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要略淺註》~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尤在涇云、小便難而飲食如故。則病不由中焦出。而又無腹滿身重等證。則更非水氣不行。知其血虛熱鬱。而津液澀少也。當歸補血。苦參除熱。貝母主淋瀝邪氣。以肺之治節。行於膀胱。則邪熱之氣除。而淋瀝愈矣。此兼清水液之源也。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氣。(謂未有腫脹。無其形。但有其氣也。水氣在內。則)身重小便不利。(水氣在外。則)灑淅惡寒。(水能阻遏陽氣上升。故)起即頭眩。(以)葵子茯苓散主之。(是專以通竅利水為主也。葵能滑胎而不忌。有病則病當之也。)

此為妊娠有水氣者。而出其方治也。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小便利則愈。

婦人妊娠。(無病不須服藥。若其人瘦而有熱。恐熱氣耗血傷胎。)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徐忠可云、生物者。土也。而土之所以生物者。濕也。血為濕化。胎尤賴之。故以當歸養血。芍藥斂陰。肝主血。而以芎藭通肝氣。脾統血。而以白朮健脾土。其用黃芩者。安胎之法。惟以涼血利氣為主。白朮佐之。則濕無熱而不滯。故白朮佐黃芩。有安胎之能。是立方之意。

以黃芩為主也。胎產之難。皆由熱鬱而燥。機關不利。養血健脾。君以黃芩。自無燥熱之患。故曰常服易產。胎無疾苦。並主產後百病也。

當歸散方

當歸,黃芩,芍藥,芎藭(各一斤),白朮(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妊娠(肥白有寒。當以溫藥),養胎。白朮散主之。

尤在涇云、妊娠傷胎。有因濕熱者。亦有因濕寒者。隨人臟氣之陰陽而各異也。當歸散。正治濕熱之劑。白朮散。白朮牡蠣燥濕。川芎溫血。蜀椒去寒。則正治濕寒之劑也。仲景並列於此。其所以詔示後人者深矣。

白朮散方

白朮,川芎,蜀椒(三分去汗),牡蠣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藭。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

尤在涇云、傷胎。胎傷而病也。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而實非水也。所以然者。心氣實故也。心。君火也。為肺所畏。而妊娠七月。肺當養胎。心氣實。則肺不敢降。而胎失其養。所謂太陰當養不養也。夫肺主氣化者也。肺不養胎。則胞中之氣化阻。而水仍不行矣。

白話文: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小便困難但飲食如常,則病不在中焦。又無腹脹、身重等症,更非水氣不通。可知是血虛熱鬱,津液不足。應當用當歸補血,苦參清熱,貝母利尿排邪,藉由肺經調節膀胱,則邪熱消除,小便不利的情況也就好了。此法兼顧了津液的來源。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逐漸加至十丸。

妊娠期如有水氣(指未見腫脹,但有水氣內蘊),則會身重、小便不利;若水氣在外,則會畏寒發冷;水氣阻遏陽氣上升,起床時會頭暈。可用葵子茯苓散治療(此方專治通利水道)。葵子雖然有滑胎的可能,但有病則當用藥。

這是妊娠期有水氣的治療方法。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茯苓(三兩),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湯匙,每日二次,小便通暢則病癒。

妊娠期間,無病不用服藥。若體瘦兼有內熱,擔心耗損血液傷及胎兒,宜常服用當歸散。

徐忠可說,萬物生長依靠土,而土的生機來自濕潤。血液化為濕潤,胎兒尤其需要。因此用當歸養血,芍藥斂陰,川芎疏通肝氣(肝主血),白朮健脾(脾統血),黃芩安胎,主要以涼血利氣為主,白朮輔助,則濕氣不致因熱而鬱結,所以白朮配黃芩能安胎,這就是此方的用意。

以黃芩為主,因為難產多由熱鬱燥邪、氣機不利所致。養血健脾,以黃芩為主藥,則無燥熱之虞,所以說常服此方可易於生產,胎兒無病苦,產後百病也可治。

當歸散方:

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一斤)、白朮(半斤),搗碎成粉末,酒送服,每次一湯匙,每日二次,妊娠期可常服,易於生產,胎兒無病苦,產後百病皆可治。

妊娠期肥胖、面色白、畏寒者,可用溫藥養胎,白朮散主之。

尤在涇說,妊娠傷胎,有因濕熱者,也有因濕寒者,需根據個人臟腑陰陽不同而異。當歸散主治濕熱,白朮散則以白朮、牡蠣燥濕,川芎溫血,蜀椒去寒,主治濕寒。仲景將兩方並列,其用意深遠。

白朮散方:

白朮、川芎、蜀椒(三分,去汗)、牡蠣,搗碎成粉末,酒送服,每次一錢,每日三次,晚上一次。若疼痛,加芍藥;心下劇痛,川芎加倍;心煩嘔吐,不能飲食,加細辛一兩、大半夏二十枚。服藥後,再用醋水送服;若嘔吐,也用醋水送服;仍不見效,用小麥汁送服;服藥後口渴,用大麥粥送服。即使病癒,也應繼續服用。

婦人傷胎,懷孕期間腹脹,小便不利,腰以下沉重,好像有水一樣,懷孕七月,太陰經應養胎而未養,這是心氣實,應刺瀉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通利則病癒。

尤在涇說,傷胎,是胎兒受傷而生病。腹脹小便不利,腰以下沉重,好像有水氣,但其實並非水氣,這是因為心氣實。心為君火,為肺所畏,妊娠七月,肺應養胎,心氣實,則肺氣不敢下降,胎兒失養,這就是所謂的「太陰當養不養」。肺主氣化,肺不養胎,則胞中氣化阻滯,水氣也就不能運行。