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註》~ 卷九 (11)
卷九 (11)
1.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此言陽明病。亦有熱入血室者。不必拘於經水之來與斷也。但其證下血頭汗出之獨異也。蓋陽明之熱。從氣而之血。襲入胞宮。即下血而譫語。不必乘經水之來。而後熱邪得以入之。彼為血去而熱乘其虛而後入。此為熱入而血有所迫而自下也。然既入血室。則不以陽明為主。
而以衝任厥陰之血海為主。衝任。奇脈也。又以厥陰為主。厥陰之氣不通。故一身無汗。鬱而求通。遂於其少陽之腑而達之。故頭上汗出。治法亦當刺期門。以瀉其實。刺已。周身濈然汗出。則陰之閉者亦通。故愈。
婦人咽中(帖帖)如有炙臠。(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俗謂之梅核氣。病多得於七情鬱氣。痰凝氣阻。以)半夏厚朴湯主之。
此為痰氣阻塞咽中者。出其方治也。
徐忠可云、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不出。余以半夏厚朴湯投之即愈。後每復發。細問之。云夜中燈下。每見暈如團五色。背脊內間酸。其人又壯盛。知其初因受寒。陰氣不足。而肝反鬱熱。甚則結寒微動。挾腎氣上衝。咽喉塞噎也。即於此方加大劑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暈乃漸除。而咽中亦愈。故曰男子間有之。信不誣也。
半夏厚朴湯方
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蘇葉(二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婦人臟燥。(臟屬陰。陰虛而火乘之。則為燥。不必拘於何臟。而既已成燥。則病證皆同。但見其)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現出心病。又見其)數欠(喜)伸。(現出腎病。所以然者。五志生火。動必關心。陰臟既傷。窮必及腎是也。以)甘麥大棗湯主之。
此為婦人臟燥。而出其方治也。麥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氣寒。乘水氣而入腎。其味甘。具土味而歸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棗之甘。妙能聯上下水火之氣。而交會於中土也。
甘麥大棗湯方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補脾氣。
婦人吐涎沫。(上焦有寒飲也。)醫(者不與溫散。而)反下之。(則寒內入。而)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以)小青龍湯主之。(俾外寒內飲除。而)涎沫(可)止。(涎沫止後。)乃治(其)痞。(亦如傷寒表解乃可攻裡之例也。以)瀉心湯主之。
此為吐涎沫與痞兼見。而出先後之方治也。
小青龍湯方(方見肺癰)
瀉心湯方(見驚悸)
婦人之病。(所以異於男子者。以其有月經也。其因月經而致病。則有三大綱。曰)因虛(曰)積冷(曰)結氣。(三者。或單病。或兼病。或新病。或相因而為病。或偏勝而為病。病則)為諸經水斷絕。(此皆人之病根也。其曰諸者奈何。以經水有多少遲速。及逢期則病。
白話文:
婦人陽明病,有時熱邪會侵入血室,並不一定侷限於經期前後。主要症狀是下血且獨自出汗,這與一般陽明病有所不同。陽明熱邪循氣血而至胞宮,導致下血並神志不清,並不需等到經期才入侵。一種情況是血去之後,熱邪乘虛而入;另一種情況是熱邪先入,迫使血液下流。但熱邪既已入血室,就不再以陽明經為主,而是以衝任、厥陰經的血海為主。衝任是奇經,厥陰不通則全身無汗,鬱積之氣尋求宣洩,於是從少陽經的腑部透達,故頭上出汗。治療應刺期門穴瀉其實,刺後全身出汗,陰氣閉塞之症即可通達而痊癒。
婦女咽喉部有異物感,像吞嚥炙肉般,吐不出也咽不下,俗稱梅核氣。此病多因七情鬱結、痰凝氣阻所致,可用半夏厚朴湯治療。
這是痰氣阻塞咽喉的治療方法。徐忠可曾說,他治療王小乙咽喉阻塞、咳嗽不出之症,用半夏厚朴湯即癒,但之後復發。細問之下,得知其夜間燈下常看見暈眩如五色團狀,背脊酸痛,此人體質壯盛。可知其初因受寒,陰氣不足,肝氣鬱而化熱,嚴重時寒邪微動,挾腎氣上衝,導致咽喉阻塞。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加大劑量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暈眩漸消,咽喉亦癒。所以說,男子也可能患此病,絕非虛言。
半夏厚朴湯方: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蘇葉二兩。以上五味,加水一斗,煎至四升,分四次溫服,每日三次,夜服一次。
婦女臟燥(臟腑屬陰,陰虛火旺則為燥,不限於哪個臟腑,但臟燥的症狀都相似),表現為悲傷欲哭,似受神靈影響(心病表現),且經常欠伸(腎病表現)。這是因為五志(喜怒憂思恐)生火,必然影響心臟;陰臟受損,最終波及腎臟。可用甘麥大棗湯治療。
這是婦女臟燥的治療方法。麥子是肝之穀物,色赤,得火之色而入心;性寒,乘水氣而入腎;味甘,具土味而歸脾胃。配合甘草、大棗的甘味,妙能調和上下水火之氣,交會於中土。
甘麥大棗湯方: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以上三味,加水六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亦能補益脾氣。
婦女吐涎沫,是上焦有寒飲。若不以溫散之法治療,反而下瀉,則寒邪內入,心下痞塞。應先治其吐涎沫,用小青龍湯,使外寒內飲去除,涎沫即可止住。涎沫止後,再治其痞,如同傷寒表解後才能攻裡一樣,可用瀉心湯治療。
這是吐涎沫與痞證兼見,先後用藥的治療方法。
小青龍湯方(方見肺癰)
瀉心湯方(見驚悸)
婦女疾病之所以與男子不同,是因為有月經。因月經而致病,可歸納為三大類:因虛、積冷、結氣。這三者,可單獨發病,也可兼病,可為新病,也可相互影響而發病,或某一因素佔優勢而發病,最終導致諸經水斷絕(月經)。這是婦科疾病的根本病因,所謂“諸”是指經水多少、快慢、及逢經期就發病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