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九 (9)

1.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

當歸(四兩),桂枝,生薑(各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之。於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若無當歸。以芎藭代之。若無生薑。以乾薑代之。

徐忠可云、後虛羸不足。先因陰虛。後並陽虛。補陰則寒凝。補陽則氣壅。後天以中氣為主。故治法亦出於建中。但加當歸。即偏於內。故曰內補當歸建中湯。謂腹中刺痛不止。血少也。吸吸少氣。陽弱也。故將桂枝生薑當歸之辛溫。以行其營衛之氣。甘草白芍以養其脾陰之血。

而以飴糖大棗峻補中氣。則元氣自復。而羸者豐。痛者止也。然桂枝於陰陽內外。無所不通。尤妙得當歸善入陰分。治帶下之疾。故又主少腹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飲食者。蓋帶下病去。而中氣自強也。曰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謂宜急於此調之。庶無後時之嘆。然藥味和平。

可以治疾。可以調補。故又曰令人強壯宜。其云大虛加飴糖。以虛極無可支撐。惟大甘專於補脾。脾為五臟六腑之母。止此一條。可以得其生路也。其去血過多。崩傷內衄。加乾地黃阿膠。以其所傷原偏於陰。故特多加陰藥。非產後必宜用地黃阿膠也。

白話文: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這個方子「內補當歸建中湯」,是用來治療產後虛弱、體力不足的。症狀包括腹部刺痛不止、呼吸短促、或感覺小腹部絞痛並牽連到腰背,無法正常飲食。產後一個月內服用,每天四到五劑最佳,能讓人強壯。

藥方成分:當歸(四兩)、桂枝、生薑(各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用一斗水煎煮,煎至三升,分三次溫服,一天服完。如果非常虛弱,可以加入六兩麥芽糖;將麥芽糖放入煮好的湯中,用小火加熱使其溶解。如果失血過多,導致崩漏或鼻出血不止,則需添加六兩生地黃和二兩阿膠。加入阿膠時,需等湯煮好後再放入。如果沒有當歸,可以用川芎代替;沒有生薑,可以用乾薑代替。

徐忠可說:產後虛弱,首先是陰虛,然後兼有陽虛。單純補陰則會寒凝,單純補陽則會氣壅。產後調理以調理中氣為主,所以這個方子也源於建中湯,但加了當歸,偏向於滋補內臟,所以稱為「內補當歸建中湯」。腹部刺痛不止是因為失血;呼吸短促是因為陽氣虛弱。因此,方中使用桂枝、生薑、當歸等辛溫藥材來溫通營衛之氣;用甘草、白芍藥來滋養脾陰和血液;用麥芽糖和大棗來大力補益中氣,這樣元氣就能恢復,虛弱的身體就能得到滋補,疼痛也能緩解。桂枝能通達陰陽內外,當歸善於滋補陰血,能治療帶下病,所以也能治療小腹部絞痛並牽連到腰背,無法飲食的症狀。這是因為帶下病好了,中氣自然就強壯了。建議產後一個月內服用四到五劑,及時調理,以免留下後患。這個藥方藥性平和,既能治病,又能調補,所以能讓人強壯。如果非常虛弱,加入麥芽糖,因為非常虛弱時,只有大補脾胃才能維持生命,脾胃為五臟六腑之母。如果失血過多,崩漏或鼻出血,則要加入生地黃和阿膠,因為這種情況主要傷及陰血,所以要多加滋陰的藥材,並不是所有產後都需要用生地黃和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