之,即使不坐在濕地上,凡婦女不用馬桶,蹲在廁所大小便,廁所是污穢陰暗的地方,有更多濕蟲潛伏,其毒氣都能隨著血腥味向上侵襲。我家在山中,常看到小孩坐在潮濕的地上,多患陰莖腫脹或疼痛瘙癢,俗稱蚯蚓吹。治療的方法是用鴨嘴揭開患處,因為鴨子愛吃蚯蚓;或用花椒白礬湯洗,因為花椒能祛寒,白礬能除濕。明白了這些,陰挺的病根就更加清楚了。醫生不了解病因,只按成方治療,怪不得病情日益加重。

還有一種唯利是圖的人,用瀉水消腫、攻毒的峻猛藥物做成丸劑內服,又用蟾酥、硼砂、芒硝、麝香、雄黃、冰片、阿魏、砒霜等外敷,危害更大。我實在看不下去,所以不能沉默。對於此症的早期患者,我用五苓散藥物,加入蜀椒、黃柏、小茴香、附子、沙參、川芎、紅花等,製成蜜丸,每次服四錢,一天兩次。外用花椒、苦參、蒼朮、槐花煎湯,加入芒硝熏洗。又用飛礬六兩,銅綠四錢,五味子、雄黃各五錢,桃仁一兩,共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四錢,以雄黃為外衣,放入陰道內,療效奇特。

如果是久病成勞,月經不通,則用溫經湯、腎氣丸為主藥,再根據病情加減龜板、鱉甲、蒺藜等藥物,也有治癒的。文字有限,無法盡述。只要參照《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比照病症,領會其中一字一句的含義,就能找到治療方法,絕無不可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